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吴联晖何金财林国伟林明芳李剑英
三明市第一医院消化内镜室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及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处理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0年11月份2013年6月入院的2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ESE采用方法,B组采用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方法。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并发症、术中出血、术后出血、穿孔、术后住院天数等B组均优于A组.结论: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穿孔的发生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ESE;橡皮圈套扎;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中图分类号】R24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180-01
方法:2010年11月~2013年6月内镜发现的22例黏膜下病灶大小、位置、性质,进行ESE及ESE联合橡皮圈套扎处理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其中11例(即A组)进行ESE操作。方法:2010年11月份2013年6月内镜发现的22例黏膜下病灶大小、位置、性质,进行ESE及ESE联合橡皮圈套扎处理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其中11例(即A组)进行ESE操作。ESE方法:①标记,用D650刀于隆起病变边缘进行电凝标记。②黏膜下注射,将3~5ml亚甲蓝,1ml肾上腺素和100ml生理盐水配合成溶液,于标记点进行多点粘膜下注射。③环形切开,用D650刀切开病变表面粘膜,先切开病灶远侧黏膜。④挖除病变,用D650刀沿病变四周进行剥离、挖除病灶,挖除过程中必要时多次黏膜下注射。⑤处理创面。另11例(即B组)进行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操作。具体方法:予套扎器对准瘤体充分吸收后予释放套扎环,见套扎环完全套住瘤体,其后操作方法同ESE。
结果:
ESE联合橡皮圈套扎及单独ESE处理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比较
讨论: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现在,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治疗方法成为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临床治疗技术研究的热点。目前,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有两种,即内镜下套扎技术和内镜下粘膜挖除术(ESE)。ESE的穿孔发发生率为0~8%。ESE治疗要减少穿孔的发生率,联合套扎术是一项好的选择。套扎术适合于直径≤12cm的肿瘤。其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本研究将ESE与橡皮圈套扎术完美结合,主要的目的就是应用套扎降低穿孔和出血的发生率,还能通过粘膜下挖除(ESE)来消除瘤体的非自然脱落。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术联合黏膜下剥离治疗胃隆起性病变能有效的预防术中穿孔、出血,发挥了橡皮圈套扎的优势,还可以完整切除肿瘤,从而很完整的获得整个瘤体的病理诊断。对于一些因为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不能外科手术的病人,此项技术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大量数据证实,消化道粘膜下肿瘤通过ESE联合橡皮圈套扎可以使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使内镜治疗的安全性明显的提高,体现了内镜下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结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 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及 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在手术耗时、整块切除率、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穿孔的发生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论文作者:宋鹏吴联晖何金财林国伟林明芳李剑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1
标签:黏膜论文; 圈套论文; 橡皮论文; 消化道论文; 肿瘤论文; 粘膜论文; 术后论文; 《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8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