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方面的机体功能逐渐衰减,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有所减弱,对于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对于痛觉的承受能力也开始变差,加上身体维生素的缺乏和骨性功能的变化,容易出现脊椎压缩骨折的症状。从骨科的临床医学证明来看,脊椎压缩骨折属于常见疾病之一,且多发群体是老年人。老年骨科患者出现脊椎压缩骨折的症状时,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同时也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为了减轻老年脊椎压缩骨折的疼痛,我们结合有关的临床案例,作出如下总结。
一、什么是老年脊椎压缩骨折?
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递增,骨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体骨的微结构受到损伤,说明老年群体普遍存在着不同轻重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状。而脊椎压缩骨折便是骨质疏松症状的严重表现,它是指患者的椎体出现压缩性骨折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身高变矮或者驼背等脊柱呈畸形的状态。其临床表现为患者胸廓呈集型状,心肺功能不齐,严重时会出现腹痛腹胀、便秘等腹部功能器官异常的状况。当老年人出现脊椎压缩骨折的症状时,与之伴随的是长期的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的感受。此类疼痛主要是在患者起坐时、长时间行走后或翻身时出现,在夜间或负重行走时痛感加剧,疼痛感最强烈时会出现难以活动、肌肉痉挛的现象。
二、老年脊椎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
老年人出现脊椎压缩骨折时,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因此,为了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疼痛,保证患者在治疗或护理的过程中能够以最舒适的状态渡过恢复期,医护人员需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①基础护理。相关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首先要减少病房内的人员流动,在休息时间段尽量熄灯休息,避免病房出现过多的噪音以此减少外界对患者的干扰;加强对病房内卫生状况的关注,时刻保持病房内的干净和整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和通风良好的情况,保持病房温度和湿度能够适应患者的恢复;引导患者与其他恢复较好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让身体恢复较快且乐于助人的患者到其他病房分享术后恢复经验,以此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当患者出现明显疼痛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以轻柔的语气对其进行语言激励,避免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过于集中。②体位调整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脊椎疼痛处垫上厚度明显的柔软护枕,同时引导患者睡觉时使用硬板床,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使脊椎脊柱处于同一线上的水平位置,可以保证患者在翻身或者侧卧时躯体的一致性。医护人员需要时刻以患者的舒适度为出发点,在进行体位调整的操作时要动作轻柔且细心,协助患者翻身等活动,帮助患者固定受伤的部位,减轻患者疼痛。③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承受疼痛的耐力减弱,因此脊椎压缩骨折的疼痛对于他们而言相当痛苦。在这一时期,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悲观和焦虑情绪,对于医护人员的治疗或护理工作都难以适应和配合。护理人员需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并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同时在生活上对患者给予密切的照顾,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普及骨折疼痛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对其疾病和疼痛表现有准确的了解,可以逐渐消除患者的顾虑,也能从心理上消除对疼痛的恐惧。④放松护理。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放松治疗的教育,指导他们针对全身肌肉放松所需使用的操作流程。按照从头部往下到双足的顺序以此放松,配合腹式呼吸法进行深呼吸,全身心投入到放松的状态中,以满足自我舒适为主。该护理可以每日进行3次,每次约20min。在其他休闲时间内,可以引导患者通过读书看报、听音乐、故事会等方法来进行身体放松和心情调节。通过该护理方法,可以让患者分散对于疼痛的注意力,把身心集中在放松训练的舒适感中,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疼痛耐受力。⑤训练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平卧在硬板床上,保持全身心放松的状态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主要方法是在吸气时腹部以最大限度向外扩张,呼气时向内收缩,每分钟进行5次,每次时间约为5-10s。在此期间要提醒患者保持胸部始终处于平稳不动的状态,但避免患者在训练中出现憋气的现象;在日常的训练中,护理人员要通过教育让患者明确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肢体肿胀或疼痛的状况,还能减少因疼痛而产生的并发症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三、总结
老年脊椎压缩骨折属于临床医学的严重性创伤疾病,轻者会出现活动受限和局部轻微疼痛的不良反应,严重时会使椎体损伤范围扩大、脊椎出现位移,从而引起背部肌肉痉挛、产生剧烈疼痛的现象。该症状所引起的疼痛,对于患者而言不仅是身体的疼痛,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老年脊椎压缩骨折进行有效护理,以此减轻患者的疼痛,让患者能够在更为舒适、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论文作者:张禄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脊椎论文; 老年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症状论文; 老年人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6月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