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育改革探讨
王仁宇,魏正强(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重庆)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我国于2015 年正式出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制定了“四证合一”培养方案。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及临床知识都得到了发展,但其科研能力却有明显的欠缺。所以,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医学研究生教育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的思考。
关键词: 教育;医学;科研;医学生;临床课程
0 引言
医学生的教育培养将影响未来国家健康卫生事业。近年来,医学教育模式对医学生的学习方案有详细且严格的规范化要求,而对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案缺乏更详细的配套实施,因此,在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及理论得到了很大提高的同时却在科研能力以及人文素养方面缺少重视,导致目前部分学生出现重视临床,轻视科研的情况[1],不符合我国医疗发展的需求。不论是科研知识还是临床能力对于一个医学生都必不可少[2],所以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 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以及经历了几十年以来长足的进步以及发展。至今所培养出的医学生满足了各个领域及岗位的人才需求。当前,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质量的提升对我国医学事业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3]。
但自从有了这些电子产品,许多带给我的很多惹我焦虑的事物倒不再是问题了。比如从前每次开会,听人念报告,我都有大声唱歌的冲动,就像在大合唱的时候很想放声尖叫。而现在,当别的同事掏出本子,我会默默地打开Kindle,反正Kindle的保护壳和开会用的黑皮本很像。再比如家长会,一听见那个分贝大、底气足、语气坚定、音色尖锐的校长在广播里讲着不容置疑的道理,我浑身的神经元细胞都紧张起来——好在有手机。
2018年3—6月,以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10)与对照组(n=122)。两组学生入组前内科学成绩分别为(76.2±1.8)分、(75.8±2.0)分,两组学生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 自国务院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以来,将医学研究生分为了临床型研究生以及科研型研究生两个大类。科研型研究生在校学习科研理论相关课程并完成基础医学研究课题,而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多个临床科室进行理论学习及技能掌握,为此将主要精力投入其中,因此在这种培养模式当中往往忽略了对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基础医学知识、文献检索及信息筛选、实验创新及设计、科研写作等基本技能。长此以往就更加重了对于科研内容的匮乏[4]。而这并不符合我国对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
2.2 构建针对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医学科研导论教学课程
教师任务:(1)教师备课,重新组织教学材料:结合老年护理学中社会、家庭、伦理问题设计热点问题,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同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编制与热点问题有关的阅读材料;根据老年护理学教材、护理职业岗位胜任力要求,以及精讲内容设置案例。课前发放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分组。(2)梳理教材知识点。(3)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导学2学时。(4)精讲课程中的重点、难点8学时,将知识点和护理专业人才岗位胜任力密切联系起来。(5)对课外训练活动进行分组指导,点评项目背景、内容、目的、实施计划、结果及评价方法。(6)点评学生课堂。
1.4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不足
1.3 研究生导师在对于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往往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研究生导师往往也承担有繁重的临床任务[6]。同时,按照我国医学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型研究生需要在不同科室轮转,致使导师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难以形成有效的指导,而实验技能的学习和实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都需要长的学习周期以及正确的指导。
2.1 加强在临床工作中的科研能力的运用,将统计学,文献检索,科研选题及实验设计等相关课程的授课采取临床实践教育的方式。这将将提高我校医学生数据收集、论文及项目申请书写等科研基本技能[9]。临床教学当中,适当增加示教及教学讲座中的科研知识,才能及时发现临床学习过程的科学问题。培养临床能力的同时也加强科研意识的引导。引导学生从临床症状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在今后的科研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仅作为一位临床医生,而是成为一位全方面的医学人才。
2 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思考
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都有着对于理论知识过分关注而缺乏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弊端,从而导致医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认同和责任感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7,8]。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对病人的诊治过程中不仅要达到生理上的健康,同时也需要在思想及心理健康予以关注。因此,将医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也是医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生3:詹天佑你是多么认真呀!“大概、差不多”不能说,真是精益求精。而我呢,做事学习总抱有“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看来,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也该一丝不苟呀!
1.2 以重庆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为例,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等科研相关教育课程将在本科教育中完成理论学习,而缺乏对于研究生教育需求进行进一步的课程内容调整及实践,缺乏将科研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的过渡。在研究生期间所学习的科研课程与本科教学内容区别不大甚至照搬相同的内容。[5]致使既往所接受的知识无法进行实际应用,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课题设计和研究工作。同时繁重的临床任务及压力,也减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打击了学生对于学习科研理论知识的热情。
在研究生临床学习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医院的医疗任务能够顺利进行,将科研相关课程进行了压缩,以及教学时间调整为夜晚及周末。这样的课程安排不利于科研能力的发展,需要构建符合研究生需求的科研课程,培养我校医学生课题设计、项目立意等科研思维,探索既能提高临床能力又能提高科研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我校“一流”临床医学专业。结合问卷调查研究、反复讨论,合理编写教材、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探索最适合临床医学本科生科研培养的教学体系[10]。通过考核评价科研导论课程对医学生临床科研能力的提升作用,并利用调查问卷、系统分析,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同时我们还将随访实验班学生毕业三年后的科研成果以进一步调整更加合适的教育模式。
2.3 增强任课教师执教能力,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理论知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目前,导师在研究生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培养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导师本身的科研能力水平也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11]。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导师仅仅指导临床工作是不够的,同时需要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具有创新性及可信性的课题,但是也要监督学生认证完成科研,诚实守信的撰写论文。对此科室将对导师执教能力进行定期考核,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更强的导师会具有更多的研究生招生名额,而不达标的导师将暂时无法招收研究生。有研究显示, 这样的机制可以加快提升导师的执教能力,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机制,同时给学生和导师都带来更好的机会,在指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即是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更新。
2.4 加强不同类型研究生的交流,学习如今专科及亚专科快速发展、专业型及科研型研究生侧重不同,个人的学识及视野终究是有限的。就如同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的医生通力合作,加强临床型研究生及科研型研究生的交流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12]。两者的思维模式及知识储备均有所不同,因此应鼓励不同类型的研究生相互交流,科室定期组织文献学习及读书报告,将不同的学生聚集起来,互通有无。要求学生们定期检索最新及热门的文献知识,进行整理以及汇报学习,同时学生们通过讨论、提问,在学习了解领域内最新的知识,加强了文献检索技能的锻炼,同时接触到了不同角度下对于问题的思考。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学教育事业不同发展的过程中,医学研究生教育以及出现了对于科研教育的缺失,而这于我国需要全方面高素质医疗人才的现状不符,医疗教育的改革是有必要的。从学生到导师,从学校到医院,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才能使我国对医疗教育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刘亮,张艳.“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0):16-18.
[2] 郭进军.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临床与科研并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33-134.
[3] 陈发明. 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931-934.
[4] 高继明,吕珏,黄虑,等.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421-425.
[5] 张萍,张艳萍,梁德东,等.“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培养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4):333-336.
[6] 万辉,周俊,姜北.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培养模式的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5):468-470.
[7] 夏雨晴.医学专业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69-1071.
[8] 李文,骆纯,刘彦,等.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89-90.
[9] 李文,骆纯,刘彦,等.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89-90.
[10] 葛炳辰,黄华兴,夏添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67-69.
[11] 李雅琳,周春阳.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J].药学教育,2012,28(3):19-23.
[12] 邹扬,王道珍,周笑甜,等.团队模拟教学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12-13.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71.227
本文引用格式: 王仁宇,魏正强. 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育改革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380,383.
课题项目: 医科大学2017 校级教改课题:临床医学科研导论课程的构建项目(项目编号:JY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