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读写能力,使学生能以语文为工具,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在小学语言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良好的阅读心理就是这些方面的升华。具有良好阅读心理状态的学生,他们多以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读书。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们就会多读一些好书,使读书的动机产生质的变化,那么读起来自然不怕困难,阅读效果也好。同时,在阅读动机的支配和制约下,兴趣也就培养出来了,相应地在阅读时就会提高阅读效率。
一、学生阅读心理与阅读水平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水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学生的阅读水平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语言心理专家认为,阅读是个体通过视听觉器官,从书写的文字符号中获取意义的非常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判断评价等诸因素,是人们接收文字信息和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阅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能力,首先是使得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能力得以培养,既吸收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为解决问题、创造文明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必须受阅读心理发展的制约。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阅读心理就会达到独立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反之,不具备良好的阅读心理的学生,没有阅读需求和兴趣,害怕阅读活动。例如:笔者曾教过的同班A同学就具有良好的阅读心理,而B同学就欠缺这种心理素质。所以同一篇文章让他们进行学习,A同学能在短时间内读懂文章内容,琅琅上口,并且还能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质疑,发表个人见解;而B呢,则提不出问题,说不出文章的所以然。这是多大的悬殊啊!
二、通过正确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
1.设意激情,问题导向。在阅读中要以师之情激生之情,激其真情,激其情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与老师达到感情共鸣。这种情的激发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产生的,这就要求要在语文课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指导阅读。笔者一般运用音乐渲染、图画多媒体、范读、语言描绘、Flash画面等创设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笔者在讲《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时,在指导学生阅读描写爬山虎的几段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入情入境,我先范读,用自己的深情来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再让小组讨论他们自己的感受并练习朗读;最后再出示爬山虎的Flash画面,配上舒缓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一个深层次的意境。这样,他们阅读起来就声情并茂、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了,阅读教学也便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创造激情。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带着疑问去读。“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问题的导向学生才会有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有撷取信息、对比分析、综合梳理的研究性学习行为,才能读得主动、有趣、有用,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才能进行真正的阅读。
2.品词品句,体会标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对此,笔者便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指导他们品词品句地“读”,通过“读”,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得到了学习,思想感情达到了升华。但是一篇文章除了语言文字能够表达内容感情外,标点符号也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根据这一细节的发现,主动指导学生领悟文中标点符号所表达的内在的特殊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在文章小的方面也能做到正确地阅读。
3.突出主线,理解升华。鲁迅说:“时间就是生命。”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得有价值,那么就必须读有选择,抓住文章主线展开阅读指导。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笔者便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心句“他是多么辛苦,多么简朴”进行阅读,使学生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能直接去读描写总理劳苦、简朴的语句,达到对重点内容的感悟。那么在这个层次的基础上也就达到了理解。理解是阅读的核心部分,也是指导学生正确阅读的关键。阅读理解是阅读认知的深入和发展,它以整体意义上的了解,把握文章各部分内容以及全篇主旨为主要任务,最后达到读懂全文的目的。
4.训练鉴赏,互评互议。鉴赏是在掌握了文章所表达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章各方面进行评价和欣赏。它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使认识达到理智上的领悟和感情上的反映,也是阅读指导是否正确的标志。对此,笔者常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向深层次引导,加深理解,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如《赠汪伦》一诗,让学生表演汪伦如何来送李白,深入体会到朋友之间的深情友谊。再如《草原》,便让他们在学习完课文后绘出草原是如何的美丽、草原人民是如何热情,再根据自己绘的图进行说的训练,最后全班还进行交流、评议,各抒己见,不人云亦云。其实这也是在让学生全面深入地阅读,也是创造性的阅读指导,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良好阅读心理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最终使学生形成爱读、会读、善读、乐读的心理素质,不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阅读质量,而且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因为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生自觉、高效、富有创造性地在某一阶段甚至一辈子好读书、读好书。
论文作者:薛运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自己的论文; 水平论文; 笔者论文; 文章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