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形成机理与优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鲜论文,机理论文,农产品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5.03.001 1 引言 农产品生产具有分散性和季节性,流通要求及时性和全程冷链化,农产品消费也呈现集中性和常年性等特性,使我国农产品物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产品种类多、差异大、易变质等特性,对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服务的要求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分析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形成机制,优化物流链模式实现规范发展,增强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既有利于保障生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又有利于促进生鲜农产品物流向现代化和综合型方向转变,经营模式向信息化和多功能方向转变。 2 生鲜农产品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 2.1 生鲜农产品的特点 生鲜农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它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包括: (1)易损伤和易腐烂。生鲜农产品由于受自身物理特性限制,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特别是气候、温度等因素。 (2)周期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由于农产品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其周期性和季节性明显。 (3)产销分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农业用地减少,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日益分离。农产品生产集中于农村及大型农场,农村人口集中程度较低,除了留足自身消耗外,大部分向城市及其他地区销售[1]。 2.2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生鲜农产品物流泛指生鲜农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物流过程。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生鲜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农产品物流种类多、数量大、损耗高。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中肉、蛋、蔬菜、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鲜农产品产量更丰富,其中蔬菜就达200多个品种,水果59科694种,其中盛产的栽培果树300多种,计1万多个品种,其他不胜枚举,品类更多。如此多的品类,不易实现标准化,使运输、仓储和配送等产生更大难度[1]。 (2)时效强、要求高。生鲜农产品的主要客体是鲜活食品,其物理特性决定了鲜活性要高。要求在物流中不仅要保持产品的鲜活度,还要关注其质量问题。 (3)物流成本较高,增值服务度低。物流成本较高是相对于货物本身而言,特别是蔬菜,其本身价值低,对高成本的物流承受力弱。生鲜农产品是一种初级农产品,不经过加工或简单加工,附加值都较低,产品增值性低[3]。 2.3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1)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目前我国蔬菜、水果和肉类、禽蛋和水产品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30%、40%,每年约有4亿t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t,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t,冻结物冷藏量740万t;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t,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TEU[2]。 (2)尚无较大规模的专业生鲜超市,缺少完整稳定的供应链。经营生鲜农产品的大型超市分为综合超市和生鲜超市两种类型。综合超市一般在超市中开辟生鲜经营区,其经营份额占到超市总面积的20%-30%。目前国内尚无较大规模的专业生鲜超市,而大型超市的生鲜部门也存在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的状况,超市很难建起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而从事生鲜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主体也发育迟缓,难以形成稳定且完整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超市只能从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各项投入也明显高于农贸市场,成本相对较高,导致菜价一般高过农贸市场。 (3)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趋势加快,物流成为食品安全重点环节。2010年以来,电子商务网购迅速发展,生鲜农产品成为电商聚集人气的另一增长点。目前,品牌代替了多年来国家提倡的标准化,如天猫、京东、顺丰优选等,2014年以来都重点发展生鲜农产品。生鲜电商助推冷链物流发展,将买卖信息透明化,实时监控食品在途温度情况。配送中心成为质检中心,物流成为控制商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4]。 