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意义论文_段金,王塽,谢学武

《论语》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意义论文_段金,王塽,谢学武

段金 王塽 谢学武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省 成都市 610200)

摘要:《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虽然孔子的政治思想是维护西周的等级制度,但当下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可以借鉴《论语》的价值观,从理论上指导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论语》;社会建设;意义

《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习教育、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社会建设也是多方面的,在治理国家方面,《论语》中有谈到关于治国与安邦的道理。比如,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见,我们治理民众不能一味追求刑罚,从道德的层面真正去教育人民才是根本,正如现在的社会,我们在提倡依法治国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多向民众宣传精神层面的理念,启发民众的良心,让他们真正理解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而不是制定严刑酷法去威吓民众。

《论语》中提到使百姓信服的做法就是"举直错诸枉”,就是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这一点,我认为自从习近平主席上台后,在严惩贪官污吏,打击腐败分子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人们总是渴望政治清明,渴望能有真正的父母官能替他们伸冤,能够维护他们的权利,所以,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追求公平,同时严格把守好官员的选举这一关卡。

孔子谈到治国时,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奴隶制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强调一种封建尊卑有序的封建秩序,而对于当今社会,告劝人们都需要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否则国将不国,政将不政,社会将混乱不堪。

“选才、富国、育人,立法”是治国的基本方法,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要重视选拔优秀人才。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当代的中国,就应该依法治国,完善法治制度,同时要重视富国,教育民众,教育是兴国大计,我们应该继续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论语》中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认真对待政事,并讲究信用,取信于民,同时还要节省俭用,爱护人民,役使人民要不违背农时。可以看出治国的基本原则就是讲究信用,爱护人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中,首要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经济对国计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在《论语》中也有不少有关经济政策合理实施的建议:首先应当注重节俭。孔子提出“贫而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礼,与其奢也,宁检”,“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君子忧道不忧贫”,这些都提倡君子应该安贫乐道,崇尚节俭,反对奢靡,而我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也提到应该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其次我们要做到还富于民。近几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民生的问题,民生工作成为党主抓的重点。在《颜渊第十二》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尤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本段话的意思是如果百姓够用,国君怎么会不够用呢,如果百姓不够用,国君怎么会够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百姓富足国家就富足的思想,就是典型的福利经济学中藏富于民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很大的经济成就,GDP总值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但我们从未认为自己已具备成为发达国家的资格,因为中国是个典型“国富民穷”的国家,城乡差距较大也是中国不能和谐发展的重大原因,所以我认为我国应该完善我们经济制度以及分配制度,努力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论语》中也提到了关于公平的问题,“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均”相比“贫困”是更重要的问题。这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重视效率问题而忽视公平问题的中国很有教育意义。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不再属于贫困阶段,那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就应该考虑让大部分人富起来,我们在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蛋糕做大之后,我们更应该注重把这个蛋糕分好。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惠民政策,从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免除农业税和农村学生学杂费到医疗改革调整房地产市场等,都深得民心,这些举动都体现了政府高度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精神。

孔子非常重视“礼”,认为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易使”,“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因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对于“礼”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曾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乐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节奏,而是有着更为本质的内涵。一个国家要想让国民有良好的民风,就必须在各项重大礼仪传统上持谨慎而虔诚的心态。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除去已被淘汰的由封建统治而产生的繁文缛节,在特定的场合与节日还保有必要的礼节。慎终追远,追思先贤,诚敬以礼,是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的良好传统,这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格。所以我认为政府很有必要把民族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通过此举彰显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因为从古到今,这些节日都有特殊的文化价值、情感内涵,承载着中国人美好的希望和祝福,我们或许可以不用像古人那样恪守所有的礼节,但是,我觉得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我们也不应该崇洋媚外、抛弃我们的传统。

在为人处世方面,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传不习乎。”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论语》中有“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认为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法来实行义,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以忠诚的态度来完成。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往往是重利轻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利益的连接,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社会,不但不讲义,甚至突破法律这层最后的底线,为了自己的私利,去做伤害他人、违法乱纪的事。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加强管理,倡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谋取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今的社会,环望我们的四周,拥有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却不见得这些人具备真正的办事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光有能力素质,而学问修养不够,则无法约束自己,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力;反过来,光是注意书本学问,却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知识就会变成死知识,学问就会变成伪学问,人必死板呆滞,毫无实用。这告诫我们不但要掌握好学问修养,同时能力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论语》虽是我国古人的思想,但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国家软实力,这部儒家经典著作提供了很多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相一致的理念,国家发展应该以自己的文化传统为根本。而当前中国走到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在此国内国际矛盾纷繁复杂的环境下,把握好改革方向,不盲目学习欧美,而是结合本国实际国情及文化背景,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才能有效应对挑战。

论文作者:段金,王塽,谢学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  ;  ;  ;  ;  ;  ;  ;  

《论语》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意义论文_段金,王塽,谢学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