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初探--基于CSSCI(2001/2005)的数据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我国体育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初探--基于CSSCI(2001/2005)的数据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我国体育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初探——基于CSSCI(2001-2005)的数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能力论文,我国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08)07-0019-03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1]。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队伍中,高等学校是主要方面军,其中体育院校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全日制普通高校中,体育院校有16所[1],加上民族专科、民办、成人院校一起约30余所,尽管数量不多,但其在体育科学方面的有关专业设置和相关研究机构却比较齐全,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强国民体质、促进全民健康、实现奥运战略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科学研究上成绩卓著,为我国进入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作出了杰出贡献。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除了包括用于科学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外,最重要的就是看其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其中学术论文是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1-2005)的学术论文产出和被引用的数据[2],对我国体育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与研究特点进行初步统计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在教育部社政司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研制而成,为保证CSSCI的科学、客观、公正,教育部社政司专门成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由全国17所重点高校的社科专家组成,在社政司的直接指导下负责CSSCI来源期刊的选定,并先后两次在全国范围内征询1000名社科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意见,根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遴选出各个学科的学术期刊近500种,最后由教育部社政司审批,从而保障了CSSCI对社科研究进行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

1 我国体育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产出情况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1-2005)统计,“十五”期间,全国体育院校在CSSCI的来源刊物上共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2 596篇,占高校发文总量的1.13%,发文量列前10位的体育院校依次是: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见表1)。

表1 2001-2005年发文量居前10位的体育院校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合计

武汉体育学院11298

134

126

107577

北京体育大学 87

10373

112

129504

上海体育学院 828686

111

121486

成都体育学院 6359766985352

广州体育学院 1426222744133

天津体育学院 3942413026178

首都体育学院 2525202729126

西安体育学院 9 6101318 56

沈阳体育学院 8 5 41211 40

南京体育学院 8 7 74 8 34

按学科发文统计,体育院校的发文量(2425篇)占全国各类高校体育学发文总量(7595篇)的31.93%,充分显示体育院校在体育学科中的研究实力和地位。

2 我国体育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

衡量任何一个单位或个人的学术研究能力与水平,不仅要看其学术成果的数量,更重要的还要看其质量[3]。当然,评价学术论文的质量需要综合运用多项指标,这里仅从以下几个主要指标进行初步分析。

2.1 学术论文被引用情况

任何一篇学术论文,只要被同行或被其他研究工作者所关注,并为其他的研究文献所参照和引用,就体现了它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被关注的程度越高、被正面引用的次数越多,它的学术质量就越高,从而也就表明它在相应学科的继承与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2001-2005年间,全国体育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2597篇)被引用的总次数为1144次,被引用的论文是654篇,“篇均被引次数”为0.44次,位居全国各类高校的第2位;“论文被引率”为24.84%,在各类高校中排名第1(见表2)。

表2 2001-2005年各类高校论文被引情况统计

发文被引论文被引被引篇均被

篇数篇数 率(%) 总次数

引次数

综合性院校122 255 27 75422.70 59 758

0.4888

理工农医院校

25 746

3 73614.51 7 028

0.2730

师范院校

47 924

9 32419.66 17 471

0.3645

语言院校2 174 31314.40

7940.3652

财经院校

18 826

3 82120.30 7 368

0.3914

政法院校4 353 90520.79 1 709

0.3926

体育院校2 597 64524.84 1 144

0.4405

艺术院校1 976 172 8.70

2230.1129

民族院校4 366 47410.86

7450.1706

2.2 学术论文被引频次的比较

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是反映其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事实证明,凡被正面引用的频次较高的学术论文,大都或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在交叉学科研究,或是在关注热点问题,或是在应用研究上,有真知灼见和创新研究的好文章。尽管单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与论文发表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但如果按篇均被引频次或年均被引频次来比较各个系统(或个人)的论文影响力,基本上是可行的。在2001-2005年间,体育院校的学术论文被引频次≥2次;机构被引频次较高的前5名是北京体育大学(307次)、上海体育学院(250次)、武汉体育学院(207次)、成都体育学院(179次)、天津体育学院(78次);作者被引频次较高的前9位依次是:张力为、李相如、韩丹、陈志宏、杨再淮、陈云开、董杰、任海、钟秉枢(见表3)(注:被引13次的田麦久、孙葆丽、闵健,三人并列第10位);论文被引频次较高的前10篇见表4。

