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档案管理为深化幼教改革服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教论文,档案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管理
我园的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早,在1972年就开始了。目前,我园的档案种类齐全、规范,其中1972~1984年的资料已被杭州市档案馆接收,单位全宗情况已被列入杭州市档案馆编的《杭州市档案指南》一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我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保教质量,深化幼教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档案管理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园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档案工作,坚持亲自负责,并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像抓教学工作那样,园领导经常深入档案工作第一线,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发现和解决建档工作中遇到的人力不足、质量不符要求、设备不足等实际问题。如1991年,园领导发现以前所建的档案虽然内容较全,但在装订中,只注意了时间的界限而忽视了内容的独立性和相关性,给查阅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提高档案的质量,园领导研究后决定,不惜花大力气拆散幼儿园原已装订成册的档案,重新按内容类别建档。
每当学期即将结束,园领导总是要求全园教职工把分散在各班(室)的材料都上交到档案室,清理分类,对缺少的材料,则限期补交,严格把好材料归档这一重要环节。
幼儿园的档案涉及面广,种类繁多,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有事业心强、热爱档案工作、有一定业务水平的档案员。我国在人员编制较紧的情况下,配备了兼职档案员,并送其参加档案业务知识培训。幼儿园还订了《学校档案》杂志,购置了专用档案柜、装订机,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制订切合实际的园务档案表
在档案管理的实践中,我们感到制订一份切合幼儿园实际的档案表非常重要。经过领导和档案员的反复商讨和修改,我园于1991年制订出了《杭州市东园新村幼儿园园务档案表》。
档案表的制订使档案分类一目了然,为档案员的工作提供了方便,也促进了我园档案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三、增强全园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幼儿园的档案材料大部分来自幼儿园的每位教职工,因此,全园教职工的档案意识直接影响整个档案工作的质量。
我园自开展档案工作以来,经常在全园教职工会议上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全体教职工不断增强档案意识,并在工作中自觉注意各类材料的积累。如发表的论文,见习、开课的活动计划,家长工作记载,专题研究计划,总结等等。学期结束前,教职工根据要求自觉整理,将形成的材料收集齐全后移交档案室。为了便于档案材料的保存,园里对大家上交的材料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如,以前教职工上交的材料大都是用圆珠笔写的或是复写的,纸张有大有小,为此,幼儿园要求上交的材料必须用钢笔写,书写必须规范,并一律使用16开纸,保证了档案材料的规范性。
四、提高服务效益
收集、保管档案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几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档案管理,使档案真正为提高办园水平服务。例如,1992年,浙江省教委浙江教育志办公室要求我园写一份园史资料,其中对一些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很严。幼儿园根据档案室提供的资料,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园史的撰写工作。又如,我园坚持对每位教职工的工作、学习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分日常性考核和阶段性考核、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考核情况及时存档。当评定职称、评选各类先进和推荐选拔干部时,这些考核材料就成了最具说服力的依据。再如,每学期末的幼儿学习情况评估,不仅评估了幼儿,也间接地评估了教师,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幼儿档案材料的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