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干预中的应用论文

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干预中的应用论文

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干预中的应用

徐林康 王翠燕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摘 要: 文章通过对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进行梳理,阐述了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干预中的优势、方式、面临的挑战。随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严格体育游戏遴选、科学把握体育游戏的运动强度以及加强家校合作三点建议,以期发挥体育游戏在肢体肌肉控制、平衡力控制、社会交往能力三方面的正向辅助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游戏;脑瘫儿童;干预

近年来,由于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竞赛性、规则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加之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与实践,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被引入到了特殊儿童的康复干预中,尤其是在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一、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干预中的优势

(一)设计有趣,增强吸引。体育游戏脱胎于游戏,它的每一项游戏活动都是经过研究者大量的实验、调查后精心设计的,如,器材的形状、颜色搭配、位置摆放等,都是以孩子兴趣为参考进行设置。比如,体育游戏室内可进行跳蹦床,荡秋千等孩子平时感兴趣的休闲游戏,寓教于乐的训练方式使儿童不会产生厌烦与排斥情绪。此外,体育游戏还是一个综合的游戏活动,包括明确的人物关系、有趣的故事情节以及各种颜色丰富的辅助器材,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够接收到不同程度的视觉、平衡觉、空间感觉及身体觉等方面的刺激信息。通过对6-7岁儿童体育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表明,体育游戏将模拟场景与身体活动相结合,更容易激发孩子参与训练的兴趣,从而带来身体各方面的积极变化。[1]

2.C 提示:NaHCO3不是化肥,A项错误。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项错误。制NaHCO3时是向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NH3和CO2,D项错误。

另一方面,刑法本身存在的合理性也需要公众认同的支持。“刑法如果得不到公众的认同,它就是施行暴政的工具,从而与社会的法治观念格格不入。只有保持刑法与市民感觉或规范意识之间的一致性或张力,获得公众对刑法的认同感,才不会使刑事司法活动成为一个脱离公众的‘异物’”。[8]

(二)情境创设,改善互动。交往是需要情感环境的,在轻松的交互环境中解放自己,释放情感,乐于去表达自己,表达技巧就能得到提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育游戏能为脑瘫儿童提供一个轻松地交流互动情境,通过创设多样的游戏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证明教师若能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并利用儿歌、乐器伴奏等创造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干预环境,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如果有条件,可以依据故事情境,设置游戏场景,让脑瘫儿童扮演游戏角色,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复杂的社会关系,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让脑瘫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到这种放松而快乐的情境中去,能更好更多的学习到人际交往技巧、团队协作、语言表达方式的知识。

(三)适度竞争,获得自信。体育运动的看点在于其竞争性,体育游戏也是如此。脑瘫儿童由于身体障碍,易出现自卑心理,但是竞争带来的成就感能克服这种自卑心理,从而积累信心。如果体育项目难度很大,要求很高,对脑瘫儿童的自信心无疑是一种挑战。所以,脑瘫儿童的体育游戏在竞争强度方面与专业的体育项目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在规则要求不高的游戏中感知自己的身体并通过竞争获得胜利。同时这种竞争意识,也是体育游戏教学效果的另一种形式体现,适度竞争性体育运动可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这种体育游戏竞争带来的成就感还有助于他们将这种竞争意识迁移到生活中,帮助克服身体障碍带来的生活及学习的困难,为脑瘫儿童健康快乐的生活、自信阳光的成长助力。

(一)巧用体育游戏锻炼脑瘫儿童的肢体肌肉控制力。脑瘫儿童最大的行为特征是行走姿态异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肌肉张力不足,肌肉的控制力不够,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肌肉的生长发育。科学研究表明,当人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肌肉中的毛细血管会舒张,血管能将带有能源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给肌肉,使肌纤维变粗,从而增强肌肉、增加肌力。[3]人体有一种能够保持行走姿态、稳定重心的肌群叫做核心肌群,它是四肢活动的枢纽。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稳定运动中的身体姿势、支持运动技能的操作。[4]体育游戏中有很多训练核心肌群的针对性项目,如游戏《快乐的小青蛙》,通过模仿青蛙,双脚并拢往前跳,以达到对腿部肌肉,躯干肌肉,臀大肌的唤醒。为了增加活动的吸引性,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游戏内容,如“青蛙”之间可以开展追逐赛,配合播放《我是一只小青蛙》这类与主题游戏有关的儿歌,在游戏中可以锻炼孩子的律动,对肌肉控制力的提高当然也会产生很大的帮助,训练效果也会增彩。值得注意的是肌肉活动之后一定要做肌肉放松,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肌肉拉伤等不良后果。

