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续出版物条型码的结构及其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物论文,中国论文,结构论文,条型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GB/T 16827-1997《中国标准刊号(ISSN 部分)条码》(以下简称条码标准)已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7年5 月26 日正式发布, 从1998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1 条码标准的制定及其适用范围
当我们谈到连续出版物条码时,首先应弄清连续出版物的概念,以及它的涵盖范围。在国际标准ISO 3297 -1998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中给连续出版物的最新定义是:“任何载体的出版物,连续分册出版,通常印有编码或年月标识,并且计划无限期地出版下去”。连续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例如:报告、年鉴、指南等),以及学会会刊、丛刊、纪要、会议录、汇刊等。
根据ISSN国际中心1998年统计数字,全世界共有正在出版的连续出版物559 921种,并且还在不断增长。连续出版物不仅数量大, 流通快,范围广,而且还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厌倦了在销售中的手工记帐和管理中的手工检索和填单,可望通过现代化手段,从繁杂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版物采用条码技术就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
1986年我国正式成立ISSN中国国家中心,从此ISSN在中国期刊上广泛应用。 1991 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式参加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International)。1993年2月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在出版物上使用条码的通知》。同年7月新闻出版署条码中心正式成立。 这一切为条码在中国连续出版物上的应用创造了便利条件。目前我国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已部分地使用了条码。
为了推动连续出版物条码标识在我国进一步普及应用,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与ISSN中国国家中心根据我国国情,决定采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EAN 杂志和学术期刊规范》中的第二方案,制定中国连续出版物条码国家标准。该条码标准在广泛听取同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于1996年10月在宁波通过审定。
该条码标准规定了中国连续出版物所使用条码的结构、条码符号的技术要求、印刷位置。标准适用于已获得ISSN的连续出版物。
2 条码的基本结构
一个连续出版物条码都是由主代码和附加码两部分,共15位数字组成,其中主代码又由前缀码、数据码(ISSN前7位)、年份码、 校验码4部分13位数字组成,其结构如下:
表1 代码结构
主代码 附加码
前缀码数据码(ISSN)年份码校验码
977
X1~X7 Q1 Q2 C S1 S2
2.1 前缀码
前缀码是“977”3位数字,固定不变。它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与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国际中心(ISSN International Center)签署协议,指定给连续出版物专用的前缀码(图书的前缀码为978)。
2.2 数据码
数据码是由7位数字组成,取自ISSN的前7位。ISSN是由ISSN中心指定给予一种连续出版物唯一的代码,由8位数字组成,第8位是校验位,通过计算公式校验前7位数字是否正确。 由于条码的主代码部分共有13位,因此ISSN的第8位在此无效。
2.3 年份码
年份码由2位数字组成,取年代的后两位。例如:1999年取“99 ”。在原EAN规范中,这两位称之为备用码,通常设置为“00”。 这种设置意味着不同年份的同一期条码都是相同的。该标准将备用码定义成为年份码,使得中国连续出版物每一期条码在100年内都具有唯一性。
2.4 校验码
校验码一位数字,是通过计算公式得出,可检验前12位数字是否正确。该校验码是根据GB 12904-91《通用商品条码》附录A的方法, 计算方法如下:
1)从代码位置序号第2位开始,将偶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求和;
2)将所得和数乘以3;
3)从代码序号第3位起,将奇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求和;
4)将第2步与第3步所得结果相加;
5)用“10”减去所得数值的个位数,所得余数为校验码; 如果所得的个位数为零时,校验码为“0”。
