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对中国农业影响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中国论文,中国农业论文,降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东盟商务周刊:目前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有哪些特征?
张峭:农业在中国和东盟都举足轻重,各国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都不高,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消费习惯相似。同时,由于中国和东盟分别处于不同气候带,在农产品、农业投入和农业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多数农产品具有地区性消费的互补和互利性质,因此具有很广泛的合作基础。经10多年发展,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已呈现如下基本特征:
1、总量快速增长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由1993年的2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7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自1996年以来,东盟与世界农产品贸易不断下降,由1996年的521亿美元下降到2001年的430亿美元,但东盟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说明中国已成为东盟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尤其是自从双方2001年10月达成在未来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后,2002年和2003年,农产品贸易年增长率分别为36%和41%,2003年双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70.4亿美元。
2、多样化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主要以木材、木材加工品和动植物油为主,1994年为最高,出口额达到了19.12亿美元,占当年东盟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94%。其后,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中的谷物、蔬菜、水果、食糖、鱼类等快速增长,21世纪初,东盟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木材、木材加工品和动植物油出口比例下降到仅占总额的50%左右,其他农产品出口量比例上升到约50%,其中鱼类约占到13%,蔬菜约占到7%,水果约占到7%,食糖约占到6.5%,谷物约占到5.5%。东盟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同时,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农产品主要为蔬菜、水果、谷物、种子和加工食品等。近几年,中国出口到东盟的蔬菜和水果、谷物和种子、加工食品分别约占其出口到东盟的农产品总额的28%、17%、37%。
3、中国贸易逆差增大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口规模迅速扩大,而出口规模增长缓慢,贸易逆差加大。中国同东盟农产品贸易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年顺差500万美元左右,发展到21世纪初的年逆差20多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依据比较优势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同时也反映了我们需要积极应对贸易自由化挑战,提高我国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同东盟现在的农产品贸易规模与其对全球贸易规模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2001年,东盟与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为430亿美元,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仅为30亿美元左右,仅占7%,只是东盟与美国农产品贸易额的1/2,比东盟与日本农产品贸易额少了1/3。虽然东盟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量发展很快,但由于基数低,总贸易额不大,双方合作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中国—东盟商务周刊:就中国和东盟的农产品来讲,双方在农产品上各有哪些比较优势?
张峭: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是显性比较优势法。该方法是由巴拉萨(B.Balassa)1965年提出来的,它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对比分析各国农产品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表达了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RCA大于1,说明该国该类商品的出口相对集中,该国在这类产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RCA小于1,则相反。该方法虽存在一定缺陷,受到质疑,但还是一种较为客观有效方法,我们主要运用该法综合一些专家意见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分析。
1、农业品总体优势比较
根据国际组织和国内一些专家对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中国RCA值小于1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现为0.5左右,农产品出口从整体上已经丧失了国际比较优势。这是由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快于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上升引起的。中国近10几年来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工业化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商品贸易结构优化,从而使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3.7%上升到2002年的7.1%,而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左右。
在东盟各国中,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4国在农业上具有相对丰饶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他们农产品的RCA均大于1,其农产品出口额占了东盟10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0%以上;缅甸、柬埔寨和老挝3国属于传统的农业国,经济实力差,农业投资能力弱,农业技术进步慢,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发展速度远低于世界农业发展水平,农产品的RCA值不断下降,尤其是老挝和柬埔寨已不具有农业的比较优势,农产品的RCA值仅为0.3~0.6左右;菲律宾自1996年以来农产品的RCA一直小于1,且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已丧失了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新加坡和文莱两国由于受农业资源缺乏的约束,其农业在农产品出口中表现出比较劣势。
2、谷物及其制品优势比较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作为人们基本生活资料和战略资源,政府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对粮食的生产和进出口实行干预,使得粮食生产量大,成本较高,加工技术较低,未能真实地反映中国粮食生产的优势,不具有国际比较优势。中国谷物出口的RCA值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0.9左右,下降到近年的0.5左右,已不再具有比较优势。
