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究论文_高龙飞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究论文_高龙飞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人民对于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承载着承担人类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的重要职能,因此其质量问题始终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由于土地面积日益紧张,建筑行业的工程开发开始集中于高层建筑领域,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居住需求,而高层建筑的质量保障与深基坑支护施工紧密相关 。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

引言

深基坑支护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分项工程,其能够决定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并影响到后续施工效率。选用更加科学、适用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才能与之相符。

1建筑工程中主要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及其要点分析

1.1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

土钉墙施工技术是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技术形式,通过科学的施工可以搭建一种挡土支护结构,对于基坑及边坡维稳较为有效。在进行具体的土钉墙支护施工时,需要严格把握以下操作要点:①对土方开挖工作进行控制,在进行实际开挖时,要以施工方案与上下基坑的口线为基准,进行精准的测量放线,并做好标记;②进行钻孔施工,应注意使用的土钉大小,基于此做好孔径控制。在打入土钉时,同时也要将注浆管打入其中,并与托架相焊接;③对灌浆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要严格的控制水灰比。在进行注浆操作时,则要科学的拉动注浆管,待完成初凝操作之后,要进行二次灌注,要把控灌注的时间间隔。

1.2锚杆支护施工技术

进行锚杆支护施工技术时:①要做好锚杆位置的确定,首先要对深基坑进行勘测,做好充足的场地准备和技术准备工作;②要控制好钻孔施工质量,要以设计方案为基准,严格的控制钻孔深度,使用的锚杆应经过质量检测,并确保合格;③合理的设置水平方向上的孔距,孔距误差要≤50mm,而在控制垂直方向上的误差时,则要使其≤100mm;④要严格的控制注浆材料质量及水灰比。

1.3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支护施工技术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应用排桩进行支护施工时,可根据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包括悬臂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内撑式支护结构和锚杆式支护结构等。而在应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时,则要科学的进行施工,可采取内支撑、逆作法、半逆作法。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包括施工振动及噪声小,形成的墙体具有较大的刚度和较为优越的防渗性能等,且组成的地下连续墙具有较高的承载力。

2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土体物理学参数不合理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若要实现有效应用,就要合理选择土体物理学参数。如果土体物理学参数不合理,就会影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在土体物理参数中,土体承载力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由于深基坑支护施工面临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要进行勘测,确定土体物理学参数,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有效的施工方式。

2.2容易出现坍塌

进行深基坑开挖施工时,由于没有全面考虑开挖后产生的一系列空间效应,就会影响深基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容易出现坍塌等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

3.1加强设计管理

在某项目中,有关技术施工人员对整体工程开展了设计,这也是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首要环节。一般来讲,深基坑支护技术类型分为土钉墙支护、重力墙支护、放坡及支挡支护四种,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应结合实际施工状况进行选择,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有效缩减工期、提升支护工作的效率。所以,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环境进行考察,珠海市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5-6月处于降水期,7-10经常发生台风天气,所以施工队伍在施工工期的设计中应尽量削减有关时间段内的施工活动,避免恶劣天气下影响施工质量,并在极端天气前加紧施工。除了气候因素外,还应对施工场地的水文及土质进行分析,本项目紧邻海域,所以施工人员在设计中应深入分析此地实际环境,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探测,并适当扩大勘察范围,确保施工设计及技术选择的合理性。在勘察结束后,施工队伍需要对有关支护技术展开讨论,结合项目基坑安全等级确定其应用意义。以土钉墙支护为例,该技术是指用多种结构的土钉墙进行工程支护,在二、三级安全等级的基坑中应用较为广泛,要应用该技术需要有允许设置土钉的地下空间,并且在松散砂土、流塑粘性土以及有较大地下水含量的施工环境中不能单独使用,有关施工团队在选择时应充分结合施工状况进行选择。

3.2明确施工步骤

通常来讲,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步骤为:“排桩→冠梁→开挖→锚杆施工→挂网→结构”,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步骤及图纸进行,每一步骤下也应进行细分,依照次序一一进行。以锚杆施工环节为例,其可以细分为“成孔→下方锚筋→注浆→锚头→防腐”,并且在施工结束后应对其质量进行检验,保证环节施工的效果。首先,在成孔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依据施工图纸确定成孔直径、土层及岩层中的锚杆长度,一般土层中的长度在设计的基础上增加500-1000mm为宜,岩层中增加200mm即可,在施工结束后应对孔进行清洁,可用水清洗。其次,下放锚筋。锚筋要保持中正放置,且对中支架要具备较强的牢固性;可以对自由段先进行防腐,保证使用性能。再次,注浆。可以采用1:1.65:0.58:0.03的比例配比水泥、砂土、水及早强剂,注浆压力应为0.3-0.6MP,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注浆的效果。然后,锚头施工。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设计开展施工,将锚垫板放置于锚筋之上,并保持垂直。最后,防腐施工。在上述施工结束后,可以对非预应力锚杆及其他部件进行防腐处理,先除锈后刷漆。在施工中及施工后还应对有关质量标准检查进行落实,如锚杆长度的偏差不能超过30mm,锚杆位置偏移应控制在100mm内等,若发现质量问题或偏差值过大应及时补救或返工。这样做能够有效保证施工效率及质量,并且能够保证质量有一定的可追溯性,实施效果较好。

3.3科学确定施工位置

施工位置的科学确定是开展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基础,分析大量的施工实践可以发现,一般在距离地表将近2m的地方开始施工作业比较合理。多数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在这一位置中会存在着一些垃圾或是碎石等障碍物,从这一位置开始施工既可以清除对于建筑工程具有影响的各类杂质,也有利于后续支护施工的展开。同时,在确认位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协调好支护主体结构与排水系统的位置关系,最大程度防止渗漏水现象的出现,维护支护结构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结语

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具有绝对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得到施工单位的足够关注。施工单位要立足于相关施工的标准,结合本工程项目的基本特点,合理应用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关键技术。针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具体问题,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选择合理的措施加以应对,从根源上保障建筑工程的基本质量。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间中加以探索优化,有效提升相关施工工艺的整体水平,为我国建筑行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包平.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8(24).

[2]曹贺龙.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8(24).

论文作者:高龙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究论文_高龙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