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有商场经济效益的原因及对策_商业管理论文

影响国有商场经济效益的原因及对策_商业管理论文

影响国有商场经济效益的原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效益论文,对策论文,商场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以来,商品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高利益回报的驱动下,城市大型商场不断涌现,特别是近一、二年来,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出现了过速发展、盲目建设、重复布点的混乱局面,从1995年初开始,国有商场效益滑坡,亏损加剧等诸多问题便逐渐暴露出来,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此,我们对湖州市的国有商场进行了专门调查。

一、湖州市近两年来商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综观全市商品流转状况,尤其是消费品市场,形成少数名优新商品畅销与一般商品平销及部分商品滞销并存,市场竞争与各种促销活动并存的局面。据市商业局系统统计,1995年和1996年商品零售总额分别比上年增加11.4%和下降13.6%,费用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下降14.6%,毛利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下降15.3%,费用水平分别超过毛利率近1个和0.8个百分点;两年来,该系统商品流通企业实现利润不断下滑,1995年和1996年分别比上年下降87.2%和3.7%。

国有商业面临其他多种经济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1994年、1995年和1996年分别为24.6%、12.2%和8.9%,下降幅度平均为39.9%。

二、国有商场利润严重滑坡的几个因素

近年来,主要受工业经济总体效益不理想和物价涨幅回落、居民购买力分流的影响,国有商场无论在市场销售还是在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比以前明显削弱,特别是企业的盈利状况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有宏观上和体制上的原因,又有微观上和个体上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工业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近年来,工业经济,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市场销售不旺,资金周转不畅,亏损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农业虽然取得丰收,但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的乡镇工业也遇到了发展的阻力,虽然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虽略有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放慢,据市统计局的资料表明:1995年和1996年度市区居民收入增幅分别比上年回落36.2个和8.7个百分点。全市农民收入增幅分别回落9.9个和17.6个百分点。

2、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购买力不断分流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非商品性支出比重不断扩大。居民手持货币资金更多地投入到诸如储蓄、股票、债券、集资以及商品房、电话、旅游、养老保险、医疗保健、孩子教育等等方面,实际支出和预期支出都比过去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全市仅购商品房一项就达24894万元,尤其在最近两年,物价涨幅明显回落,人民币币值稳定,居民的消费心理在逐步成熟,以按需购买为主。

同时,居民的远期消费心理在逐步增强,购买住房、汽车等新的远期消费目标,是影响居民即期购买力的一大因素。从全市居民储蓄情况看,也是影响居民即期购买力的一大因素。1996年比1995年新增储蓄存款20.3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增加17.0亿元。银行现金收入中商品销售回笼比例继续回落,由1994年的31.4%,下降到1995年的23.8%和1996年的21.9%。

3、商业经济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消费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利益机制驱动下,行业办三产的现象较为普遍,部门、公司、集体、个体都以各种名义办商业,商场名称五花八门,虽对促进市场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各利益主体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指导和规划,重复建设,摊子过大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形成营业网点相对过剩的局面。

同时,市场竞争也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多主体的格局,国有商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有商业市场占有率连年下降,最近两年分别比上年回落12.4个和3.3个百分点。

(二)内部因素

1、国有商场过份注重硬件投入,投资难以回收

各家商场,特别是大中型商场为了提高知名度,吸引顾客,扩大商品销售,在商场硬件投入中不惜血本:一是超越自身承受能力大量举债,扩大营业用房,以实现规模经营;二是盲目攀比,店面装璜,店内结构调整。精品屋、专买柜富丽豪华,装璜令人醒目又令人望而生畏。某大厦光装修就一次性投入83万元,而同时该商场近三年利润共计才37万元。另有一些商场设施因使用耗费太大而很少使用,如有的商场自动电梯只有周末和节日时启用,耗用的资金也相当可观。

商场硬件的大量投入,却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据对某商场的测算,近几年来该商场共花在装修上的费用达173万元,而每年必须从递延资产转出的费用就高达30多万元,同时,筹措该笔资金所承担的利息支出每年近20万元,如以现有盈利水平至少要经过10年时间才能收回投资。

