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全 四川省长宁县中学校 644300
【摘要】如今,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我国的全面推进,创新教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具有较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也成了广大生物教师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方法和措施,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生物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2-113-01
一个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的成就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顺利实现,其实质主要决定于自主科学技术的拥有程度。为此,学校教育和教学将迎来新的挑战,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一个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正确对待学生的大胆设想
高中的生物课程充满新奇,我们的生活也并非一成不变。很有可能一个最初很小的想法经过千回百转的努力最终造福整个人类。故此作为生物教师不能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设想,应该帮助学生不断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保护好奇心
时常会听到小孩子会问妈妈很多问题,对这个偌大的世界有着源源不断的探知欲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好奇的声音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理所当然。教师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对待学生稀奇古怪的问题,千万不可打压,抑或置之不理。很多问题或许在书本上找不到答案,也不会出现在测试题中,但是却也与书本知识有着莫大的关系,此时,我们能做是给予学生鼓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2.激发求知欲
求知欲是人内心渴望获得某种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与好奇心相辅相成,同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推动力。在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疑问或悬念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同时也会让接下来的课程讲解更容易被接受。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利用生物课程的已有资源,给予学生更多新鲜有趣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喜爱,还可以让其开动脑筋,绽放出更多的奇思异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尊重“点子”
一般的创造型学生并非很多老师眼中的所谓学霸,相反是那些调皮捣蛋,不受约束的学渣。他们平时仿佛游走在课堂与周公之间,看似貌不惊人,但鬼点子却很多,总是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对很多事情持有一种怀疑态度。而且往往这些“点子”和奇思妙想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作为教师对待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一种想法都需要谨慎并保持尊重的态度,更何况是这些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高中生们,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帮助。我们要鼓励幻想,支持创新,真正把新的课程标准的精髓落实到每一个高中生的身上。
二、深化体悟式教学
体悟教学是通过领会、体验、感悟等形式,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对行为意识起指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来确定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身体悟来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由依赖变自主,由接受知识变成创造性学习知识。在“细胞专题复习”中,我借用有关“津门第10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报道,引导学生走近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指导学生完成“动手动脑”小游戏,以感受神经细胞的精准;接着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自然不会放弃对性腺细胞的探究;峨眉山糖尿病猴的出现更是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对胰岛细胞的热切关注是欲罢不能。可见,创造良好的体悟气氛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前提。
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生物实验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虽然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学习,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实验教学就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和比较中充分发挥了其自主性,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四、问题导入法。
就《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主动运输”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选择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的片段。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大致讲述了男主角杰克意外获得了一张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的船票,于是他踏上了这艘邮轮,开始了他的旅行,在这趟旅行之中,发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这样的一段视频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放这段视频吗?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主动运输’有什么联系呢?”很多学生一听到这个问题,觉得好笑,这能有什么联系呢?真是奇怪。然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同学们,难道你们不觉得杰克横渡大西洋到美国与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有些类似吗?有没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接着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教师的指引下,找出了答案。事实上,邮轮就相当于主动运输的载体,而大西洋就相当于膜,那张“难得的”船票就相当于能量,经过这样的类比,学生就会感觉到,原来这个知识点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顿时恍然大悟。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结合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展创造性教学,以此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创造型人才。
论文作者:肖秀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学生论文; 生物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求知欲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