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入手,做好经济建设工作,按照管理要点进行落实。以经济作为基础,掌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最大程度维持平衡,基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性,要以公益性建设项目作为基础,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入手,掌握要点和重点,做好评估管理工作。但是,在建设阶段由于干预因素较多,需要结合生态环境以及构成因素,开展合理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规划工程时就应该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并满足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以最大化的减少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前提,使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造福于人类。
1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资源的消耗。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快了。水作为世界上目前而言很匮乏的资源,更加需要合理的利用,避免过度消耗的情况。我国目前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有着 14 亿的庞大人口基数,人均水资源过少,对于这一情况,必须对水资源的使用采用集约化的形式。而集中水资源的好方法就是兴建水利工程,从本源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利工程越来越多,相应的生态环境的破环也是越来越显著。如何合理地开发水资源,合理地建设水利工程。必须加大对工程建设方面的研究,努力寻得消除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影响的方法。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
实践证明,区域性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对气候造成影响,以局部下垫面作为基础,如果改变,则会影响局部小气候,表现在降水和气候等方面。在降水方面,修建水库后局部蒸发量增多,降水量也比较多,受到低温效应以及附近降水量等作用的影响,附近降水量明显高于外围,尤其是迎风区域。气温方面,下垫面转化为水库时,空气交换方式和强度随之改变,变化比较明显,会引起平均气温升高的现象[1]。
2.1.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和水体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体有一定的影响,能在汛期泄洪,非汛期截流。水库发电后,修建水库会使大量水体缓慢流淌,甚至会出现停滞的现象,水体活动受到影响。水体内污染物迁移后会逐渐扩散,水体的自净能力受到影响,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导致藻类疯狂生长,水体内的生物腐烂会加剧温室效应的问题。
2.1.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地质的影响
在地质方面,水库蓄水后,地壳应力随之增加,考虑孔隙以及水位的变化,区域性地震灾害的发生几率比较高,以水库位置为例,如果出现系数不达标或者其他不良现象,则会出现水体污染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会滋生污染现象。土壤方面,如果周围水位上升,土壤内的地下水位随之下降,水库补给后,地表转化为沼泽的概率比较高,在蒸发作用下会出现盐碱化现象。
2.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2.2.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居民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会导致移民数量随之增加,针对经常出现的移民问题,需要立足于现状,做好调整工作。
2.2.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人体的影响
水利水电的建设导致下垫面系统出现改变,甚至会出现伤寒或者霍乱等现象,直接威胁到人体的身心健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物和文物的影响
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文明遗迹比较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兴建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水库淹没后直接对文物和景观产生影响。例如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直接对地表造成影响,以新建的城镇和道路系统为例,如果造成原始生态系统改变,则会对物种造成影响,影响区域的环境发展。
3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3.1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应该对生态环境给予高度的重视,认识到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并在水利水电的各个环节中,从最初的规划,到实际的运行,都应该符合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除了取得良好的经济,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公众参加保护工作。
3.2落实生态补偿的机制
主管部门应该以“谁开发,谁补偿”为原则,使补偿机制具有稳定性和法律性。将环境评价作为基础,采取过鱼设施,以及生态补偿,还可以增殖放流,从而协调水利水电工程和水生物的关系。比如:河流开放会给水生物带来不良影响,除了建设自然的保护区,以及过鱼设施外,还应进行人工养增殖放流的方式,防治生物资源的衰亡。
3.3施工期间作好保护工作
在施工中,要加强环境的管理力度,对大气、水体,以及噪声等,进行多方位的检测,并详细的了解当地的施工环境。同时,落实与环境的相关监管制度,如果在施工中造成了环境污染,要及时解决,不能留下污染源。如果产生了废气、废渣等,也要及时处理,在完工后,应恢复景观,并做好绿化,尽量减小施工过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3.4制定调度运行方案
在制定方案时,重点对生态用水进行考虑,以生活用水为先,也要兼顾到其他的水资源。在满足了城乡生活用水后,将生态效益作为目标,再来开展生态调度。根据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并结合调度运行的需求,制定出合理的环境监测计划,根据计划,检测环境的要素,为调度的良好运行提供有利的依据。
3.5完善移民的政策
这方面的政策主要是合理评估淹没的土地,以及房屋等,将生态环境的补偿当作股份,使开发方、移民之间成为共同体,参与水电的建设,并享受其产生的利益。安置移民时,可以预支几年的收益,移民代表可以由着股东的身份,参与工程的决策管理。
4当下应当如何开展水利工程的建设
4.1建立环境评估监督制度
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努力保护的同时应当引入监督体系。针对目前一些不顾生态环境恶化的生产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在建设水利工程前、建设过程中、投入运行后,全周期地进行监督审查,保障水利工程的环境友好性。
4.2 对高污染项目进行整改或关闭
水利工程往往会导致一些高能耗的企业单位向其靠拢。因此,应当做好把关工作,对企业能耗和排污量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超标企业要进行整改或关停。并向所有依附的企业征收环保税,税收用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治理。
4.3河道的生态建设
河道是整个水利工程的关键,一般大型的水坝必须建设在河道之上,这对于河道的生态环境就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水利工程的检视应当加强对河道的保护,尤其是针对天然河床的保护。开发河道资源的同时也要尽到保护责任。谁受益谁保护,严打人为破坏河道的行为,保持良好的河道状况。
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是综合性工程,必须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要在多个方面予以把控。日后,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等都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工作,需要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克服水利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富强.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江西建材,2016,01:140+143.
[2]路文斌,平措卓玛.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江西建材,2016,01:142-143.
[3]徐振瑜.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5:209.
[4]龚文婷.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6,13:127+131.
[5]赵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1:53.
论文作者:潘友川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体论文; 河道论文; 水库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