3 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形成机理 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形成机制受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活动的综合化程度两个因素影响,这两个维度形成了4种主要的物流模式。遵循由交易主导配套的物流模式向服务为主、实物为辅兼有虚拟业务的专业物流模式发展的演化路径,物流链模式转化的动因为:供给推动、需求拉动、外部环境诱导。 3.1 生鲜农产品物流链形成机理的二维空间模型 黄祖辉、刘东英提出了生鲜农产品物流形成机制的二维空间模型,认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形成受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活动的综合化程度约束,在这两个要素影响下形成4种典型的物流模型[5]。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是指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在物流链上体现农产品物流的横向性和纵向性的特点。物流活动的综合化程度是指物流链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之一,当其上升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时,这种能力体现为物流活动的综合化水平。 3.2 二维空间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4种类型 两个维度相互对立统一,决定了生鲜农产品物流链可能形成的模式,如图1所示。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决定了物流链系统的紧密程度,而物流活动的综合化程度决定了物流链的整体优化能力。 图1 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二维空间模型 物流模式1:组织化程度低,综合化程度也低,属于我国传统的物流模式。主体分散且规模小,契约约束力弱,交易随机性大,个体承担独立的物流活动,典型例子为菜市场。 物流模式2:物流活动综合化程度低,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高。当物流主体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时,会面临两种选择:自建物流或外包给实力更强的物流企业,典型例子为生鲜电商淘宝。 物流模式3: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而物流活动综合化程度高。在该种情况下,物流主体大多分散,而物流服务商实力较强。 物流模式4: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高,物流活动综合化程度高,最具有现代物流特性,更有竞争力。这种模式可以定位为企业的核心能力。 以上4种物流链模型可用表1具体表达。 由表1可知,虽然随机型物流链的物流主体组织化和物流活动综合程度都不高,考虑到我国的流通体制和现实状况,它是现行主要存在模式,但是通过对物流链进行升级可以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综合化程度。4种模式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当前市场上都会占有一定的份额,产生并存的局面。 3.3 生鲜农产品物流链形成机理的演化路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模式逐渐由低级向高级转化,即由交易主导配套的物流模式向服务为主、实物为辅兼有虚拟业务的专业物流模式转化。 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种:批发市场为主导的物流模式、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连锁生鲜超市为主导的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为主导的物流模式、第四方物流模式为主导的模式。这5种模式基本体现了从以交易为主、服务为辅的配套物流模式向服务为主、交易为辅的专业化物流模式转化的不同阶段[6]。 图2 农产品物流链模式演化路径 在图2中,从A到B体现了物流模式的演化趋势,其中E、C、D点体现了物流链不同的发展阶段,越靠近B点,以服务为主的专业化物流模式的比重越大。具体的演化路线是以AB为主轴的上沿AB或下沿AB的曲线进化路线,具体取决于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 3.4 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转化动因 (1)供给推动(从中间商和物流服务商角度)。供给推动主要受中间商和物流服务商的组织化程度影响。从成本和收益角度来说,当收益大于成本时,中间商和物流服务商的组织化程度更高;反之,当成本小于收益时,中间商和物流服务商的组织化程度保持不变。 (2)需求拉动。需求拉动主要受个性化需求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口味、品质等要求更高。另外,由于人们安全意识提高,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对生鲜农产品的透明化、可追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观念和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主导企业,因此对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反应效率以及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外部环境诱导。随着国家对物流的重视,生鲜农产品物流成为很多企业又一无烟的战场,国家的外部环境为生鲜农产品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农贸市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超市所取代,超市良好的物流服务系统和专业化的物流模式,正在不断完善,消费者的认可度和重购率不断上升,农贸市场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快完成。 