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偏瘫脑瘫儿童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盟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分析对偏瘫脑瘫儿童采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其上肢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接诊的8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儿,行常规作业治疗(OT);研究组包含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HABIT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OUEST、Peabody-FM及PEDI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又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HABIT能够有效促进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字】偏瘫型脑瘫;手-臂双侧强化训练;上肢功能;日常活动能力

儿童脑瘫主要是指患儿因在宫内或围生期内发生脑损伤而于出生后出现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其中有许多患儿具有上肢运动协调障碍和手功能障碍,特别是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表现的更为显著[1]。本研究收集我院接诊的4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给予HABIT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接诊的8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进行临床研究,入选标准:(1)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会议(2006年)制定的关于痉挛型偏瘫脑瘫的相关诊断及分型标准[2];(2)GMFCS分级为Ⅰ~Ⅱ级;(3)MACS分级≥3级;(4)上肢抬离桌面15cm,伸展腕部>20°,双手指关节活动度>10°。(4)认知功能均为良好,可听懂简单的指令;(5)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器官系统下疾病者;(2)认知能力差,无法听懂简单指令者;(3)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4)配合度差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23例;最低年龄1.3岁,最高年龄5岁,平均年龄(2.38±0.57)岁;剖宫产11例,阴道顺产29例。研究组包含40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21例;最低年龄1.5岁,最高年龄5岁,平均年龄(2.44±0.63)岁;剖宫产13例,阴道顺产27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分娩方式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确诊后均施行常规综合康复治疗,主要包括OT、物理治疗(PT)、语言治疗(ST)、按摩、理疗等。对照组患者行常规OT,主要为针对患儿的患侧上肢进行躯体结构功能训练[3]与活动训练,其中活动方面训练包括:①精巧手训练;②移动、搬动、操作物品;③生活能力训练。每次进行30分钟的训练,每天训练1次,5次/周,连续接受12周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HABIT治疗,具体措施包括:(1)按照脑瘫患儿的个人兴趣及上肢功能障碍情况制定一个针对性的活动作为训练任务。(2)按照选取的活动,将其分成若干个单独的小活动,先安排患儿反复进行小活动训练,待有所效果之后再进行整体活动训练。(3)临床医师应按照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任务,如拧毛巾,将毛巾置入水中,依次进行清洗、抓干、拧干等训练,反复训练8次~10次,以上活动能够训练患儿腕关节的背伸和掌屈,手掌抓握能力,并且还训练了患儿手部更高级的协调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于患儿每天常规OT完毕后进行为期1小时的HABIT治疗,每天训练1次,5次/周,连续接受12周的治疗。

1.3 评估标准

通过OUEST与Peabody-FM标准[4]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上肢关节活动能力和精细协调能力进行评估,通过PEDI标准[5]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详细收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x2检验法对计数资料进分析,单位取率(%),以t检验法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单位取(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OUEST、Peabody-FM及PEDI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又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见下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痉挛性偏瘫脑瘫患儿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主要是因产妇妊娠期合并症或早产、低体重儿、过期产、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或胎位不正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以往临床上主要通过OT、PT、ST、按摩、理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但疗效往往不够理想,且训练后常存在双手协调性较差等问题,明显影响了患儿的健康成长[6]。

HABIT是在运动学习原理、神经可塑性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提高脑瘫患儿双手协调性和运动控制能力的康复训练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双手目的性重复的作业活动,对两组患儿的双侧上肢进行人物塑型及强化训练。患儿生长发育时,双手臂也在不断发育,若对患侧进行过多的训练则无益于双手的协调发展。日常生活活动往往需要双手的协调配合使用,且同时双手运动,通过同时对双手进行训练,健侧手可为患侧的训练提供一个良好的运动模板,因此对偏瘫脑瘫患儿的双手协调能力一同进行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7~8]。本次研究中我们对40例痉挛性偏瘫脑瘫患儿采用HABIT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OUEST、Peabody-FM及PED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由此可见,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患儿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宋保华.针刺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探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50-51.

[2]何金华,张惠佳,王益梅等.针刺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864-866.

[3]左月仙,李爱霞,马贵林等.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1):1070-1071.

[4]颜华,张惠佳,阳伟红等.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2-175.

[5]夏先萍,赵翠娥,刘文等.康复中心与家庭结合作业疗法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效果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9):878-879.

[6]林小苗,宋雄,邹林霞等.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平衡发育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1):26-28.

[7]杨美群.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作业疗法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6):63-64.

[8]袁莺,李国荣.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儿童脑瘫——偏瘫患者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5):58-58.

作者简介:刘盟,1989年10月18,女,本科,初级康复技士,湖北荆州,汉,脑瘫儿童,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论文作者:刘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  ;  ;  ;  ;  ;  ;  ;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偏瘫脑瘫儿童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