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有本土化之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土化论文,中资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寿保险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它具有保险保障、投资理财,繁荣经济、稳定社会的巨大作用,可以说前景广阔,蕴涵着无限商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资公司和外资公司会展开竞争,但同时会共同把市场这块蛋糕做大。中资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虽然在人才资源、险种设计、服务水平、管理水平、资产总额等方面存在差距,不可否认的是中资保险公司又有着本土化的优势。
泰康人寿目前做得最有特色的就是服务。我们现在不但正在推行100%的电话回访,而且从过去的一站式门店服务发展到推出“四位一体”、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新生活广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是泰康的首席形象大使,我们要和全公司5万名营销员一起向公众展示我们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形象。
当然,在与国外保险公司竞争中,最根本的是人才。如果没有人才,别的都无从谈起。保险业的人才主要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市场人才,不管是美国、中国台湾、还是中国香港的保险公司,他们一定是打不过当地的市场人才,比如说,如果到苏州去开公司,两眼一摸黑,什么也不知道,而当地的公司已经积累了几千个客户,市场人才应该是本土人才有优势;第二类是管理人才,管理人才其实也是本土的,我们称之为“国际化的本土人才”或者“本土化的国际人才”。并不是在国外呆两年就叫国际人才,比如说我在北京,但是我经常和国外同业交流,作为中国本土的管理人才,我一样可以做得很好,“海归派”主要是做技术岗位的;第三类是专业技术人才,例如精算,中国的精算到现在只有10年的历史,我们非得从国际上请专家。泰康的首席精算师尹奇敏先生在海外有很长的从业经历,先后在加拿大联合商业人寿、美商美国人寿台湾分公司、荷商亚太全球人寿台湾分公司、法国金盛等跨国保险公司担任重要职务,从业经历近20年,这样的人才中国是缺乏的,跨国公司的优势其实就在于专业技术人才方面。
目前,中资保险公司的品牌美誉度普遍不是很高,国外的公司相对美誉度高一些,但是还没有完全介入到中国市场,这中间有一个空间。中国正在呼唤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出现,我们泰康就是瞄准了这个空间,要做一个品牌好、知名度、美誉度都很高的公司,希望三、五年可以达到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