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勋林 重庆市梁平县虎城初级中学 405200
摘 要: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本文将从语文教师的爱心、学识、精神状态、解读文本、教学方法等方面阐释教师让课堂激情飞扬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师 课堂 激情飞扬
一、热爱教育,播撒爱心
热爱本职,热爱学生,是一个语文教师投入教学激情的前提。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打心眼里喜爱教书育人,对教育事业没有真正的奉献精神,绝不可能忘我地投入教学工作,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飞扬的教学激情。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
热爱教育工作,必然要热爱学生。一个不爱自己的学生、不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师,必然不能产生教学激情。特级教师许建国说:“学生是我永恒的情思,我离不开学生,也忘不了学生。我青春和生命中坚韧不拔的成分是用学生的情感铸成的。”有了真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容纳学生的种种过失;有了真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诚的爱,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
二、酷爱文学,学识渊博
爱好古今中外名著,具备渊博扎实学识,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激情飞扬的土壤。
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文化积累,教学中才可能由“面”及“点”,对教学文本作出深入透彻的感悟和解读。很难想象,一个学识贫乏的语文教师,能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他既不能深入浅出,更不能举一反三,当然就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会变成死水一潭,枯燥无味,令人生厌。
事实上,也只有学识渊博的语文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做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语文教师,应当从爱读书开始。
三、步入课堂,精神饱满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个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情飞扬的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于漪曾说过:“教师心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一个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一听到上课铃声,一拿起教案本,一推开教室门,就应当情绪饱满,精神焕发,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和巨大的创造性,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试想,一个语文教师,课前休息时间彻夜打牌、通宵上网,一味沉浸于自己的个人爱好,萎靡颓废的自己还能在课堂神采飞扬起来吗?一个语文教师,站在课堂情绪失控、动辄发火,学生智慧的火花能不窒息吗?
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懂得保持自己的良好精神状态,努力营造“激情课堂”氛围,“用激情点燃激情”,以自己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充满魅力,使学生获得美的感悟,享受美的熏陶。
四、融入角色,善于表达
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
作为一个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教学中,能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肢体语言,将文本中作者的喜怒哀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来。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娓娓道来,犹如涓涓细流;有时激情澎湃,犹如滚滚长江。有时旁征博引,犹如渊博的智者;有时主观描绘,犹如善感的诗人。
如果一个教师站上讲台,不管教什么内容,都是一副面孔,一个腔调,从他们的语言听不出抑扬顿挫,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阴晴变化,学生听课必然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只有充分融入角色,课堂才有生机,才会不断产生跳跃的音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此,才可能激情飞扬,效果奇佳。
五、教法新颖,灵活多变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用上,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一种创新的眼光,要善于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解读作品,释放师生激情。李镇西老师说过:“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情应是双方的,是互动的。更多的时候,语文教师的激情“表演”只是抛砖引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没有了学生的激情,教师的激情充其量只能算是“做秀”。
为了每一次走出课堂,我们自己都幸福地期待着下一堂课的早早来临,为了学生每一堂课结束时,都能幸福的期盼着我们的“且听下文分解”。语文教师们,让我们诗意的教着语文,让我们的课堂激情飞扬吧!
参考文献
[1]曹春艳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J].学周刊,2011,28。
[2]周妍 让语文课堂活泼高效[J].语文天地,2011,14。
[3]黄素芳 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中学教育,2003,5。
论文作者:周勋林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激情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心灵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