建立银行管理风险防范与审计机制的构想_银行论文

建立银行管理风险防范与审计机制的构想_银行论文

建立银行经营风险防范稽核机制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防范论文,机制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国家专业银行必须向国有商业银行转换,这标志着我国几大专业银行也将按“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的要求,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由此伴随而来的是存在着风险加大的问题。本文试从当前银行经营风险的端倪中,就加强稽核防范略述浅见。

一、风险警报:建立稽核风险防范机制刻不容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一方面,我国银行业将面临着国际性的市场经营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新旧体制的矛盾碰撞非市场性经营风险也很大。

(一)体制转轨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包保”关系,这种关系使银行陷入到身不由己,风险四伏的境地。比如,由于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行会因为资金抽不回来,通过压票、压单来维护运转,如果遇到物价大波动,流动性风险就难以抗拒。目前在企业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尤其应该引起我们警觉的是信用风险。一是企业破产,转嫁银行。据来自湖北等地的报导,企业通过有意识破产,解散等形式甩银行债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70%以上是银行贷款,其中九成属于信用贷款,1993年我国预算内工业企业亏空已近1500亿元,为此造成其贷款中有45%以上成了风险呆滞贷款;二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些资不抵的企业借转换机制为由,以嫁接合资,股份制改造为名,用银行信贷资金作为合资和合股的资本,转移资金使银行债务悬空;三是细胞裂变,金蝉脱壳。有的企业通过划小核算单位“国有民营”等形式,资金、资产全部转移,债务则全部落到老企业身上,留给银行的是一笔笔悬帐。

从国家专业银行内部环境来看,抗风险能力也相当脆弱。一是资产结构单一,难以分流风险。目前我国各专业银行信贷资产占整个金融业营运资金的90%以上,比重偏大,一旦市场动荡,银行难以承受;二是信贷产质量差,难以经受风险。以我省工行1993年6月底的数字为例,逾期、挤占、挪用、风险和呆帐贷款占全部贷款的34.6%,并且三、四类企业抵押贷款率低于35%,担保率低于65%,贷款周转速度和贷款利息到位率也是速度减慢,拖欠利息逐年增多;三是银行经营限制过死,难以回避风险。目前国家对金融仍采用直接调控为主的办法,把银行当作政策工具,专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利率浮动权,业务领域都有诸多限制。另一方面,专业银行承担统管流动资金,现金管理等系列政策性职能,负重经营。

(二)“复关”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复关”意味着我国将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对我国银行业来讲,一是市场风险将增大。根据“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各缔约国的必须实行金融服务准入和国民待遇原则,届时外国银行将凭借其科学的经营管理、先进的金融手段、丰富的市场实践经验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冲击,引起国内金融市场份额的再分配;二是信誉风险;《巴塞尔协议》作为关贸协定成员国的资本标准和计算准则,要求各成员国银行自有资本应达到全部风险资产的8%,其中核心资本不少于4%。而我省工行这一比例还不足5%,全国各专业银行的情况也大致如此,远低于协议要求,为此,我国被排除在优惠组织范围之外,被视为资信较差,风险较大的国家,这无疑给我国银行业打上了“烙印”;三是汇率风险。缔约国实行单一的“浮动汇率制”,给我国银行从事外汇交易和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带来了更大汇率波动风险;四是其他风险。由于政治原因和不可预测因素的变化,与国外同业来往中存在信用风险、交割风险。

(三)稽核机制软约束,未能形成防范风险的“屏障”。

纵观风险,固然原因复杂,但现今稽核体制的种种缺陷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稽核的局限性,使风险防范乏力。现行稽核体制只是把稽核作为银行的业务职能部门设置,稽核人员上有上级稽核部门的垂直业务领导,下有本行的行政领导。稽核只是作为防范案件、差错的一种手段,缺乏权威性,难免使稽核工作陷入等布置、等安排的小圈子里;二是稽核的滞后性。目前银行的稽核工作,较注重事后监督和检查,往往是等问题出现了,才开展被动稽核,这与市场经济需要对经营风险进行超前防范显得不相适应。