(三)巧用体育游戏发展脑瘫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提升交往能力,在我看来要在两方面做努力,一方面,增加交往的机会。由于身体的平衡失调,形态异常,导致脑瘫儿童对外界环境更加敏感,从而衍生出自卑感,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减少。[6]另一方面,掌握交往技巧。由于脑瘫儿童对词汇掌握有限,认知能力也存在缺陷,所以在沟通技能的学习上更显困难,致使交友能力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交往技巧是能帮助个人获得社会接纳或是逃避负向情境的一种技能。[7]交往技巧是人类交往功能不可缺少的要件,它关系到与人交往和生活适应的问题。巧妙发挥体育游戏的游戏性特点对改善患儿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帮助。如“两人三足”“篮球接力赛”等团队协作类的游戏,这类游戏活动需要明确的分工,默契的配合和足够的语言沟通,脑瘫儿童沟通技巧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提升。治疗师在游戏中有针对性的增加一些游戏设置,比如在“篮球接力赛”的游戏中设置“沟通关卡”,要求接力两人有一句对话。这种设置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同时还增加了患儿沟通的机会,锻炼了与人互动的技巧。

二、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干预中的具体应用

另外在透平和压缩机之间润滑油总管上设置了1台截止阀,正常运行时处于锁开状态。在透平单试时该截止阀关闭。

(二)巧用体育游戏改善脑瘫儿童的平衡力。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脑损伤,脑瘫儿童的平衡能力普遍弱于同龄的正常孩子,运用体育游戏进行训练对患儿平衡力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丛宁丽在游泳训练对脑瘫综合性康复作用的应用研究中得出游泳训练法在患儿平衡能力干预中的效果比医学康复效果好。[5]除了运用游泳运动来改善患儿平衡力,体育游戏还可以通过其它活动来增强脑瘫儿童的平衡力、身体的控制力,如踩影子、不倒翁等游戏,通过精心设计跑跳、转弯、转圈等动作并结合有计划的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以体育游戏的形式对脑瘫儿童平衡觉进行训练。如,训练师可以对简单的“踩影子”游戏进行改良,规定孩子必须“单脚踩影子”,或者只能踩“影子”的某一特定部分。巧妙的改良游戏玩法,让其成为一种进阶的游戏模式。最关键的是要根据患儿平衡力的强弱选择最合适的游戏强度,使体育游戏在脑瘫患儿平衡力康复干预中收获更佳的治疗效果。

(四)教育性强,促进发展。体育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教育意义重大。体育游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体育游戏的一大特点是可进行规则性教育,遵守游戏规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继而可以迁移到遵守社会上的秩序和法规。此外,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中作用也很突出,脑瘫儿童由于普遍智力发育迟缓,容易出现易怒、自私、冲动,意志力薄弱等性格问题。体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游戏过程本身获得满足,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同时潜移默化的增强责任感,养成互助友爱的精神,形成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

三、体育游戏应用到脑瘫儿童康复干预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数学学科历来皆是各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内容,其中“逻辑性”是其鲜明的学科特征之一.美国2010年发布了《统一核心州数学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Mathematics)基于数学学科“逻辑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美国数学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更集中和更具连贯性”.其中,对于内容标准和课程是“连贯的”,给出了描述性的界定:“能够随着时间以一系列有逻辑的主题和行为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并能恰当地体现学科内容次序性或层次性的本质.”[6]因此,数学课程“连贯性”的要求是结合学科具体特征,同时高于课程编制“衔接性”要求[7].