东盟的泰国、越南和缅甸3国谷物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其谷物出口的RCA值高达4以上。尤其是泰国,其谷物出口的RCA值还不断提高,显示出其越来越强的比较优势。目前,泰国和越南大米出口位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泰国在谷物制品出口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其RCA值一直保持在1左右。除了泰国、越南和缅甸3国外,东盟其他国家在谷物及其制品出口方面都不具有比较优势。
3、肉类及其制品优势比较
由于中国的养殖业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小规模经营为主,缺乏规模效益和标准化质量安全保证,致使中国在肉类产品生产中劳动力资源的相对优势日渐下降,使得肉类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我国肉类产品出口的RCA值由90年代初的1以上下降到近年的0.5左右,丧失了国际比较优势。而中国的肉类制品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近年来,中国肉类制品出口的RCA值上升到了2左右。
东盟国家中泰国由于肉类产品主要来自于集约化农场,其肉类产品及其制品出口显示出其不断上升的国际比较优势,肉类产品出口RCA值由90年代初的1.2左右上升到近年的2.3左右,肉类制品出口的RCA值从90年代初的1.7左右上升到近年的的8.5左右,表现出了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东盟其他国家受资源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在肉类及其制品出口方面均表现出比较劣势。
4、水果蔬菜及蔬菜制品优势比较
中国水果蔬菜由于品质差、安全性低,常受到国外市场技术壁垒的阻碍,致使中国水果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弱,出口的比较优势呈现下降趋势,其RCA值从90年代初的1以上下降到近年的0.8;而中国的蔬菜制品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其RCA值一直稳定在2左右。
东盟国家中泰国、越南、缅甸和菲律宾4国水果蔬菜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近年来,这4国水果蔬菜的RCA值均达到1.6以上。泰国的蔬菜制品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蔬菜制品的RCA值为3.2左右。东盟其他国家缺乏水果蔬菜及其制品的竞争优势。
中国—东盟商务周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将对中国农业带来哪些影响?
张峭:在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农产品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迅速降低,统一市场将很快形成,在市场扩大的同时,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将对中国农业产生较大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对中国农业正面影响
(1)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
农产品关税降低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使得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的农产品转向自中国进口;非关税壁垒的降低,特别是通关的各种程序协调、标准及认证的统一将大大降低产品出口的成本。这些都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据相关资料报道,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GDP将达到3万亿美元左右,区内人口约20亿,这将为中国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通过市场扩大引致的规模效应,能够促使中国出口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通过与东盟互补商品贸易的发展,将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60%以上,人多地少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粮食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进口。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退耕还林、还草等改善生态举措的实施,我国农业用地不足的矛盾将会变得突出,而未来我国的粮食需求还会大幅提高,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泰国和越南都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米输出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也有着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可以成为我国今后粮食进口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东盟国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生产和出口热带和亚热带农产品为主。而我国除了东南部分省区具有与东盟相近的自然条件以外,多数省份地处温带,因此在农产品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在品种和收获季节上,双方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例如中国的不少蔬菜与东盟国家相比具有品种多、价格便宜的优势。我国是水果和蔬菜生产大国,其水果产量占据世界的13%,且连续10年产量位居世界之冠;蔬菜产量连续5年排行世界第一。而泰国等东盟国家需要进口大量的温带蔬菜和农作物,如胡萝卜、辣椒、大蒜、玉米、小麦等。因此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将会增多,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生产和贸易结构。
(3)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据有关统计,东盟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双边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自贸区的启动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上的联系,降低我国对欧美日等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其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风险,促进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
(4)促进中国农业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投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到中国投资生产就可以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而且中国投资的软硬环境要比大部分东盟国家好,投资中国要比投资东盟更容易取得成效,因此中国在吸引外资的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将使中国农业企业赴东盟投资更加便利,既可享受到区内的农产品关税优惠政策,而且可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农产品设置的部分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出口风险,从而扩大对国际市场出口。这些必将促进我国农业企业对外投资增长。
2、对中国农业负面影响
