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_周团

周团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422001

摘要:目的 对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将其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正中入路椎弓根,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引流量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5.71%和5.71%,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过程中,经肌间隙入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后正中入路治疗效果,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也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肌间隙入路

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是胸腰椎骨折,在全身骨折中,胸腰椎骨折发生率达到5%-7%[1]。现阶段,主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该方法需要广泛剥离椎旁肌,并且需要长期牵拉,导致患者手术结束后产生腰背肌无力以及顽固性腰背疼痛等并发症[2]。据有关资料显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完整的棘突-棘上-棘间韧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探究内容以如下报告形式呈现。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次7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不同入路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是20:15,最大年龄值是63岁,最小年龄值是21岁,均龄值数是(42.06±5.89)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是19:16,最大年龄值是62岁,最小年龄值是23岁,均龄值数是(41.56±6.02)岁,组间基础资料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入组标准:①经过MRI、CT以及X线检查之后被明确诊断为胸腰椎骨折患者;②本次研究所选人员均在自愿的前提下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③可以清楚表述自身疾病患者;排除标准:①重大心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②伴有肢体、言语功能患者;③伴有心脏、肝、肾等严重器官性疾病;④中途选择退出患者;⑤拒绝参与本次研究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在全身麻醉的前提下选取俯卧体位,架空患者腹部,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骨折椎体阶段进行定位,并进行常规消毒。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接受后正中入路,在骨折平面正中位置作一切口,方向为纵向,长度为10cm左右,然后逐步将腰背筋膜以及皮下组织切开,将棘上韧带保留下来,从棘突两侧将旁肌剥离,并将双侧横突以及小关节全部暴露出来。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距离中线2-3cm位置作一切口,然后将浅筋膜、皮下组织以及皮肤逐层切开,分离腰背筋膜两侧,并进行牵拉操作,牵拉长度为2.5-3.5cm,部位是多裂肌的最长肌位置,对肌间隙直达横突进行纵向钝性分离,充分暴露横突基底部以及上下关节突。

两组患者置入螺钉步骤抑制,对横突关机以及小关节进行探查,并应用横突定位方法或者人字嵴进行定位,然后将导针置入到双侧椎弓根,在C形臂透视无误的前提下,将4-6根椎弓根螺钉置入其中,并应用固定螺帽将螺钉与杆连接在一起,将椎体撑开,确保椎体高度能够恢复到生理解剖部位。采用吸引器将切口内的渗血全部吸出,并对切口实施冲洗操作,冲洗液为生理盐水,然后将引流管置入其中,最后逐层缝合切口,并进行包扎操作。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镇痛泵,时间为48小时,然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操作,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2天。手术结束1年后进行随访,经过复查之后,骨性愈合后即可将内固定取出。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分析,并记录具体数值。手术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整理和分析本次实验数据,手术各项指标应用()表示,检验值为t,并发症发生率应用[n(%)]表示,检验值为x2,组间比较经P值判定,P<0.05则表示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总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果如下表1:

3 讨论

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尽管该方法能够使椎体脊柱生理弯曲以及椎体高度的得到改善,并且在稳定性重建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但是因为该方法需要广泛牵拉和剥离椎旁肌肉软组织,手术结束后容易产生腰背疼痛,而且伴有诸多并发症,例如乏力、肌萎缩以及肌肉组织损伤等[4]。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腰椎后外侧融合逐渐浮出水面,但是因为需要从多裂肌间隙以及最长肌入路,因此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截止到椎弓根螺钉后正中入路被应用于椎旁肌损伤、萎缩以及背部疼痛治疗之中,经过研究表明,肌间隙入路方法可以使神经源性改变以及椎旁肌源性改变得到避免,因此,人们逐渐加强了对其重视程度[5]。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是25.71%,相比于研究组的5.71%高出许多,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由此可见,肌间隙入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后正中入路治疗,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改善。

总而言之,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过程中,应用经肌间隙入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该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映波,张超,谢海洋,等.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11):1124-1127.

[2]贺旭,马雪峰,刘恺. 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6,35(31):1-4.

[3]赵廷虎,贺旭,刘凯. 后正中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3):28-29.

[4]卢苇,杨飞,哈秀民,等. 椎旁肌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358-359.

[5]刘伟军,胡奕山,陈展鹏. 经皮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对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研究[J]. 河北医学,2017,23(11):1877-1880.

论文作者:周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  ;  ;  ;  ;  ;  ;  ;  

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_周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