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择到何时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择校论文,何时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家住南京市白下区的一位姓仲的六年级学生,平时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可在今年“小升初”的考试中却失了手。经过家长多方活动,终于花了2万元使她进了这个区的一所重点中学。不过,这位家长交出了2万元,连个收据都没有,只是拿到了一本捐资助学的证书。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本荣誉证书上的捐资者的名字还不是家长本人,而是学校让他编造的假名。否则有钱也白搭,因为上面查得严。如果只是交2万元再没有别的负担也就罢了,据了解,初中三年内,这位家长除了应交的学杂费外,每学期还要多交600元。屈指算算,等孩子初中毕业,他至少得多花3万元。
像这样的情况,在南京市已不是个别现象,哪个重点中学校长的手中没有一二百张这样的条子?
“择校”,开始还仅仅是凭关系和权力,到了80年代末,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没有关系但又想让孩子进好学校,就试图用票子来买分,这对办学经费紧张的学校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况且用这个堵堵“关系条子”,也可抑制择校风。
然而,错了。收费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像山洪爆发,一发而不可收。最初南京市一个重点中学的择校收费只有几百元,到了1992年便收到了三五千元,1993年涨到了万元以上,1994年后便升到了2万元,今年最高的记录是3万,据说在北京有的竟高达8万、10万。学校在大把大把数着钞票的同时,也为家长们一掷万金而惊讶,如今的人们真是有钱,真舍得“投资”教育!
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南京市有关部门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制止这一现象的蔓延。他们专门成立了制止中小学乱收费的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条件。今年7月上旬,市教育局还专门召开了区教育局长和直属学校校长会议,签订了规范中小学收费责任书,7月中旬,又根据省政府的通知精神,发出了进一步强化教育收费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组织力量对各区县学校收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但是,所有这些努力的效果都非常有限,择校风仍在肆意蔓延。
这到底是为什么?
二
择校风屡禁不止,有识之士分析说“原因有三”: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相当一部分家长成长在文革期间,失去了读书深造的机会,他们希望把自己失去的在孩子身上找回来。现在绝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相互攀比的心理严重,你能上好的学校,我也能上,分数不够想尽办法也不能委屈孩子。于是,就出现了“炒分”现象。你交五千,我交一万;你交两万,我交三万。
学校经费缺口太大。南京一所省属重点中学的校长拿着1995年学校财政预算表告诉记者:这张表列的20个项目共计265.05万元,这些资金除校办企业每年约20万利润和收取的少量学杂费外,全靠自筹。我没有三头六臂,到哪里去弄钱?重点中学尚且如此,普通中学的日子更可想而知。几乎每个中学都有少则几十万的经费缺口。让学校经商办企业,说起来轻巧,南京有上百家的工厂亏损,厂长经理都没办法扭亏,我们这些教书匠到哪里去赚钱?现在家长找上门来给你送钱,何乐而不要呢?
就近免试入学没有到位。南京的六个城区,除了玄武区外采取的都是各区划小片入学的办法,即每片中学由好中差组成,其中重点中学有一到两个,学生可以有一次选择志愿的机会。如果落榜,那么就会分到这个片中最差的中学去。这是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接受的现实。因此一些家长就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躲避最差的学校。如果都免试就近入学,这个矛盾就基本解决了。
其实,原因千种万种,择校风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教育能力的不足和实际存在着的各学校教育质量的巨大差距。如果没有这两点,则择校风早当自生自灭。
三
择校收费虽然是学校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其负面冲击是很大的。如不采取措施刹住这股风气,势必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助长了攀比风。攀比决不仅仅是发生在家长与家长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现在南京的中学与中学、好校与差校、中学与小学、中小学与幼儿园之间都开始攀比。好学校要收择校费,差的中学也要收“取走档案费”,小学和幼儿园同样有理由收取入学费用。据了解,择校已不仅仅是对中学的选择,上幼儿园,也有择园的问题,上一个好一点的幼儿园,少则要交赞助费2000元,多就没底了。
学校的差距越拉越大。择校引起了南京市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两极分化。好的锦上添花,差的雪中无炭。好的学校老师每月奖金能发个三四百,差的发个二三十就不错了;好的学校老师个个往里钻,差的学校老师人心思走;好的学校人满为患,一个班级六七十人,差的学校门庭冷落。而更要命的是,差距越拉越大,择校风也愈演愈烈。
损害了教师形象,影响了社会风气。南京大同被单厂的一位姓陈的学生家长在今年7月20日给国家领导人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对小学升初中这种收费现象为什么不管?现在是家长为孩子被迫交钱,还要美其名曰自愿,可心里都是怨声载道,拿着报纸连声骂娘。如此下去,民心何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为了江河决堤日夜奔走,但自然的江河决口可堵,民心之堤决口就难了。这位家长的言词虽然尖锐,但不能不说它反映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南京市人大副主任石尚群也忧心忡忡地说,如此择校收费长期得不到解决,要损坏教育的形象,损坏教师的形象,影响社会的风气呀!
四
记者在对省市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各学校校长的采访中感到,他们同样为择校风引起的不良影响而忧虑。如何尽快制止住择校势头,他们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必须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应该说,这些年来,南京市对教育的投入已经非常可观。1994年财政安排学校教育事业费4700万元,比上年增加25.7%,教育附加支出安排6711万元,比上年增加25%。办学条件也有了改善,对每个市直属学校都投入了40~50万元。但应该看到,这些投入对于日益发展的教育事业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大投入仍是至关重要的。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真正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是制止择校最好的办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我们的教育宗旨有一个根本的认识,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用来应付考试,而是要提高他们的素质。这几年来,南京市玄武区教育体制改革的尝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他们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到目前为止已有11所中学与附近的19所小学免试挂钩直升,普及率达72%。玄武区这些中学毕业的学生素质明显提高,无论是进一步升学还是走向社会工作,都显示出自身的高素质。
办好每一所学校,缩小它们之间的差别。可以实行重点中学与比较差的学校挂钩,好帮差,达到共同提高。南京青岛路中学校长提出,重点中学扩大办学规模,采取办分校、分部的办法,带动一般学校。政府办好每一所学校,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向普通中学倾斜,以缩小两者的差别,这样择校的风头肯定会减弱。
家长也要理解和配合,逐步淡化择校观念。家长应该看到,通过交费进了重点中学,孩子的压力大,学习容易跟不上教学进度,易产生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另一方面,现在不少大学已经实行招生改革,“宽进严出”使得高校的大门更宽广。
诚能如此,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择校,这个令教育部门和家长头疼的问题终将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