(1)我国农业总体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与东盟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口商品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因此,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进一步落实,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农产品贸易的种类将呈现多样化,而中国对东盟的优势产业是在制造业,而不是农业,中国在农业上的比较优势不及东盟主要的农业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越南,东盟国家的农产品会迅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同时,中国同东盟农产品贸易由于关税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的降低,而使其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给中国带来较大的压力,冲击中国国内缺乏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如“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已经给我国的农产品造成了冲击,尤其是对南方水果蔬菜的冲击更大,如中泰关于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的零关税贸易,由于泰国这些水果的生产成本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且成熟期略早于中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就使中国南方的水果种植户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2)对某些区域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对处于温带区的我国农产品大省山东、浙江、四川、安徽、陕西等农产品出口东南亚市场带来好机会。但对于处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华南各省区的农业和农产品面临严峻挑战,由于“早期收获”计划的出台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有关各省只能仓促而被动地调整其农业产业结构,这对于本来农业基础就比较薄弱的省份来说,产生的冲击是剧烈的。从降税时间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协议中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我国农产品没有保护期,降税幅度大,而且没有例外产品。而在“早期收获”计划中,越、老、柬三国共提出229种“例外清单”产品,使我国相关省份的农业处于很被动的地位。例如:我国海南省与泰国几乎具有同等的气候条件,因此受到的冲击当属各省之首。在一些大宗品种上,比如榴莲、芒果、龙眼、荔枝,与泰国相比,不仅在品种和质量上,而且在生产规模、包装保鲜,甚至在运输成本上海南省都处于劣势。因此,海南省必须全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热带蔬菜等产品的生产,以弥补热带水果上的损失。广西是另外一个受到强大冲击的地区,广西水果以龙眼、荔枝、香蕉、芒果、菠萝等热带、亚热带产品为主。与泰国相比,广西农业外向度较低,栽培、保鲜、加工也落后,尽管在某些特色产品上广西也有优势,但是,东盟国家把这些产品列为“例外清单”,广西农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广东、云南、贵州、福建等省农业和农业企业也会受到较严重影响。
(3)对某些农业产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由上述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和比较优势分析可知,总体上看中国在农业上的比较优势不及东盟主要的农业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越南,但中国和东盟国家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又呈现互补关系,东盟国家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例如泰国、越南、缅甸的谷物和水果蔬菜的出口都显示了较强的实力,泰国的肉类及其制品竞争力很强,而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是温带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苹果、梨、小麦以及肉和蔬菜制品。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国农业行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热带水果、蔬菜和肉类食品,虽然泰国、越南的大米具有极高比较优势,但据说在贸易协定中将大米作为敏感性产品处理,估计近期对中国冲击不会很大,远期会有一定影响。
中国—东盟商务周刊:中国农产品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此次降税?你可以给中国农产品企业些建议吗?
张峭:对策建议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针对我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一方面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温带果品、蔬菜、谷物、水产品、特色产品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产业,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则应该在同东盟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农业产业协作体系,根据区域内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原则,加强中国与东盟在农业产业上的协作,在更大范围优化双方之间的生产要素及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农业产业与经济融合,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性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
2、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抵御外部冲击能力
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由于我国不同省区和不同农业领域在参与东盟的农业合作过程中得失不一,抗风险基础和能力有别,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各产业、贸易与金融结构的监控,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或政策支持,对受到冲击的行业、地区和农民给予财政补贴,或者给予相关部门某些优惠政策补偿,统一调控、调整与优化。同时,加强与东盟国家在进出口标准检疫检验体系、经济安全与风险防范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应对外部市场的挑战。
3、创造良好环境,推行“走出去”战略
政府和相关中介组织通过提供信息、融资的支持,介绍投资环境和合作项目,制定促进出口和国际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举办促进农业经贸合作的研讨会、展销会、洽谈会、招商会、论坛,为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商务信息和中介服务等方式,鼓励农业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利用中国农产品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优势与东盟国家的自然资源优势相结合,到东盟的某些国家去承包果园、菜园、湖泊,开垦新的土地,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这样,我国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不仅可以得到继续发挥,而且可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为我国农业开辟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
标签: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农产品论文; 比较优势论文;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中国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蔬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