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研究20年(1993-2013年)——基于NSSFC旅游项目反映的学术态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势论文,旅游项目论文,学术论文,我国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一般而言,研究人员从事科学研究都要围绕固定的科研项目,着力解决项目的议题和问题。可以说,旅游研究项目是旅游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同时也是旅游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资金支撑点,但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项目的研究并不多见。唐晓云对1978-2008年我国旅游研究课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具体包括国家级课题、省级社会科学课题、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高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外资研究项目、与港澳的合作项目、其他课题七大类[1]。刘庆余对我国1987-2007年批准的国家自科项目和国家社科项目中的旅游项目进行了详细梳理,归纳了2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的学术态势[2]。郑柳青、邱云志从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的统计结果中分析了社科基金旅游项目反映的旅游发展态势[3]。朱峰、项怡娴、王春晖对1987-2010年国家自科基金、1993-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已立项资助的243项与旅游相关的项目进行了分析,发现两大基金项目的选题方式均存在“去旅游化”现象[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研究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各个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旅游类项目最能代表旅游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整体水平[5]。自1993年国家社科基金开始立项旅游项目以来,截至2013年底共立项旅游相关课题280项,截至2008年底资助额度超过800万元,形成成果900多项[6]。可以说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全面分析这些项目的负责人、负责人所在的旅游学术共同体以及项目研究的内容和特色,以便通过项目自身的研究来促进更多的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立项,提升旅游研究的影响力,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样本来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的“立项查询”系统,依次以“旅游、休闲、游客、景区、世界遗产”作为搜索关键词,以时间顺序从1993-2013年依次进行搜索,各年度国家社科旅游项目立项数量见表1。获得数据280条,其中以休闲、世界遗产作为关键词搜索到的项目特指旅游类项目,即项目名称包含旅游、非旅游类项目已逐项剔除。分别按照“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负责人所在单位、单位所在城市、省份、职务、项目成果”等条目在EXCEL表格中进行汇总,然后进行变量处理输入到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再将项目名称转化成纯文本文件,输入到ROSTCM进行词频分析。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立项分布 旅游项目总量较大,数量上呈现逐渐增加趋势。1993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了两个旅游项目,旅游项目开始出现在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舞台上,截至2013年底,共资助280项旅游课题。除1995年、1998年无旅游课题外,其他年份均有旅游课题且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开始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这主要是因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从2004年开始设置西部项目,大大提高了旅游项目在整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的比例。在项目类别上,在2004年之前以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为主,2004年后以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为主(表2)。 在课题资助的学科结构上呈现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旅游项目最初以应用经济的学科姿态走上国家社科基金的舞台。从1993-2001年的国家社科基金旅游课题中除1996年一项为民族问题研究项目外,其他均为应用经济研究项目;2002-2008年应用经济学科所占比重在50%以上,2008年以后应用经济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由此可见,旅游项目资助的学科结构特征已从单一化逐渐走向多元化。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产业链对其他领域的嵌入,使旅游相关学科都开始关注旅游产业的发展[7],从而使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设置从单一应用经济学科逐渐走向应用经济、旅游学、统计学、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综合学科(表3)。


社科基金旅游项目承担机构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旅游产业较发达地区。本文对280项旅游课题承担机构所在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广西是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承担最多的省份,共25项,其中西部项目有8项,西部项目比重达32%;其次是湖南承担21项(西部项目6项)、北京承担项目20项、云南承担项目19项(西部项目9项)、陕西承担项目18项(西部项目5项)、上海承担项目18项。此外,还有重庆、贵州、浙江、福建、四川、海南等也是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承担较多的省市。由于这些地区的旅游产业地位较高、经济发展对旅游业依赖性较大,因此各级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地区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对旅游研究也特别重视。 随着这些地区对旅游学科研究机构和旅游研究人员的重视,学科研究力量不断壮大。为了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2004年开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特别为西部增设了西部项目(表4),西部省市承担西部项目数量较多、比重较大。