二、防范对策:围绕降低经营风险调整稽核力度。

(一)稽核组织结构的重建与权威性塑造。银行经营的风险具有多样性,决定了稽核组织结构也应体现综合性职能,并且有权威性。具体来讲,就是对具有法人资格的一级机构经营机构可成立“监督委员会”,把稽核、事后监督、检查辅导人员都纳入这个体系,实行总稽核负责制、工作报告制,对行长负责。总稽核可以由上级行委任或由一定的民主程序产生。总稽核与行政领导是互不兼职的关系。“监委会”应拥有“三权”,一是参予权,总稽核应有列席行长办公会等高层决策会议的权力,并有就重大问题随时召开高层决策人员会议的权力;二是内外稽核权。“监委会”有权对银行企业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稽核监督,审议和评估资金的营运状况;三是执行权。即执行法规和实施处罚的权力。

(二)稽核的层次划分与监控的有效性。经营风险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比如一项正确的决策,会因为执行和操作偏差走样带来风险。笔者认为,按管理层次把稽核划分为决策稽核、执行稽核,作业稽核、后续稽核,实行多层次监控可以有效的减少风险。1、决策稽核,是对银行经营重大问题进行的稽核,主要通过稽核人员对未来的机遇和风险进行前瞻性预测和评估,随时发现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修改和调整。2、执行稽核,是对具体实施经营决策的计划和措施的可行性进行的稽核。要求稽核人员按照金融方针政策以及法规条文,国际惯例,对计划和措施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判断,防止经济风险和信誉风险。3、作业稽核。是对现场操作情况的稽核,它的特点是一经实施往往就成事实,为此,要求作业稽核与现场操作同步。途径有:一是把复核职能转换成稽核职能;二是事后监督直接进入现场监控行使稽核职能。4、后续稽核。是对前期稽核的纠正情况的一种反馈稽核,目的在于对督促整改,杜绝隐患。

(三)稽核的风险指标设计与稽核重点。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者之间的是相互矛盾的几方面。安全性越高的资产往往盈利能力低,流动性大的资产而盈利也低。因此,稽核指标的设计以安全性为出发点,兼顾流动性和盈利性;1、经营活力指标:存贷款比例,贷款占存款来源的比例一般宜控制在80-90%之间;资产结构均衡率,证券投资应小于总投资的10%,中长期贷款必须控制在固定资产贷款余额的30%以内。2、信用风险稽核指标;①逾期、呆帐、呆滞三项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要控制在17%以内,②一、二类企业抵押,担保贷款率应大于贷款余额的40%;三、四类企业则应达到100%,③单个企业最高贷款限额应控制在该企业实际资产余额的60%以内;单个企业贷款应小于该行总贷款的8%;3、流动性风险稽核指标,①备付金率,根据人民银行现行规定要求控制在5-7%,②短期资产负债对应率,即短期资产与短期负债的比例,应控制在等于或稍大于1的比例。4、资财风险稽核指标。①自有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应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②各项资金损失率应小于0.3‰。5、风险敏感性指标:主要分析一定期间利息收回率,如果指标值增大,说明应收利息增加,利息难以收回,贷款风险增大。

上述指标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指标控制,关键还在于抓住重点进行有效监控,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一项调查,美国倒闭银行有8%属于违约和流动性造成的风险,这给我国银行的警示:一是资金投入时的企业信用等级的真实性要进行稽核。要按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济实力、资金结构、经营效益、产品生命同期等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评价,得出企业真实信用等级;二是对贷款保障的有效性要开展稽核。1、抵押贷款。要稽核抵押物的合法性,有无合法的公证文书和产权证明,企业是否有完全的处置权。对用固定资产实行抵押的,还要考虑折旧、物价、实用性和适销性等因素进行综合估价,未来实物的变现能力。对用房屋、机器设备、车辆抵押的还要看是否办理了相应期限的足额保险。2、担保贷款。要查明担保企业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其所有权资产是否大于贷款数额,坚决杜绝连环保、空头保、虚保;三是常规性稽核重在合法、合规。1、要监督操作流程是否符合规定,贷款的发放是否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实行分级审批;审贷分离,有无违章和人情贷款。2、要监督手续的完备性,借款借据、合同是否合法,有无法律文书公证。3、监督资金的流向是否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

原载《吉安城市金融》1994年第3期

标签:;  ;  ;  ;  ;  ;  ;  ;  

建立银行管理风险防范与审计机制的构想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