例如:9771234567996
表2 条型码校验码计算示例
前缀码 数据码 年份码 校验位
代码位置序号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6
数据码(例) 9
7
71 2 3 4 5 6 7
9 9
偶数位 71 3 5 7 9
奇数位 7
2 4 6
9
1)7+1+3+5+7+9=32
2)32×3=96
3)7+2+4+6+9=28
4)96+28=124
5)10-4=6校验码为“6”
2.5 附加码
附加码由2位数字组成,表示出版物出版周期,例如:季刊、 月刊、周刊等。表现方式是刊期出版的序数,如:某一种季刊出版物的出版月是每年的2月5月8月11月,而不是季刊的1、2、3、4期号。
表3 附加码刊期序数表
出版周期 序 数
周 刊用出版周的序数表示(01~53)
旬 刊用出版旬的序数表示(01~36)
双周刊用出版周的序数表示(02、04、
06~52或01、03、05~53)
半月刊用出版半月的序数表示(01~24)
月 刊用出版月份序数表示(01~12)
双月刊用出版月份序数表示(01~12)
季 刊用出版月份序数表示(01~12)
半年刊用出版月份序数表示(01~12)
年 刊用出版月份序数表示(01~12)
增 刊99~01
表中的旬刊是根据中国有旬刊出版物的特点而增设的。某一出版物如出版增刊,应为增刊制作新的条码。例如:某刊1999年出版2 期增刊,增刊的附加码第1期应是“99”,第2期为“98”。
3 条码印刷的技术要求
条码印刷的技术要求是依据GB 12904-91《通用商品条码》的规定。
3.1 条码的尺寸
一个标准的条码尺寸从顶部到底部(高度)为24.5mm,附加条码的高度为21.1mm,附加条码条的顶部低于主条码2.75mm。附加条码的右侧应有1.65mm的空白处,以便于扫描。
出版者应遵照条码制作者所提供胶片的尺寸进行印刷。条码缩放倍率应不超过0.8~2.0mm。附加条码不能任意缩小,高度不能随意截断。若将条码放大或缩小,主条码和附加码放大系数要相同。
3.2 条码的印刷颜色
该标准没有对条码的印刷颜色作出规定。 根据GB 12904-91第8.4条的规定,“无论什么颜色均可作为条、空的颜色的组合”,但要“满足第8.2.2条的规定”。 这一规定就是要求条码的反射率和印刷色差对比度值达到一定的要求。由于油墨浓度、厚度以及承印材料光学特性的影响,印刷油墨存在有色相不纯的缺陷,会发生偏色的现象。因此,条码在出版物上的印刷一般提倡采用黑条白空的颜色搭配,有利于识读。
3.3 条码的印刷位置
条码应印刷在固定的位置上。印刷的优选位置是封一的左下角,由于封面设计等原因,也可将条码印在封四的右下角。条码条的方向与装订线平行或垂直。
条码印刷在封一(封面),条与装订线平行或垂直时,距装订线10mm,相差不超过4mm,与底部的距离7mm,相差不超过3mm。 条码印刷在封四(封底),条与装订线平行或垂直时,距装订线7mm, 相差不超过3mm,与底部的距离10mm,相差不超过4mm。
3.4 条码上的字符
条码底部和顶部的字符称为“供人识读字符(OCR-B)”。主条码底部字符为:前缀码977+ISSN前7位+年份码2位+校验码1位。附加条码顶部的字符表示:出版刊期的序数。
4 条码标准的特点
4.1 条码与EAN规范的一致性
该标准原则上等效采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EAN 杂志和学术期刊规范》。在总体结构、代码方式、代码长度、印刷技术要求等方面都同EAN规范保持一致。
4.2 条码印刷位置的灵活性
条码印刷位置从原规定单一印在封面左下角,调整为也可印在封底右下角。这样保持了部分期刊封面设计的完整性,也给出版者一定的灵活性。
4.3 条码印刷更加简洁
该标准取消了现行条码模块上方的ISSN。其理由是:
(1)条码是用于计算机识读,并非供人识读;
(2)根据国家标准GB 9999-88规定,ISSN印刷位置是封面右上角,若因封面设计等原因,不便印在封面时,ISSN也可与国内统一刊号一起,印在版权页或封底。现行条码模块上方ISSN印刷不仅是重复和多余的,而且也导致一些出版物以此作为取替ISSN印刷的依据。
(3)增加了条码的高度,破坏了出版物封面的美观。
4.4 条码具有唯一性
1993年连续出版物采用条码以来,在我国一些较大型书店和超级市场也逐步在销售中使用条码记帐和管理。但由于原条码结构设计原因,使得不同年份的同一期期刊条码都是相同的。这样,任何使用条码进行管理的单位,不能在同一年中管理两年的出版物。图书馆界只得“望码兴叹”。为了管理和检索的需要,从1999年1月1日起,中国国家图书馆不得不对所收藏的近万种期刊,以手工方式一一贴上表示单册期刊概念的自制条码。这样一年要贴32万册。据统计,我国仅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就有3670所。这样贴下去,该是一笔多么大量的重复工作和浪费呀。标准的起草者正是考虑了连续出版物收藏者的利益和使用者的方便,做出了改革。将备用码“00”设置为两位的年份码,使1 年一次重复的条码,变为100年一次重复,在100年之内每一种使用条码的连续出版物都具有唯一性。
6年来,我国期刊上的条码都是在无标准的条件下推行的。 这给条码的提供者、期刊出版者(条码的印刷单位)和条码的使用者(用户)都带来诸多不便。标准的颁布实施无疑加快了连续出版物出版、收藏、管理以及销售工作标准化、现代化进程。我们期待着该标准的实施和新条码在连续出版物尽快地、广泛地应用。这将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收稿日期:1999-01-07
标签:校验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