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市政工程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市政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管理原则,在施工各阶段都需要应用各种管理技术。本文就如何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
引言
在建筑市场形势日趋激烈的今天,对市政工程实施科学化、标准化的全过程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保证建筑工程的核心利益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原则
(1)科学性原则。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根本原则就是要保证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只有科学化地进行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市政工程应用科学的技术进行施工,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建设要求。市政工程的技术管理不能一味依靠经验和固定的理论,还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变通。科学的技术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因此,必须应用先进的技术对工程进行施工和检测,有效提升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2)政策性原则。国家会针对市政工程开发项目制定相关的建设规定,并结合当地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对开发项目建设规定进行补充,如国家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绿色环保施工理念等政策。只有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和具体要求,才能提高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3)经济性原则。市政工程大多属于非营利性的城市基础建设工程,如燃气管道施工、路桥工程、公共设施建设等,少数盈利性质的工程也较其他工程价格低廉,如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高速公路建设等。因此,在对工程进行规划时,要遵循经济性的原则,合理设置工程的预算,并在施工中严格进行成本控制,优化资源的配置,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市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绿色环保原则。现如今,如何平衡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重点规划的问题。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将绿色环保理念应用于市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
2.1组织编制预案
组织编制预案是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技术应用之间的纽带,主要针对工程施工中应用的各项技术、经济、组织各项内容综合性技术文件的拟制,通过该文件,可以完成对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是一种合理的制度,对其进行应用,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的。施工组织编制要依据工程相应的具体情况、工程标准、施工技术、施工条件为依据,合理的施工与管理中涉及到的人力、资金、设备、材料等各项内容合理配置,并且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从而形成一套有效、完整的施工部组织方案,从而为工民建施工现场全过程施工技术管理提供相应的支持,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划定工地范围,合理布置施工平面
在对市政工程工地进行前期施工作业范围划定时,需明确可以进行保障施工的合理范围。避免各类无关人员和物品的进入对施工的正常进行造成干扰。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对工地的现场进行科学规划并用红线圈定工地范围。如在施工开展过程中出现临时占用,必须提前向相关规划部门和交通部门进行申请,待审核和批准完成后才能在相应的范围内进行临时的占用和搭建,将临时用地纳入施工范围之中。另一方面,施工总平面是保证工程建设和现场管理的基础范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现场区域的划分时,要充分考虑资源运输的路径,机械设备及建设材料的进出场方式等,并且这些内容均要以指定形式体现在具体的施工平面图之中。工业民用建筑的施工平面图应充分包含各类施工技术及参数指标。同时避免各环节之间出现互相干扰和互相制约的情况,以此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和安全进行。
2.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阶段,首先应做好施工进度的监督工作。施工进度是市政工程控制施工成本的重点部分,因此要严格防止施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施工进度,并针对这些不确定因素事先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工程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监理职能,确保市政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地按时交工。其次,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施工图纸是施工人员开展施工工作的指导性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与图纸内容不相符的情况,就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到出现偏差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2.4加强施工现场的检查制度
在施工活动中,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施工现场的检查制度落实好检查工作,因为总平面的设计即使再合理,在施工开始后,由于突发情况的出现,也会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因此,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的检查制度,仔细查找施工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加强现场管理措施,维护施工正常的管理控制局面。
2.5落实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
施工的过程需时刻保持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施工工序的安排应遵循文明施工的核心目标和基本原则,结合施工人员的具体标准制定相应的实际管理方式。在市政工程的建设完毕后,及时对场地进行清扫和处理。特别是存在临时占用情况的项目,应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临时占地的原来样貌,并将已经修建完成区域内的物品自行清理或转移至下一阶段的修建区域中,防止不必要的物品遗失和损坏。建设物资的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损耗,为此,要对各类物品的数量和规格进行清点和统计,避免人员的操作不当或疏忽而造成的成本消耗。
2.6加强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市政工程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主要侧重于对工程整体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各部分不存在质量问题。检查人员检验工程质量要依据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相应的检测指标。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实验检查。对工程关键部位的质量进行重点检测,确保各项检测数据符合工程建设标准。二是对施工资料进行收集、管理。以资料为基础对工程的实际收支情况进行统计,并与前期的预算进行对比,确保工程的结算与预算一致。如果二者差距较大,就要进行进一步分析,改进施工中的各方面管理。同时对比竣工图和施工图,确保工程施工与设计相符,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填写验收和竣工报告,最后将所有资料统一进行归档处理。
结语
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为了在现有施工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施工的效率和建造质量,需要对现场的施工过程监管方式进行创新与升级。总之,加强市政工程各阶段的技术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市政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还有利于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要加强技术管理,确保我国城市基础建设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党国华,於钰.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185.
[2]庞少剑.市政工程项目各阶段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10.
[3]丁克.探讨如何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的技术管理[J].居舍,2017(30):90.
[4]周桂华.分析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方法及原则[J].居舍,2017(23):138.
论文作者:陈永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市政工程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市政论文; 阶段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工程论文; 原则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