2、商战愈演愈烈,商业利润发生转嫁

近来,在居民购买力相对弱化的情况下,各大商场为争取顾客,扩大销售,纷纷以各种名义(百日庆典、周年庆典、节日大展销等)推出诸如有奖销售、让利销售、保本销售、季节大甩买等多种促销活动,以及一些关于商品售后服务方面的社会承诺,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商场的经营,冲击着商场的效益。某商厦逢开张两周年店庆让利销售,两天商品销售额共达464万元,全部商品价格八折优惠,名义上要损失93万元,商业利润从商场转向广大消费者和一些中间商。

3、商场资金短缺,筹资成本较高

现在国有大中型商场普遍面临着资金紧张的状况,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商品库存增加,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结构矛盾比较突出,据对市区十家国有大中型商场的统计,1996年末商品库存为8403万元,比1995年末增加570万元,增长7.3%,其中滞销商品库存较多,约占35%;二是应收货款增加,1996年末上述企业批发环节应收销货款比上年增加148万元,增长15.3%;三是挤占流动资金,一些商厦把流动资金垫付于基本建设或用于室内装璜、对外投资等项支出。

商场资金短缺困扰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迫使企业通过内部集资和企业间借贷等方式来加以弥补。筹资成本相对较大。国有商场内部职工集资的情况比较普遍,期限一般为1—3年,年利率在18%左右,企业间的资金临时调剂也时有发生,利率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企业间长期借贷(1年以上)的情况在小范围内存在,年利率也在18%左右。在银行贷款利率两次下调后,这些资金成本就大大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甚至高出50%以上。

三、建议与对策

为使国有商场经济效益走出低谷,繁荣消费品市场,促进商业经济平稳、有序运行,建议如下:

1、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核心的商业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声誉的大中型国有商贸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是进行商业企业改革的方向。这将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从根本上实现企业自负盈亏机制,有利于职工民主管理,促进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规范竞争行为,加强对国有商业的指导和扶持

市场经济不是自由经济,商界间的盲目竞争不利于商业的正常发展。对于目前存在的“价格战”竞争,政府部门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对商业网点、营业面积等加以严格把关,网点要疏密有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而且国有商业承担部分政府职能,国家取得的商业税收仍占主导地位,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财税和银行要对具有竞争潜力,守信用的国有商厦给予税收和信贷上的倾斜。

3、调整经营方式,逐步推行连锁经营

大商场发展连锁经营宜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努力:一是加强连锁店的规范化管理,进货、核算、价格、配送和管理要相互规范和统一;二是发展配送中心,可以新建配送中心,也可在原有的批发企业或利用其仓库改建;三是加快连锁商业现代化管理步伐,利用计算机、通讯等技术手段,提高连锁企业的财务、物资和信息管理。

4、打“大众牌”,又要有自己的经营特色

现阶段,无疑中、低收入的居民是主要的消费群体。国有大中型商场的商品结构调整要以此为出发点,在价格的定位上要打“大众牌”,商厦内不宜过多地设置精品屋,在名牌商品普遍具有专卖店、连锁店的情况下,设置精品屋已缺少专业优势和竞争力。同时还要努力避免商品销售结构的雷同化倾向。缺乏经营特色也就难于在价格、商品、服务等方面与专业店、平价仓储式商场抗衡,吸引广大消费者。国有商业大厦要充分利用资金实力和“国字号”信誉,以品种齐、款式新、质量好、价格廉开辟一、二个商品系列的销售强项,以强项商品销售来带动一般商品的销售。

5、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国有大商场应在立足本企业并注重市场调查、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搞好资金管理和费用管理,又要抓好进货管理和商品质量管理,并更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从选择合适的进货渠道,调整商品结构,保持适度的商品库存,盘活积压商品,开源节流等方面入手,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竞争力,而且要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改善服务质量,从加强内部各项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标签:;  ;  ;  

影响国有商场经济效益的原因及对策_商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