表3 2001-2005年作者被引频次较高的前9名

序号

姓名 单位被引频次

1 张力为北京体育大学 29

2 李相如首都体育学院 23

3 韩丹 哈尔滨体育学院19

4 陈志宏广州体育学院 17

5 杨再淮上海体育学院 17

6 陈云开上海体育学院 16

7 董杰 北京体育大学 16

8 任海 北京体育大学 15

9 钟秉枢北京体育大学 14

2.3 基金项目资助论文数的比例

我国各类基金项目的设立,都是以促进科学研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为宗旨,以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重点,以探索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为目的,课题的申请与结项都有严格的审查,研究人员一般都要经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因而形成的学术论文质量普遍较高。在2001-2005年间,体育院校所发表的各类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共计699篇,占全部产出论文的26.92%;其中被引用的是211篇,占全部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的30.19%,在各类高校中名列第2(见表5)。

表4 2001-2005年体育院校学术论文被引频次较高的前10篇

序号论文篇名作者、刊载信息被引次数

1 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李相如.体育科学,2001,21(2) 32

2 抽象及其具体身体自尊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 何玲.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1

3 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 徐霞.体育科学,2001,21(2)30

4 健康理念内涵的把握与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王广虎.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28

5 2020年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发展目标定位及实现策略田麦久.体育科学,2002,22(3) 23

6 21世纪世界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兼论中国篮球运动现状及对策孙民治.体育科学,2001,21(1) 21

7 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与持续发展杨再淮.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1) 21

8 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 任海.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21

9 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思考周登松.体育科学,2002,22(5) 13

10 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机制研究 闵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12

表5 2001-2005年各类高校基金资助论文及其被引统计

基金资助

基金论文基金论文基金论文

论文数被引次数被引篇数 被引率

综合性院校19 037 12 225

4 976 0.2614

理工科院校 3 587 1 373721

0.2011

师范院校

6 985 3 002

1 621 0.2321

语言院校157101 490.3121

财经院校

2 124

990 447

0.2105

政法院校205 57 300.1463

艺术院校37 11 90.2432

民族院校

380 90 560.1474

体育院校

699 410 211

0.3019

3 体育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效率分析

3.1 学术论文的“人均产出率”

“十五”期间,我国各类高校在数量、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4],我国体育院校2001-2005期间累计科研人数为24 105人,累计支出科研经费为12823.46万元(见表6)。这里选用的科研人员数是指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的人员”(包括高级、中级、初级、辅助人员),科研经费选用的是实际支出数。经测算,“十五”期间体育院校每年人均产出的学术论文约为0.1077篇,在各类院校中位居第5。

3.2 科研经费的“投入产出率”

从科研经费的投入情况看,2001-2005年间,全国体育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经费累计投入总额为15027.69万元(见表6),“研究与发展人员”每人每年平均拥有科研经费大约0.6234万元,低于全国高校的平均数,但每万元产出的研究论文数为0.2024(篇/万元),仍位居各类高校的第5位(见表6)。

表6 2001-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效率比较

研究与发展论文产出人均产出率经费投入总额经费实际支出投入产出率

人数(累计) 总篇数 (篇) (万元)

(万元) (篇/万元)

综合性院校342 754122 255 0.3567372008.53

294145.39

0.4156

理工科院校413 477 25 746 0.0623231864.44

200347.92

0.1285

师范院校 395 453 47 924 0.1212211837.73

192034.79

0.2496

语言院校

38 409 2 174 0.0566 27025.8124087.91

0.0903

财经院校 156 710 18 826 0.1201108050.0798179.65

0.1918

政法院校

44 487 4 353 0.0978 24864.0420788.31

0.2094

体育院校

24 105 2 596 0.1077 15027.6912823.46

0.2024

艺术院校

41 707 1 976 0.0474 19114.1617078.97

0.1157

民族院校

28 037 4 366 0.1557 14237.5513431.76

0.3449

注:此表是根据2001-2005各年《全国高校社科统计资料汇编》的有关数据汇制。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院校在推动和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们坚持民族教育要为振兴中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方向,不断探索进取,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体育院校优势和特点,努力提高学术竞争力和综合办学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出高品位的科研成果而不懈努力。当然,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飞跃发展的形势,体育院校同样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体育院校除继续保持原有的特色和传统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加大对社会迫切需求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关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收稿日期:2008-05-28

标签:;  ;  ;  ;  ;  ;  

我国体育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初探--基于CSSCI(2001/2005)的数据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