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推进高中教育全面改革_政治论文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推进高中教育全面改革_政治论文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推进高中教育的整体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材论文,高中论文,课程论文,为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受国家教委的委托,并得到国家教委的关心和支持,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于1988年开始了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高中的课程教材改革是这项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1991年秋季起,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和新教材在本市60所中小学开始试验。其中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新教材在23所不同层次的中学(有市重点、区县重点、一般完全中学三类)的高中部进行了试验。经三年一轮的试验,方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得到了初步验证。在总结和研究第一轮试验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方案和教材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决定从1995年秋季起,在全市所有高中一年级全面试行课程改革方案和使用修改后的新教材。

课程改革方案的设计要求与主要特点

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对高中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培养目标;以国内外课程教材改革的经验为借鉴;以克服目前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弊端为突破口,立足整体改革,转变观念,积极稳妥,坚持实践。

(一)确定了三个“基点”、一个“核心”的课程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这次课程教材改革,注意吸取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现代课程理论,努力克服过去较长时期偏重于学科中心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种种弊端,确定了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三者为基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二)建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

为了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发展个性的需要,建立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按照现代课程理论,必修课程设计了包括思想政治类、工具类、知识类和技艺类四个学科群的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选修课程设计了知识类、技术、体艺类(体育、艺术)的若干科目,以适应学生选习的需要。活动课程设计了校班会、社会实践活动、兴趣活动、体育活动等多种活动内容。学生主要通过必修课程获得共同的基础学力。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小学阶段是由必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从初中二年级开始设置选修课程,并逐年增加,到高中占有一定比例,这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为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视面向现代化。不仅充实了有关经济、贸易、金融、人口、环保、国际关系、高科技等现代人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重点加强了英语和计算机两门学科。英语课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设,计算机课从初中二年级开设。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也注重充实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

(三)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体系。

新的课程方案,注重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加强了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以初中几个年级为例,在思想政治课和公民教育中安排了公民与道德、公民与心理品质、公民与法律、公民与爱国主义责任感的系列教育。除了思想政治课外,还特别强调发挥各门学科的德育功能,如史地课的国情教育,理化课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还注意校班会、队团活动、社会实践、时事政策的教育作用,以形成德育的整体效应。并且努力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三位一体”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整个德育工作力求贴近生活,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高中阶段的教育任务和高中学生年龄段的特点,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制订了较为明确具体的高中阶段培养目标。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完成高一层次基础教育的阶段。因此,经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制订了比较切合高中学生实际,又符合社会需要的较为明确具体的高中阶段培养目标。它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爱国心,有社会主义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既要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懂得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还要有自学能力;三是有健康的体魄和审美能力,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有探索、创造的精神;四是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职业观念,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五是初步形成健康的个性特长。

二、提出了“二一分段,高三分科”等多种模式的课程方案。

高中课程改革提出了高中阶段“二一分段,高三分科”、“三年一贯,办特色学校”等多种模式的课程方案,供不同层次的学校选择采用。参加第一轮试验的23所学校均采用了“二一分段,高三分科”的课程方案。该方案把高中三年分为两段。高一、高二两年为一段,以较多的必修课,一定量的选修课和活动课,让学生在主要接受高中阶段共同的基础学力教育的同时,个性爱好得以一定的发展。这一阶段的教育具有义务教育后高一层次基础教育的性质,重点是达到高一层次的共同基础学力。

高三分科是在设有一定数量的语文、数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常识公共必修课的基础上,再分为文科、理科和实用技术科(简称实科)三科,形成分科格局。文、理科具有升学预备教育的性质,实科侧重于劳动技术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进行一定的分类,具有为就业上岗培训打基础的性质,但不同于定向的职业培训。

为了满足少数办特色学校的需要,又设计了高中三年不分段、不分科,采用学分制的“三年一贯,办特色学校”模式的方案。这个方案通过必修课使全体学生在达到高中共同基础学力的同时,以较多的课时安排选修课,活动课给予更大的自由度,使学校能根据自身条件开办特色班,形成特色学校。

从三种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来看,高中阶段更为完整,更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修课程重在进行高中共同基础学力教育,选修课程为学生打好分流的基础,开拓视野,培养、发展兴趣爱好,活动课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旨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形成个性特长。在高中阶段,必修课程与选修、活动课程的课时比逐年减少,从高一、高二的3:1,到高三接近1:1。

三、加强德育工作的深度与力度。

根据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它的德育工作应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和力度。方案中把思想政治课改革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的工程来考虑。既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又注意联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既注意与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和教材相衔接,又注意与大学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教材的联系和区别,处理好以往教育内容交叉、层次性要求不清和过于强调系统性等缺点,在抓住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同时,突出公民素质的教育,按照高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安排了公民精神生活、公民经济生活和公民政治生活三方面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与道德、思想、心理、政治、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对高中学生有效地进行现代公民意识和现代公民素质的教育。同时各门学科的德育渗透也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公民基本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如环境保护的道德与意识,对科学的探索与献身精神等。对于一些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上有兴趣的学生,将开设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等选修课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通过十八岁成人仪式等生动活泼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对高中学生进行公民基本素质教育。

