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斌辉
贺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542800
【摘 要】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在临床医学中占比较高,它的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当然该病的临床症状与发病机制也相对复杂,其中最常见的则是椎节不稳。从相关文献来看,近年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还是相对理想的,所取得成就也令人欣慰。但还应注意的是,虽然该病在西医中治疗中有了相对令人欣慰的成绩,但在中医理论或中西医治疗研究方面尚有很大研究空间。借此,本文将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三部分着手,对它的中西医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探析,以便更好的提升中西医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西医;椎节失稳
1、发病机制:从目前临床治疗情况来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较多,常伴有眩晕、耳鸣、视力障碍等临床症状。1926年,由外国专家推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可能与颈椎关节炎刺激颈后交感神经丛引起,因此有将其称作颈后部脚杆神经综合征。1949年~1957年诊断时间内,有的学者又对上述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强调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与交感神经和骨赘形成有一定的关系[1]。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均从未停止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与椎-基底动脉卖缺血引起颈性眩晕有关,其病因则与椎动脉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椎动脉丛神经因受外界刺激继而导致人体的动脉管壁痉挛所致[2]。这是应引起重视,尤其是对后者更是如此。
2、临床诊断由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相对复杂,因此在临床诊断时所面临的干扰性因素也极多,而为了更好的达到治疗目的,就只有在准确掌握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颈椎X线片和颈椎CT、MRI,椎动脉造影和数字减影相关联造影(DSA),诊断标准等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保证患者治疗效果最优[3]。
3、临床治疗
3.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有学者研究指出,由于人体在发生颈椎病后,正常状态下的人体内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年度以及全血粘度等都会明显的升高,此时红细胞会因为电泳减慢而使得人体中的血液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且这种改变在绝大多数时候又不受颈椎病患者的基本病程与颈椎病分类条件的影响。这就像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可以将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与否视作颈椎病的发病机理之一。因此这种情况下其治疗的有效手段则是改善人体的血液浓聚现象,这时补阳还五汤、复方丹参胶囊等都有良好的临床作用。(2)抗自由基损伤:通常情况下,自由基是可以有效的氧化细胞内外的多种化学成分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当细胞内外的各种化学成分被氧化后,人体中的相应的膜结构和功能也会随之受损而导致核酸蛋白质等的生物大分子异常,继而直接降低相应细胞的何种功能。因此位于这些细胞附近颈椎极其邻近组织则有可能因为长期受压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颈椎极其邻近组织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而自由基的代谢紊乱又常常与缺血、缺氧有关。有学者对健康人群血液、尿液中的自由基内源性清除剂SOD、CAT等研究证实明显高于颈椎病患者,但颈椎病患者的GSH-Px活力与健康人群相比则明显升高,且在予以中药、针灸、牵引、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呈现出相反变化,且颈椎病患者体内的生化代谢物在患者的血液及尿液中的升降与疗效之间均处于相平行关系。这证明自由基损伤时导致颈椎病的又一重要因素,且中医治疗效果极佳[4]。
3.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西医治疗:有学者对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予以西比灵药剂(1d/次,10mg/d)治疗后发现,80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而来有效的改善;同时学者张朝对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实验组采用西比灵加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60.00%,这说明西比灵加胞二磷胆碱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西比灵治疗。西比灵作为一种选择性钙离子(Ca2+)拮抗剂,它不仅具有较强的脂溶性,且极易通过人体中的血脑屏障,选择性的对椎动脉发生作用,且西比灵的安全性极高,不仅不会影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心率与血压,还可以在缺血及相关病理的状态开放其钙离子(Ca2+)通道而起到阻止作用。胞二磷胆碱为核苷衍生物,它不仅能有效的降低脑血管阻和增加脑血流量,而椎动脉型颈椎病作为一种与缺血、缺氧引起的疾病,在予以胞二磷胆碱治疗后,脑细胞氧耗量会得到异常率为一定程度的改善,降低高血脂和血小板黏滞,是脑组织代谢紊乱及脑血流量得到应有的改善。同时从西比灵与胞二磷胆碱联用情况来看,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说明这两种药物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不仅能有效的发挥各自的药理,还能共同的调节血管的活动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5]。
4、结语:综上所述,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中医与西医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这是可喜可贺的。但还应注意的是,由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相对复杂,单纯的一种或两种方法在治疗时相关药物的作用不易发挥,因此应适当的增加治疗方法,即多种治疗方法合用。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医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且最终的临床疗效极佳。且经过中西医众多学者及临床工作者多年的不谢努力,无论是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还是病理以及治疗均取得了重大成果[6]。
参考文献:
[1]严战涛.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4,22(20):66-68.
[2]勾明会,徐世芬.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6,24(3):106-107.
[3]刘涛,宋敏,龚彦龙.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2(5):78-80.
[4]郑永然.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4,34(11):2154-2156.
[5]苏志超.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3,33(10):1776-1777.
[6]李亚军,何霞,师振江.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42(9):194-195.
作者简介:关斌辉,1985年6月,男,汉,广西贺州人,硕士,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论文作者:关斌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动脉论文; 颈椎病论文; 颈椎论文; 研究进展论文; 病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胆碱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下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