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06)(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摘 要】会议中心泛指以会议接待、学术交流、展览、住宿为主题,兼具演出、休闲度假等功能的建筑或建筑群落。会议中心的设计应遵循可识别性强、配套设施完善、交通组织流畅、安全舒适、可持续利用、绿色节能、智能化等设计要点。辽宁省国际会议中心作为辽宁最高规格的国宾接待中心、第十二届全运会接待中心、对外国际交流及国际会议中心,配套设施齐全,建筑造型庄重典雅,内部空间变幻多样,致力于打造绿色会议建筑,将为东北严寒地区的会议产业做出较大的贡献。
【关键词】会议中心;多功能厅;可持续;绿色会议建筑;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2-0040-04
1.会议中心概述
1.1 会议中心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会议市场的兴起,会议中心和会议酒店的兴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会议市场涌现了大量新建或者扩建的会议酒店和会议中心,会议产业发展很快,成绩显著。会议中心(Conference Centre)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暂且认为泛指以会议,接待,为主题的建筑或建筑群,其可以指单纯的会议中心,也可以指以会议为主,并设置有相应配套酒店、餐饮、休闲度假等设施的大型建筑群体或建筑综合体。
1.2 会议中心的分类
会议中心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按会议中心所处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市区会议中心、郊区会议中心和自然景区会议中心;二是按其承担的会议业务比例划分,大致可分为会议中心,会议酒店,会展中心等;三是按所属部门分类,可分为政府会议中心,休闲度假会议中心,学术交流会议中心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分类方式。
按照我国会议产业的发展及会议中心的现状,我国大致有五类会议中心:
a.纯粹的会议中心,只设置会议室,会堂,没有其他附属设施,大多建设在市区,以较好的利用市区成熟的配套服务设施,如北京人民大会堂等。
b.酒店内部附属的会议中心,这类会议中心有两类,一类是以会议接待为主的酒店(通常认为会议业务占整个酒店业务量的35%以上),另一类是以住宿接待为主的酒店(内部附属少数会议室),例如北京丽晶酒店,沈阳万豪酒店等。
c.政府部门、科研办公、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内部附设的会议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如中国医科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东北大学汉卿会堂等。
d.与展览中心配套建设的会议中心,主要以接待展览的宾客为主,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等。
e.度假休闲会议中心。这类会议中心通常与景区,酒店等配套,建于风景较好的地区,为会议、旅游、度假提供服务,如幸福岛温泉度假中心等。
1.3 会议中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会议需求的变化,会议中心的形式也日新月异,由传统的单一功能的会议中心向大规模的集约化,综合性会议中心发展,开始出现兼具各种会议接待、旅游度假等多功能的会议中心,这类会议中心通常配置齐全,应变能力较强,即可举办重大国际会议,又能承办中小型的展览,不同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文艺演出,又具有休闲度假的功能,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往往是一组建筑,成为大型综合性的会议中心。辽宁省国际会议中心即是这类新型的综合性会议中心(图1)。辽宁省国际会议中心坐落于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名胜区,由三大中心组成: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度假酒店和健身中心。辽宁省国际会议中心承担着全运会期间的贵宾接待、新闻发布、会议协调及接待任务,以后作为辽宁省的政务及重大国际会议、学术活动的接待中心,成为辽宁对外交流展示的一个窗口,同时兼具旅游度假功能。
会议中心的定义在业内已有一个大致的共识。以国内的会议中心建设现状归纳出大致分类,对会议中心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简要介绍辽宁省国际会议中心的概况。
2.2.2.1 A区为主入口大厅及多功能厅单元,设置有1200人多功能会议厅及贵宾室,办公及附属技术用房。多功能厅跨度为30×48m,面积1500m2,可召开大型会议及报告,举办宴会或演出活动等,配置有同声传译、舞台音响、灯光等附属系统。A区二层为设备管廊,三层为办公室及多功能厅技术控制用房。
2.2.2.2 B区为中会议室单元,共设有2个250人会议室,具有独立的对外出入口和大厅(图4),与A区互不干扰。每个会议室为27×17m大跨度空间,建筑面积350m2,中间同样设有活动隔断,可根据需要灵活分隔成两个会议室或宴会厅,也可举办小型展览等。每个会议室设有单独的贵宾休息区,并设有单独对外出入口。会议室配置有同声传译及控制室等附属设施,满足国际会议需求。
2.3.2 车流。同人流相对应,分为参会人员车流、贵宾车辆、内部员工流线及后勤服务流线。国际会议中心将这四条车流完全分开。参会人员车辆通过南侧的车库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贵宾车辆通过贵宾专用通道,直接到达北侧贵宾区入口;内部员工在时间上和参会人员错开,也从南侧进入车库;后勤货物车辆可从东侧专用后勤通道进入地下一层的卸货区和垃圾存放区。
2.4 内部空间丰富多变