总之,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模式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和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形成机制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生鲜农产品物流链模式优化研究——上海沃尔玛配送中心的实践 4.1 研究背景 上海沃尔玛配送中心是沃尔玛中国与中冷物流合作建立的生鲜配送中心,是收集多方供应商货源统一配送的商超仓储中心,主要功能是沃尔玛采购向供应商下单后,及时有效地接收供应商供货,根据商超订单,准确、无误地把生鲜农产品配送到超市,确保超市随时有现货供应。 上海沃尔玛配送中心位于奉贤区,承担上海、江苏47家超市的生鲜农产品配送,其中上海22家,江苏25家。配送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冻货、巧克力等几大类,配送中心有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用于配送中心物流配送的信息化管理。上海沃尔玛配送中心不涉及采购,主要负责物流链上下游物流管理,包括供应商到货、商超订单管理、商品质量管理,由中冷物流负责仓储、配送。货源主要来自于生产基地、中间商及代理商,沃尔玛采购负责供应商关系管理,配送中心负责“配”与“送”。沃尔玛上海配送中心为门店提供物流服务,构成了典型的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第三方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 4.2优势(Strength) 沃尔玛与中冷物流合作建立生鲜物流中心,形成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缩短物流环节、建立契约关系的标准化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 (1)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高效响应门店。沃尔玛采购根据库存和各个门店订单量,汇总一个区域内各个单品所有量,向有实力的供应商下单,从而形成集中采购的优势,各个供应商把货物统一送到沃尔玛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安排统一配送。沃尔玛配送中心在货物存销率、周转率、制定成本等方面做到最优,做到高效响应。 (2)建立完善的立体质量检测体系,不断优化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运送到沃尔玛配送中心的生鲜农产品必须符合沃尔玛要求,供应商车辆必须符合要求,应当安全、无害、清洁、干净,车辆内温度必须符合产品温度要求。沃尔玛生鲜配送中心内配备了专业的快速检测室和专业的检测人员。 (3)物流主体成员向标准化、组织化、流程化发展。物流链的高度组织化、标准化、流程化是相对于松散的、随意性的各物流链主体成员的特征。以物流链核心企业为龙头,制定发展规则,有利于整个物流链同步发展。但是,要克服物流主体成员之间的矛盾、利益冲突、企业文化和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核心企业有较强的控制力,建立信息共享、取长补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信互利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4)建立完善、互信的对接机制,实现无缝对接和共同发展。沃尔玛各个配送中心都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了整套的对接机制,这种机制以互信为基础,信息共享为纽带,共同发展为目标。这套对接机制的核心是各环节实现无缝连接。另外任何配送中心的好的经验,都可以与其他配送中心分享并且推广。物流主体之间共同为建立相互信任、信息透明、思想统一、责任明确的、长期的物流联盟关系而努力。 (5)严格进行温度控制、时间控制和定位控制。供应商车辆到达配送中心,车内温度必须达标,不合格则整车拒收。卸货入库时间严格控制在0.5h以内。仓库分布温度计,每天抽查库内、月台温度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解决。在配送之前,车辆必须先预冷,温度达标后开始装货。根据车型不同,最长要求1h内完成。车内有纽扣式温度计,每5min左右记录车内温度,可以与电脑相连直接读取,不能在系统内修改温度情况。车内有固定式GPS,随时了解车辆在途情况。车辆到达门店后在0.5h内完成卸货。 4.3 劣势(Weakness) 沃尔玛配送中心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在现实中受各种环境影响,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点,主要包括: (1)上下游产生连带关系,产生风险转移。沃尔玛采购根据需求量向供应商下单,供应商向物流商预约到货量。但是实际上因为各种原因,供应商到货量可能少于预约量。配送中心根据实际到货量向各个门店送货,有些门店有可能缺货。运输根据预约量安排车辆,容易导致车辆满载率不足。上游产生的问题,影响中下游,风险产生转移。 (2)不方便就近运输、就近采购。因各个分店所处位置不同,市场情况也会不同。政府为了保证当地供应商利益而设置准入条件,因此在当地采购能获得更大的优惠,运输费用也会降低,而外地供应商进入市场代价可能更高。沃尔玛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不能因地制宜地考虑所有情况,无法针对个别特例进行调整。 (3)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服务水平降低。物流中心追求的是保持产品的物理特性和运输的及时性,实现零库存,而门店为了追求供应的稳定性,要求一定库存,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容易造成运输和仓储之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降低服务水平。沃尔玛把仓储问题转嫁给物流公司,而物流公司为了克服仓库过剩问题,就减少仓库面积。一旦沃尔玛货量大增,仓库面积不足,物流公司就会要求供应商晚到货或少到货,采取多频次到货,从而使运输费用增多,不能满足超市的需求,服务水平降低。 4.4 机会(Opportunity) 对于沃尔玛而言的机会包括: (1)整合物流商,培养专业化的物流人才。通过全国7大配送中心,整合一批为沃尔玛服务的专业物流商。吸取物流商的经验和管理方式,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整合物流商的基础设施,以更少的投入发展物流。利用配送中心平台,发展一批懂物流的实践性人才,作为自己物流链的储备人才。 (2)将风险转嫁给物流商。门店为了销售的持续性,需要保持一定的库存,但是门店没有专门化的仓库,因此可以把库存风险转嫁给物流商。运输过程中若产生破损、变质等异常情况,可向物流商索赔。 (3)管控冷链,使之成为企业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沃尔玛对供应链体系进行整合,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选择优质供应商。整合物流商,利用专业的优势,减少中间环节。通过对供应链的整合,产生比较优势,促进生鲜农产品的发展,使其成为企业又一个利润增长点。 对于物流商而言的机会包括: (1)整合沃尔玛供应商资源,获得稳定客源。沃尔玛几百家供应商通过物流商配送,与物流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整合沃尔玛供应商资源。沃尔玛供应商在发展其他客户后,可能优先选择熟悉的物流商,从而使物流商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2)物流网络统一行动,推动物流商成长。沃尔玛中国7大物流配送中心中的任何一个配送中心取得的良好经验,一旦得到沃尔玛认可,必须在其余配送中心推广实施,从外部促进了物流商的成长。沃尔玛配送中心根据物流商的发展水平,帮助其进步,为物流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一旦成为沃尔玛物流服务商,就会进行长期合作,不会轻易更换,因此物流商获得了一个稳定的顾客。 4.5 威胁(Threats) 对于沃尔玛而言,物流商跟不上沃尔玛的发展速度,导致其服务能力跟不上沃尔玛的要求,从而制约了沃尔玛的发展。另外,随着中国超市的发展,行业竞争加剧,物流商的竞争能力弱会影响沃尔玛的发展战略。 对于物流商而言,国家越来越重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冷链行业蓬勃进步,一些大型企业如京东、永辉超市、双汇等,都纷纷自建冷链物流,有可能出现后来者居上的局面。如果企业不能持续发展,必将落后于其他企业[7]。 4.6 以沃尔玛为主导的物流链优化启示 (1)信息流畅通是生鲜农产品物流链运行的保障。上海沃尔玛配送中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一是整合了华东区47家销售网点;二是整合了上海及周边几十家中间商分销商和农民等生鲜农产品的相关信息资源;三是整合了从供应商到门店整个物流链上的物流信息。通过对产、销两端信息的掌控及中间物流信息的监控,可以清晰地了解生鲜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情况,降低了信息搜集的成本[8]。 (2)增加配送中心的规模和功能。超市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建立配送中心,可以节约大量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更好地利用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应和专业化能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局面。设立生鲜配送中心,从农民那里直接采购,在配送中心进行分拣、切割、包装、清洗等,实现农产品的增值,缩短物流链的中间环节,有利于整个物流链的集约化发展程度。 (3)建立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冷链行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行业标准不完善,法律不健全,迫切需要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冷链行业的服务水平。另外,企业也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适合自己企业的标准,并在整个物流链主体之间贯彻实施[9]。 (4)物流群体联盟化、协同化。根据供应链理论,供应链强调产、供、销整合,同样物流链也要加强供应商、中间商、分销商、终端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根据冷链的发展状况和自身特点,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公共冷库等基础设施,解决冷链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基础设施薄弱等难点。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减少冷链主体的税收,对其实行优惠贷款,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减少冷链的成本。 (6)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系统,建立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在农产品物流链上对商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当出现质量事故后,可提供必要的证据,实施针对性的惩罚措施。另外,物流服务商通过对温度和时效的把控,可建立一整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10]。 5 结语 本文在现有物流供应链和生鲜农产品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生鲜农产品物理特点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对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为研究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和冷链物流发展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11]。通过分析以超市为主导的物流链模式,为我国企业如何优化生鲜农产品物流链提供了一些意见,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相关依据。标签:农产品论文; 农产品物流论文; 冷链运输论文; 冷链物流公司论文; 供应链物流论文; 生鲜食品论文; 供应链管理系统论文; 物流整合论文; 生鲜配送论文; 超市管理论文; 采购流程论文; 统一企业论文; 供应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