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民族实验小学 4456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各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习兴趣,形成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更是创新的源泉和思维的动力。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圆面积的计算》这个教学内容时,就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好小圆片、剪刀。在课堂中把他们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和同伴一起去发现圆的面积推导公式,并试着写出来。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情况下,把圆纸片通过剪、折、拼……忙得不亦乐乎。
这一过程的设计,将原本抽象、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其浓厚的兴趣,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和谐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总是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模式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了引导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一种合作、平等和民主的新型师生观,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体验课堂教学的真谛,尽量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蹲下身倾听学生的意见,耐心地了解学生的感受,使教学成为对话、交流和知识创新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建立了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索与交流的师生关系。
三、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给予学生一种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想要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班上倡导有效合作,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利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才利于创造一个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的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积极探求心理和积极实践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友好地倾听,积极地肯定和鼓励,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发挥民主自由和充满智慧挑战的过程。
四、确立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才能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创新能力潜在于每个学生之中,只有在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下,他们的创新能力才会表现出来。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民主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诚心诚意地把学生置于教育主体地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创新能力,才能成为21世纪所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创设多问氛围,提高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要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就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多思善问。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创设提问环境,引导学生多思善问,而且要对学生的提问及时强化。有时候,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幼稚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老师也应一样关注,认真倾听,肯定其大胆的行为,找出其闪光点;然后,让学生探讨、辩论,集思广益;最后,归纳提炼出令人诚服的结论。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多思善问的积极性,也撞出了学生的智慧之火。
总之,创新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愈来愈重要。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有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果实。
论文作者:吴小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民主论文; 氛围论文; 《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