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的康复干预中具有很多的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通过查阅资料以及访谈特殊学校和机构的教师,我们得知体育游戏在改善脑瘫儿童缺陷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缺陷。首先,游戏的选择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体育游戏多种多样,在给教师或家长提供多种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游戏选择失当的风险。其次,体育游戏的运动量不易把握。过量的运动会对脑瘫儿童造成伤害,运动量不足又达不到训练目的。最后,当下的体育游戏很少涉及家校合作,缺乏亲子互动。由于功能固着思维的影响,传统的体育游戏只能在学校同学之间开展,这就将体育游戏的功能限制在学校领域。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出现,扩大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干预中的作用,让脑瘫儿童健康、安全并快乐的成长,体育游戏要做好这几点:

(一)严格遴选体育游戏。传统的体育游戏多用于普通中小学或者高中生的体育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步骤都是按照中小学生的发展需要量身定做的。如果将普通儿童的体育游戏模式生搬硬套到脑瘫儿童的康复干预中,无疑是一种无用训练,更有甚者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例如,“跨栏”“搏击”这类冲击力强的运动,如果不加以改变,就直接运用到脑瘫儿童的康复干预中,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脑瘫患儿障碍程度存在差异,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严格把关,认真筛选现有体育游戏,找到最利于脑瘫患儿缺陷补偿的游戏类型。同时,大力提倡特殊教育工作者依据脑瘫儿童缺陷来改造现有的体育游戏或开发新游戏,提高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干预中的针对性和契合性。

(二)科学把握体育游戏的运动强度。运动的强度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运动量与运动时间。很大的运动量具有潜在危险性。如“接力跑”“两人三足”这类游戏,如果不修改规则或者增加护具之类的物理保护,直接让脑瘫儿童参与游戏,对脑瘫儿童的安全是一种挑战。根据脑瘫儿童的身体耐受度去设计适宜的运动量是很必要的,缩短赛道、改变赛道的材质、放宽规则要求、允许其他人员的辅助等都可以控制运动量。教师需要结合脑瘫儿童教育与康复的需要,参考体育生理学知识,把握儿童最佳的运动时长,并且保障游戏过程中要有充裕的休息时间。如,可以引用任务分析法将一个大体育项目分为几个小项目,每个项目间隙安排休息时间。如何把控游戏的运动量,就需要在实践中努力的摸索与学习,切记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去开展活动,避免脑瘫儿童肌肉拉伤,或者高强度的比赛造成身体受伤这类不良后果。

(三)加强家校合作,将亲子互动融入到体育游戏中。我们提到体育游戏所能想到的就是有益于提升儿童的认知、规则意识、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常常忽视体育游戏亦是亲子互动的良好载体。由于脑瘫儿童身体缺陷,易产生严重自我怀疑与强烈的自卑感,良好亲子关系可以抚慰他们脆弱的心灵。共同完成一项体育项目,收获同一份成功的喜悦,患儿体会到关爱,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亲子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就增进了。当然,需要特殊儿童教师结合所学知识精心设计体育游戏,将亲子互动的需求融入到体育游戏中,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特殊教育工作者要精心钻研,大胆实践,让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结语

脑瘫儿童康复干预重点是缺陷补偿。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以其优于其他教育干预方法的优势,可以为脑瘫儿童的身体控制,语言交流,交往技巧提供补偿性干预,同时也能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使患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当然,体育游戏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与完善之处,希望特殊教育研究者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努力解决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教育干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深度挖掘体育游戏在康复治疗领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叶强,徐凯,钱纪云,等.儿童体育活动课程中增强现实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8(1):122-128

[2]刘勇.小学体育课堂创设情境游戏法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2(19):164.

[3]刘忠坤.体育健身的功能分析[J].学理论,2012(30):140-141.

[4]高润,葛剑青,刘莉,等.核心肌群稳定性对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作用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634-636.

[5]丛宁丽,关志逊.游泳训练对脑瘫综合性康复作用的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58-62

[6]王辉.学龄脑瘫儿童障碍特征的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10):8-15.

[7]高琨,邹泓,刘艳.初中生社会交往策略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41-46.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438(2019)04-0100-03

收稿日期: 2018-11-05

作者简介: 徐林康(1995-),男,安徽阜阳人,淮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干预;王翠燕(1977-),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认知。

[责任编辑 王占峰]

标签:;  ;  ;  ;  

体育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干预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