试验取得的成效和主要体会

第一轮三年的试验推进了高中教育的整体改革,并已初见成效,基本上改变了以升学为中心的课程教材体系,改变了统得过死、学得过死的教育教学状况。并且在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方面有所突破,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有所突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德育工作要求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试验学校普遍反映,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体系使高中的德育要求得到进一步的落实。由于建立了大德育网络,进一步开发了德育资源,拓宽了德育渠道,变封闭式的教育为开放式的教育,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德育脱离社会实际、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选、邓选的机会和时间增多,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有的学校把《共产党宣言》作为选修课的内容,出现了整班学生要求选学的情况。有的学生学了新编的《公民与经济常识》思想政治课教材后,撰写了关于改革当前金融工作的小论文,得到有关方面好评。学了公民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后,有的学校组织学生旁听市人大、政协会议,旁听法院审判,并参加一些具体工作。学习了香港基本法后,学生主动到里弄宣传。学习政治热情之高,是以往高中学生不多见的。在23所试验学校的第一轮试验中,有40多名高三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大同中学就有7名高三学生入党。

改革方案的实施还推进了中学与大学德育的衔接,如徐汇区已和交通大学共同探索高中阶段德育内容与大学的衔接。也促进了政治课考试的改革,并在部分试验学校进行了高中会考和高考两考并一考的改革试验,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减轻了过重学业负担,全国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改革方案将每周教学活动的总量控制在五天半以内,新教材减少了对学生进行反复操练习题的要求,有效控制了习题量。据曹阳二中(市重点中学)1994年上半年向学生所作调查表明,学生每天用于完成教师布置作业的时间是:高一平均1.18小时;高二平均为1.40小时;高三平均为1.85小时。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学习质量有所提高。从参加试验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参加1994年高考的成绩来看,尽管试验学校与非试验学校采用不同试卷,但两卷有75%~80%的试题是相同的,尤其作为选拔性的高分题目完全一样,考试结果,试验学校理科考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比非试验学校理科考生的平均成绩分别高出8.5分,19分和12.7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试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比较扎实。进入大学后,据初步得到的反馈信息,试验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工作能力、英语的听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基本上都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还没有发现在基础知识方面存在什么共同性的缺陷。

由三种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和新教材注意联系社会,联系实际,加强了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增加了学习的自由度,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和动手能力增强。如大同中学(市重点中学)一支学生足球队(都是体育班学生)赴澳大利亚参赛,球员都能用英语与对方交谈,得到澳方的高度赞扬。又据曹阳二中测试,第一轮试验学生都具有钳工的初步知识和简单的操作能力,能使用和维修简单的家用电器,具有初步的识图和制图能力,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常用操作技能。

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据上海师范大学附中(市重点中学)向学生作问卷调查,有98.7%的学生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其中53.6%的学生获得学校特长认定证书。试验学校普遍反映,参加各类竞赛的人数和获奖人数增多。试验学校里的五所郊县一般完中,在市级以上竞赛中的获奖也有零的突破。此外,试验学校中学生报考大学的选向广泛,也有以前所没有的。

三、实科班学生得到好评,农村试验学校流生减少,推进了高中教育模式的改革

“二一分段,高三分科”的实施,高三实科班的开设,使学生能各得其所,不再有“陪读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市区的试验学校反映,实科班学生的高中会考的合格率较以往同类学生的合格率有显著提高,郊县试验学校反映,高中流生现象基本得到控制。

第一轮试验,选习实科班的学生约460人(约占试验学生总数的10%),结果有38人被选送或考上大学,大部分学生由于高中会考成绩尚可,实科成绩较好,被选送进入挂钩的中专校。进中专后,中专校的评价是:实科班学生专业思想稳定,专业技能熟练,专业知识学习也不错,愿意从实科班学生中招收新生。

在实科班的开设中,出现了试验学校自办、试验学校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办等形式,还出现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到试验学校办职业班的形式,正在形成一种普职结合、优势互补的新型办学模式,促进了高中教育模式的改革。

四、锻炼和培养了校长和教师

课程教材改革使校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得到转变,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也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

在试验过程中,由于三种课程教学的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和开展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既能上好一门必修课,又能上选修课、活动课。试验学校基本上有半数以上教师正在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

五、促进了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改革,尤其是高中会考和高考的改革

改革方案的实施促使建立了用学分制评定选修课程的管理办法,对学有所长的学生,由学校进行认定或由学校请有关专家进行认定,写出认定书,由认定人签章。还建立了用活动记录卡评定活动课程的管理办法。并将这些评定全部记入高中学生毕业登记表中,作为全面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依据。

改革方案的“二一分段,高三分科”和三种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也促使高中会考和高考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改革。在会考中,历史、地理、政治学科实行开闭卷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开闭卷的分值比为6:4;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增加了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占总成绩的10%;英语增加了听力考试的内容,占总成绩20%。在高考中,部分高校进行了自主招生改革的试验,考试科目由4门变为3-4门,并注重招收有特长的学生。

继续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推进高中教育改革

近四年的试验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抓住高中课程教材改革这一核心,来推进高中教育整体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实践上是可行的。因此,我们将在第一轮试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按照高中教育改革的要求,修订完善高中课程教材改革方案,落实各项配套措施,推进高中教育的整体改革。

一、学习贯彻这次全国高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明确高中教育的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后的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的任务是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有侧重地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或就业预备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奠定基础,我们将以此为依据来修订完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二、为完成高中教育的任务,适应多样化办学模式的需要,在修订课程方案时将制定适合不同学校办学要求的多种方案。在完善各种方案设计时,将考虑好各种课程之间和文理科之间的合理比例,在具体课时安排上要更具有弹性,使学校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来灵活实施方案,使方案有更大的适应性,以利办出学校的特色,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每周五天教学日的决定,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将进一步修订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切实改变各科教材中内容偏深偏多,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的倾向,降低难度,删减繁琐陈旧的内容。同时根据新科学、新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各学段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恰当地更新教材内容。

标签:;  ;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推进高中教育全面改革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