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7-002-01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并要求“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因此如何把握小学美术地方课程资源的基本内容,进行小学美术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学习美术提供丰富的资源,就成了美术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地域文化,美丽的逍遥津公园是每个合肥人所熟知的:内有儿童乐园、游乐场、草坪广场、逍遥湖、逍遥阁、渡津桥、文化宣传长廊、茶社设施等。逍遥津,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位于合肥市旧城东北角,与教弩台相邻。传闻三国时期,魏将张辽率八百勇士击破吴国的十万大军,而被载入典籍。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这部脍炙人口的名著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罗贯中生动地描写了这一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以一首“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肥;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的七言绝句对当时的战况和情景作了生动的记述。丰富的文化积淀与自然风景相协调表现了古都合肥的泱泱风采。
美丽家乡、秀丽合肥、靓丽逍遥津这些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都成了合肥小学美育题材。笔者现在要分析的课案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其教学对象为五、六年级。教学目标为:一是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认识逍遥津、了解合肥、感悟家乡;二是方法和过程: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的特点及构思、绘制的一般过程,并运用所学过的美术字、图案及色彩知识完成一份海报设计;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海报设计的原则及实践。教学难点:教师如何较好地指导学生把图案形象与文字进行有机的结合,使画面完整、文字突出。教学针对性措施:情境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二、案例情境描述
1.由三国故事引入课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绪
教师:“许多同学在课前收集了有关逍遥津的三国故事,现在哪位同学能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说一个?”(请2~3位学生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听了刚才的小故事,我和同学们一样,都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传奇之地而感到自豪。那么同学们,你们还了解哪些有关逍遥津的信息?”(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当好忠实的听众,把舞台留给学生。)
教师小结:“老师听出来了,这样的逍遥津,那样的美景,同学们一定都很想去游玩一番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板书:请到逍遥津来)
中国有句老话“好酒不怕巷子深”,是说只要自己的产品好,不用吆喝也有购买者。但在目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好酒”也需要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购买。宣传是必要的手段,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逍遥津、走进逍遥津,我们要通过宣传,通过写、画等各种方式宣传逍遥津。
2.从设计海报的方法入手,深入探究,激发学生创造力
教师:“为了宣传逍遥津,把美丽好玩的逍遥津介绍给外地的朋友,小红和小明都制作了一张宣传海报,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范作)
教师:“对小红、小明的海报,同学们有什么话要说吗?”(让学生通过观赏,大胆谈谈自己的感受,提一提建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还让学生有了一次独立的审美体验。)
学生:“画面太单一,小红的海报只有文字,没有画面,显得死板。小明的海报只有画面,没有文字,显得太含糊。”
教师:“色彩强烈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看来一张优秀的海报,文字、图案、色彩三者缺一不可。”(巧妙运用观察对比,让学生在探究中不知不觉地发现海报设计的三要素:文字、图案、色彩。这是枯燥说教所不能取得的效果。)
一是文字。文字具有说明作用,如果海报设计中没有文字,将无法准确地传递信息。二是图案。海报是视觉艺术,可以通过图案塑造强烈的艺术形象,达到宣传的目的。三是色彩。色彩具有象征性。(教师板书:文字、图案、色彩)
3.扩展学生艺术视野,情感驱动,升华学生情感。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并且说一说如果你是外地人,看了哪张海报最让你有想到逍遥津的感觉。为什么?”
总结学生的回答,发现最能让外地人产生想到逍遥津感觉的海报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画面形式感强,文字醒目、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二是作品具有独创性。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明海报设计的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教师:“今天的美术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用手中的画笔设计一张海报,想一想,怎样表现逍遥津的特色,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
以情感驱动学生表达对仙都美景的感动与赞美一是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设计理念;二是教师点评,与学生分享艺术创作的快乐;三是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海报寄给外地的朋友。
三、教学反思与分析
回顾这堂课,笔者感到教学活动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在这堂课中,学生的情绪被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被激发了。这节课引发了笔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思考。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正如这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体验,营造了一种艺术氛围,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次美术课程教学改革最主要的突破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制定的是导向性的美术教学标准,给学生的美术学习与教师的美术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仅仅使用原有的课程资源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灵活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在本课例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对身边的美术兴趣格外浓厚这一特点,巧妙地选择了学生所在地的特色风景作为美术地方课程资源,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识,还提高了学生美术学习综合能力,更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论文作者:姜元元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逍遥津论文; 美术论文; 合肥论文; 同学们论文; 文字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