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_生态旅游论文

西藏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_生态旅游论文

西藏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藏论文,资源开发论文,过程中论文,生态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外生态旅游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生态旅游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研究之后,学界达成的共识为:(1)生态旅游地主要是未受人类干扰、受破坏很小、较为原始古朴的地区,特别是对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的自然保护区;(2)生态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以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体验良好的和原始的生态环境为主;(3)当地居民能参与旅游开发和管理并分享其经济利益,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4)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小,不会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同时能为生态环境保护增加资金,这样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5)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两种。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地貌、水体、生物等类型,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产、文化风俗等类型。

一、西藏生态旅游资源

(一)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督”之称。由于高亢的地势以及较低的纬度,使得青藏高原的地形多种多样,气候复杂多变,自然资源丰富多彩,从而形成了极具魅力,又有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

西藏从地理上总体分为六个区域:藏东高山峡谷农林牧区、藏南高山深谷林农区、藏中高山深谷农区、藏中高山深谷以南高山湖盆农牧区、藏北高原湖盆牧区、藏北高原未利用区。地域整体属于高原地势,为世界上冰川、湖泊、河流发育最多的地区;境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境内拥有12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西藏的生态结构维系高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西藏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由于不同地区间的距离遥远,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生活、饮食、服饰穿着等方面的区别。其中拉萨市、日喀则市和江孜县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列。截止2009年4月30日,全区已有各类文物点23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2处。此外,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及传统文化资源数不胜数。

二、西藏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由于西藏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总体还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但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变迁,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出现退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西藏的生态平衡。

全区86.1%的地区在海拔四千米以上,自然条件受“高”、“寒”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便难以恢复。同时,西藏独特的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也是维系高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旅游业作为很多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在全世界都在以非常迅速的速度在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5的人口直接或间接性地参与旅游,可见旅游市场及它在人们生活中位置的重要性。但如果旅游开发者对此进行不正确的开发,旅游者不负责任的开展旅游活动对环境会造成很大影响。旅游专家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以生态为主题的旅游,目的是对传统的旅游形式作一次革新,它提倡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观赏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体验独特的传统文化。生态旅游强调小规模的旅游活动。虽然政府、投资者、旅游参与者从不同角度提倡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但发展到现在的西藏生态旅游在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实践中有很多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认识不明确,可持续意识薄弱

生态旅游是对传统旅游的发展与革新,即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能够观赏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体验独特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强调小规模旅游团队为主,以生态保护教育为特征,以不给自然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为目的的旅游形式。但由于政府部门和景区管理经营者对生态旅游目标的认识不准确、不明确,区内大多数景区把生态旅游作为商业宣传口号,使其仅仅起到刷一层“绿漆”的作用,并没有发挥保护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功能。此外,虽然生态旅游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国际上产生并迅速发展,由于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意识薄弱,整体经济水平有限,基础设施薄弱,尽管西藏的自然和人文的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西藏旅游主要还是属于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没有意识和能力来制定科学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大多数从业人员对西藏旅游的一致看法是“一流的旅游资源、二流的知名度、三流的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

(二)旅游资金和专业人才缺乏

西藏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脆弱,在发展初期就需要大量旅游资金的投入。然而,西藏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需要依靠国家补贴和各地区的援助,财政积累少,因此开发建设生态旅游资金、配套设施资金和宣传促销资金都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另外,人才是影响西藏旅游发展诸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随着人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旅游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体验高端旅游。生态旅游属于高端旅游范畴,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但西藏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总体不高,缺乏高中级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导游。据统计,目前西藏旅游专业人员从事旅游行业的比例非常低,以2008年为例,西藏大学82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中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数只有6个,为7%。自2004年以来,西藏大学为西藏各地区旅游部门输送旅游专业毕业生170名,但实际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只有10名,只占6%。

(三)法律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科学

目前国内既没有一个旅游基本法,也没有一个生态旅游专门法,有关生态旅游依据的是其他非专业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此外,由于立法的缺失,导致生态旅游专门的执法和监督管理部门的缺乏,由此造成多头管理和互相扯皮推诿的现象,缺乏整体的合理协调,严重制约了西藏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旅游管理体制不明确、管理权限不清、职责不明、管理效率低下,西藏的生态旅游总体管理粗放,大多数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造成了许多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永久性破坏。如,察隅自然保护区内建造大兴土木、修公路、建索道,导致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遭受灭顶之灾。又如,对拉萨市内古院落进行旅游开发,使得原住民搬迁至其他地方,让其古院落开发成为专为旅游者服务的景点,失去其千百年来传承的生机和文脉。

(四)受政策因素制约,区域开放程度有限

西藏是我国边境省份中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涉藏问题始终是西方反华势力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在西藏,稳定、安全始终是压倒一切的全局性问题,因此,根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统计,目前已对外开放县市五个、山峰43座、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四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参观旅游点40多处,对外开放的程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国际旅游散客化、自助化、开放化的趋势相矛盾。随着西藏局势基本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西藏应逐步放宽政策,扩大西藏的对外开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五)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海拔高,地势复杂,山高路险,经济落后,人口密度低,交通状况较差,而西藏的旅游景点分散,“游短旅长”,因此,薄弱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成为遏制西藏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虽然航空运输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由于成本高、航线少、票价高等缺陷无法有更大的发挥余地。此外,尽管青藏铁路通车为西藏的旅游业注入了强劲活力,但区内的公路干线路况较差,受天气和地质灾害影响严重,仍然严重制约区内的旅游业发展。

此外,区内大多数旅游住宿、餐饮设施主要集中在城镇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许多生态旅游景区正是远离城镇,处于偏远地带,并无居住设施或接待能力有限。因此,西藏旅游配套设施短缺的问题在每年的旅游旺季尤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

(六)宣传力度不足,环保意识薄弱

首先,由于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为半路出家,对旅游业所带来的正反面影响认识不够,加上西藏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对外宣传力度较小,多数从业人员被动接受旅游工作,其环保意识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不当开发。景区内大兴土木,建造各种与自然、人文景观相矛盾的建筑设施、娱乐设施等,严重破坏了当地原始景观的和谐度。第二是不当管理。未对游客进行必要的生态旅游教育和行为纠偏,对于游客带来的垃圾污染未及时清理,加之高原特殊的气候特征,废弃物难以分解,因此,增加了景区的环境负担,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第三是西藏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虫草、天麻、藏羚羊等,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居住在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居民还有靠采集植物,甚至捕杀动物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并没有作为当地原住民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致使部分名贵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造成了动植物资源丰度下降和生态旅游环境的恶化。

(七)旅游企业利益驱动,缺乏必要指导监督

西藏自治区政府虽然每年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加大,但西藏由于生态脆弱、旅游基础设施改善面大,使得旅游开发不得不租给旅游企业,而旅游企业在缺乏指导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随意经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旅游高峰期的旅游人数不加以控制,使得部分保护区、寺庙、各景点在超负荷的接待游客,严重破坏了景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在发展西藏生态旅游产品过程中存在以上问题,我们也通过该课题详细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了西藏生态旅游认证指标体系,该体系能够测定西藏生态旅游发展中不合格的生态旅游产品及优化生态旅游产品结构,为我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标签:;  ;  ;  ;  ;  

西藏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_生态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