会议中心设计应考虑到未来的会议需求变化,会议产业的发展变化等对会议中心带来的影响。随着会议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会议、展览、演出、接待、学术交流等,会议中心都应积极应对,满足新型会议需求。如现在远程会议、即时学术交流,现场直播连线等,要求会议中心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环境必须配置。
2.4.1 空间配置多样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和空间的多变性,按不同会议性质、规模、级别设置不同大小的会议室,如果是国际会议,可启用同声传译等设施。A区设置了一个1440m2的大型多功能会议厅,设置有两道活动隔断,可根据需要分隔成2至3个独立的会议厅或者宴会厅。
2.4.2 多功能会议厅的灵活分隔处理
A区的多功能厅设置了两道活动隔断,隔板的高度超过了12m,为东北地区最高的室内多功能厅活动隔板,如此高的隔断,对于吊轨(图6)及屋顶承重体系的要求非常高。通过合理的设计,高大的隔断并不显得十分沉重,纤薄轻便,隔音效果良好。B区的中会议室同样设置了活动隔断,以满足不同会议使用需求。
2.5.2 绿色生态设计
辽宁省国际会议中心引进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精心打造东北地区高标准的绿色会议中心。建筑坐落于沈阳棋盘山风景区,绿树成荫,周边环境优美,为建造绿色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建筑采用舒展的平面造型,并在建筑中间设置有3处天井,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并结合严寒地区的特点,设置玻璃采光顶,对局部走廊进行封闭,形成阳光廊(见图9),降低冬季的建筑热量损失。
建筑材料方面,大量应用绿色建材,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应用高效的岩棉作为外保温材料,外饰面采用天然石材,砌体采用当地的轻集料混凝土砌块,便于就地取材。室内天井及景观用植物,均为严寒地区常用植被。室外环境,利用地形,改造出一处景观湖水,在滨水处设置有棋盘等景观小品,呼应棋盘山环境,并充分利用地形,进行室外景观设计。路面铺装采用透水砖和透水混凝土,减少地表水流失,增加渗透性,植物养护采用湖中调蓄的雨水,体现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机电系统采用高效节能机组,并设置分区控制系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调节,降低能耗。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设计评价,辽宁省国际会议中心建筑绿色设计进行预评价达到绿色二星级设计标准。
会议中心的设计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除了以上提到的设计要点之外,还要求会议中心设计应考虑地区气候因素,突出地方特点,考虑综合造价成本与使用要求,采用高效率的机电设计等等,在此不再一一阐述。
3.国际会议中心的消防设计
会议中心人流量大,具有瞬时集中的特点,建筑空间复杂,错落不一,也给消防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依据4个功能单元的划分,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利用地形高差及空间高度变化,尽可能多的设置自然排烟及通风。为了使用方便,设置了开敞楼梯间和电梯间,并合理布置疏散出口;根据不同空间要求,设置消防报警及自动喷淋系统。通过合理的消防系统设计,保证了会议中心的消防安全。
4.建筑新技术的实现
4.1 多功能厅铝合金复合屋面的设计
A区多功能厅跨度为30x48m,内部为无柱空间,屋面为平屋面,会有聚集大量雨雪的可能性。结构采用网架结构体系,上覆轻质铝合金复合屋面板,采用360°直立锁边结构,密封性能好。为了解决雨打金属板的噪声问题,复合屋面板内的保温层加厚,在屋面板下层,增设了一层吸音玻璃丝棉(图10),吊顶采用矿棉板。实践证明,隔音吸声效果良好。即使外面倾盆大雨,室内仍然很安静,保证了厅内会议的正常进行。
4.2 大尺度挑檐的设计
会议中心的唐代建筑风格,采用超大尺度的外挑檐口,最大出挑深度超过了6m,这对于结构来说是一个挑战。为了减轻结构荷载,把檐沟设于紧贴外墙外侧,可以排除大部分的屋顶雨水。檐口下部用铝合金格栅遮封(图11),保证外装饰效果,同时利用此处设置了暖通的通风口,减少了在立面设置排烟口的数量,维持了立面的整体形象(图12)。
新的建筑技术的应用,将建筑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从技术上保证了建筑的基本功能,并在实用的基础上,保证了一定的经济性和美观性,给予建筑新的生命力,并推动建筑艺术达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新技术的应用,成就了国际会议中心工艺之美,赋予建筑灵性,展现沉稳气质。
5.后记
辽宁省国际会议中心作为辽宁省最高级别的国宾接待中心,全运会的接待中心,高级别的国际会议中心,其会议厅室配置数量、服务设施、接待规格等,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国际会议中心庄重典雅的造型、高低错落的屋顶、丰富多变的内部空间,别有一番韵味,为来此参会的各界宾客,带来非凡体验。国际会议中心犹如一枚棋子,一块美玉,嵌入风景秀丽的棋盘山涧,依山傍水,皓月为伴,铸就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在辽宁省国际会议中心设计期间,整个设计团队精诚协作,与建设单位(绿地集团)、方案设计单位(UA)、装饰设计及其他相关单位全方位协调合作,不断沟通、交流;项目组成员全力团结配合,克服重重困难,在陈志新等各位老总的带领下,历经两年时间,终于顺利完成这个重要项目的设计,并最终建成。在此,向陈总等各位老总、项目组全体成员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论文作者:张修江1,2,高方1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会议中心论文; 会议论文; 辽宁省论文; 建筑论文; 国际会议中心论文; 会议室论文; 酒店论文; 《建筑知识》2017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