3.2 主要研究力量 研究主体庞大,研究力量雄厚:通过对280位旅游课题项目负责人进行统计分析,共得到264位项目负责人;再对负责人承担旅游项目数量进行统计表明,其中戴斌、冯学钢、李树民、刘少和、陆均良、毛润泽、孙根年、王兆峰、吴忠军、熊元斌、杨春宇、张辉、张瑾、周琳、周永广、卓玛措均承担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其余作者承担了1项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 项目负责人职称级别较高,研究水平层次高:旅游项目负责人的专业职称与项目申请是否成功关系密切。在280项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中,项目负责人专业职称为正高级的占41.07%、副高级占41.07%、中级占17.50%、初级占0.36%。承担过两个旅游项目的16位负责人全部拥有高级专业职称,其中正高级占62.5%、副高级占37.5%。由此看见,拥有高级专业职称的项目负责人是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的主要贡献者。 研究机构集中分布在旅游产业较发达的地区,西部地区也占据一定的优势:借助SPSS软件对280项旅游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共有承担机构151家,其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两项及其以上的承担机构有57家(见表5);承担过5项以上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的有12所单位,其中湖南省吉首大学位列第一,有11项之多,承担西部项目5项。其次,西北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浙江大学各主持7项,云南大学(含3项西部项目)、重庆师范大学(含5项西部项目)各主持6项,而上海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桂林工学院(含1项西部项目)、海南师范大学(含1项西部项目)、广西师范大学(含1项西部项目)、广西大学(含2项西部项目)各主持5项。西部项目对我国西部地区旅游研究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对西部地区旅游研究队伍建设和旅游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3.3 研究主题 通过对项目主题的分析可获悉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的研究方向,一定程度上反映旅游研究的热点和重点[8],而课题名称又是对研究内容的精炼概括[9],因此本文采用ROSTCM软件对立项项目的题目进行分析并构建社会网络图。 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非西部项目研究范围广:由图1可知,文化、开发、保护、发展、机制、冲突、地区、对策、模式、我国、战略、生态、旅游业、区域、民族等是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非西部项目旅游研究的主要节点。在研究内容上,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非西部项目着重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冲突与传承、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区域旅游发展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方式上,着重进行旅游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的探索;在研究理念上,注重协调各要素的可持续发展。

图1 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非西部项目社会网络分析图

图2 国家社科基金旅游西部项目社会网络分析图 国家社科基金旅游西部项目研究主题相对集中,地域倾向性明显:西部项目是国家设立专项资助西部地区的社科研究项目,重点围绕西部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旨在资助西部地区社科研究工作。从图2可见,民族、发展、文化、开发、西部、地区、资源、生态、模式、机制等是社科基金旅游西部项目研究的主要节点。可见,西部旅游项目主题热点和重点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资源优势的利用和持续发展、旅游与地区的互动互惠发展等。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采用大数据视角对1993-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进行系统探究分析,从立项分布、研究力量和研究主题三个角度,得出一些更全面、更系统的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的现状和格局。本文从时间分布、学科类别、地域分布三个方面衡量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的立项分布状况,从项目承担机构、项目负责人以及负责人职称等方面评价了项目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词频分析构建了社会网络图分析研究主题,找出了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全面衡量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现状和格局还需要分析项目成果类型,项目资助金额。研究力量上主要分析了承担机构和承担者及其职务,尚未考虑项目负责人的年龄、性别、学术背景等因素。此外,本文所搜集的数据利用较为单一,未能进一步挖掘出各个数据间的相关关系,这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研究只是从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单一方面探讨旅游发展状况和格局,未能与其他类型基金项目联合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较系统地展现了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的状况和格局,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成立,对旅游学者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启示作用。
标签:项目分析论文; 中国社科院论文;
中国旅游研究20年(1993-2013年):基于NSSFC旅游项目反映的学术状况_项目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