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农业产业互联网,开创乡村产业振兴新局面论文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互联网,开创乡村产业振兴新局面

文/ 孙海龙(百度千城计划联合办公室 数字政务部部长助理)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实施好,推动产业振兴在全国乡村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最好回应,也是做好新时代全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先手棋。

一、深刻认识产业与市场新变化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发现,涉农企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发展态势。一方面是,不少线上线下农业企业开始遭遇新的发展瓶颈,甚至陷入窘境、举步维艰。具体表现:农产品和农业服务的供给与市场需求的配置水平较低;国内低端农产品产能过剩、滞销严重,中高端进口井喷、品类繁多、价格高昂;投融资渠道收窄,融资成本畸高不下;农资等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盈利空间空前被动压缩;盈利能力与水平接近“天花板”等,包括互联网等在内的农业企业裁员、破产、停业现象屡见不鲜,农业经济萧条风险空前加大。与此同时,少数具有前瞻战略眼光与灵敏市场嗅觉的农业企业及时主动融合互联网,不但业绩没有下滑,反而市场与市值逆势蒸蒸日上、开疆拓土从容有余。

拨开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经济现象“浮云”,不难发现一切经济活动始终围绕着“供需关系”逻辑主线展开。供需关系基本包括供需均衡与供需失衡两种状态,如果从供给侧与需求侧进一步细分,供需各包括总量与结构,理想的宏观经济应该是供需总量均衡与结构匹配的高度统一,偏向任何一侧或任何一侧结构的不完善,均会导致供需整体错配甚至失衡,引发供需内部循环体系不畅甚至受阻,造成经济波动甚至系统动荡,直至供需恢复均衡。可以说,当前我国不少农业企业出现的上述问题,正是阶段性供需失衡在农业领域的集中体现。

从十八大后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作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得到进一步佐证,充分表明农业供需失衡是客观现状,特别是农业供给侧难以适应需求侧消费品质升级。但从长远考量,依靠“三去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供需错配问题,仅是阶段性权宜之计。因为在传统供给侧带动消费侧(B2C)模式下,B端生产者无法全面及时精准掌握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诉求,同时也无法高效率、高质量协同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改造来进行个性化定制生产,因而必然又会重演供需错配、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等旧问题,进而阻碍新时代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所以,必须从生产导向(供给侧带动消费侧,即B2C模式)重点转向需求导向(消费侧带动供给侧,即C2B模式),由消费互联网时代迈向产业互联网阶段,突出全产业、全过程、全生态、全要素的协同、配置、赋能。

学生在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带着问题进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去,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区的在线论坛,小组成员在讨论板上通过发帖的方式与小组成员讨论或者向老师请教,教师进行实时辅导、答疑、教学交流。在解决了交互中的差异后,正副组长总结结论,记录备案,或制作PPT展示,以达到团队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农业产业互联网崛起新逻辑

实施乡村振兴,重中之重在于打牢产业振兴这个物质根基,核心在于构建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平台,充分释放乡村资源价值,大力增强乡村综合吸引力,大幅带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关键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有效实现城乡要素互通互融、产业催化反应、区域一体发展。农业单品产业互联网正是构建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平台的重要数字基础设施,也是整体提升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垂直突破口。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LFMCW雷达体制的标量脱靶量测量系统,利用回波信号与本振信号之间的差频对目标进行测距,再通过最小二乘算法求解目标与雷达之间的最小距离,即脱靶量。系统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峰值功率低和测量精度高等特点,另外采用一体化、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任务,可安装于靶弹、无人机和靶船等多种靶标平台。该系统装载于靶船上对某型反舰导弹的脱靶量进行了实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系统方案切实可行,脱靶量测量精度≤1 m,可用于导弹标量脱靶量测量。

可以说,产业互联网既是当下与未来十年内中国农业将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新变量、新动能,也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蓝海。

三、农业单品产业互联网应用新探索

一切颠覆都是从边缘的、局部的、不易觉察的弱小新生事物开始的,无数个微小的变化就会汇聚成中磅礴变革力量,推动中观行业周期波动演化与宏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眼下,产业互联网正是这种持续崛起的新生事物,折射出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基本路径,也预示着农业产业互联网大有可为的黄金时代正加速到来。

农业产业互联网是以企业为主要用户、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应用场景、以提升农业产业效率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为核心价值的互联网应用与创新。在落地路径上,农业产业互联网侧重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通过打通线上线下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壁垒,打造农业产业生态圈,突出农业产业链控制力与协同性,实现从消费到生产的万物互联智联、云脑决策指挥、智能个性生产、生态协同增值,有效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此外,产业互联网还将对包括农业在内的传统贸易模式、市场主体、分工方式、流通环节、交易方式等带来重大改变,深刻重塑传统产业,引发经济结构整体变革,大幅推动生产力变革与生产关系调整。

农业单品产业互联网是个生态系统,主要以区域特色农产品为抓手,在产业园、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特定物理空间载体上,采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搭建集云脑指挥决策、云基础设施支撑、数字工厂生产、智能终端应用等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单品产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农业单品产业互联网云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将整个单品产业中的设备、订单、物料、人员等要素、流程向云端迁移,实现云资源、云产品、云管理与云服务互通、互联、互感,全方位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产业生态中相关合作伙伴,充分突出参与主体虚拟化、业务处理网络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控制智能化、定制服务个性化,确保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降低综合交易成本、重构产品与服务价值、重塑产业健康生态。

四、未来展望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读懂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势,悟透“农业产业互联网代表的是一个崭新时代、代表的是一种新商业逻辑、代表的是一种新兴生产变革”的深刻内涵,积极顺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各地具体发展需求,以“突出生产、强调生活、重视生态、丰富生命”为核心灵魂,以“文化引领、产业支撑、金融助力、数字赋能”为创新基因,匠心打造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单品产业互联网示范基地,才能拔云见日、牢牢抓住、紧紧跟上甚至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潮流,不断将全国乡村产业振兴伟业进行到底!

将采集的叶片保存于湿润的封口袋中带回实验室,一部分直接称量叶片鲜质量,然后在 75 ℃烘箱中烘48 h,称量,计算每个叶片含水量;另一部分用超纯水洗净并自然晾干,于80 ℃下烘干48 h至恒重,而后在过量O2中完全燃烧并收集CO2,然后用气体质谱仪Delta Plus测定试样中的δ13C含量,测量精度小于 0.1‰(Craig,1957)。计算公式如下:

[引用信息] 孙海龙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互联网,开创乡村产业振兴新局面[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7):49-51.

标签:;  ;  ;  ;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互联网,开创乡村产业振兴新局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