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救母:15岁少女的孝心感天动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感天动地论文,孝心论文,琴声论文,少女论文,救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女儿获奖归家时,妈妈正静候死神的到来
2002年4月21日下午,湖南省艺术节中的少儿小提琴比赛正在长沙工人文化宫举行。此时此刻,家住长沙市天心区的下岗女工杨菊兰却抱病在家,无法前去观看15岁女儿李琴扬子的演奏比赛。一个多月来,杨菊兰一直感冒发热,不仅久治不愈,而且还有愈加严重的趋势……渐渐地,她的双眼已经近乎失明!在丈夫李顺的陪同下,杨菊兰来到了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在一阵紧张的检查过后,医生拿着一大堆的检验报告单独对李顺说:“杨女士的病并不是重感冒,而是尿毒症。她的病情很严重,这样下去顶多能活3个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花费比较大,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换肾……”
住院换肾,对于杨菊兰来说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因为10年前她就下岗在家,而丈夫在一家工厂做维修工的微薄收入除了维持一家三口人的基本生活外,全部倾注到了孩子读书和学琴上了。李琴扬子不负父母的期望,5岁开始学拉小提琴。在少年宫和艺校接受正规的训练,11岁就通过了小提琴9级考试。扬子不仅琴拉得好,学习成绩也出类拔萃。2000年,小扬子顺利地考入省重点中学雅礼中学初中部。可以说,小扬子是他们一家人全部的希望和骄傲!
杨菊兰对丈夫说:“老李,不要再难过了。换肾至少要十几万,我们想都不要想。我已经想开了,不治这个病,不花一点冤枉钱,省下一点继续培养我们的女儿。只要把她培养成才,就什么都够了……你千万不要告诉她我得了尿毒症……”
不一会儿,家里的门开了,满脸灿烂的女儿李琴扬子兴奋地跑进来:“妈妈,你的病好些了吗?我的小提琴演奏拿了市区第一名!”
展开女儿的获奖证书,还未从打击中“醒来”的妈妈眼睛亮了起来:“我的病好些了。好女儿,你到底是妈妈心中的小明星,我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妈妈,我一定要救你……”
几天后,扬子在整理书桌时,意外发现了几张妈妈在医院的化验报告单。这时,女儿才知道妈妈的病有多么可怕!小扬子终于忍不住对爸爸说:“我知道妈妈得了什么病。从今天起,我再也不去学琴了。我不能看到妈妈死,我要自己去挣钱,给她治病!”
这天,李琴扬子执意没有去上学琴课。她不顾爸爸的劝阻,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飞快地跑出了小区,她来到长沙市最繁华的东塘立交桥下。这些天,她早就想好了,她要在街头拉琴卖艺,她要用琴声唤起行人对妈妈的帮助。
天下着蒙蒙细雨,灰暗的天空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置身陌生的人流中,李琴扬子将几年前的小提琴《考级证》放到一边,并将一张红纸写着《求援书》贴在立交桥的水泥墙上。她专注投入,拉起了格什温的那首《夏日时光》。琴声如诉,引得一个个陌生的行人驻足聆听,而《求援书》上的文字也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悠扬的琴声赶走了嘲笑和冷眼,喧闹的立交桥下,更多的人围了过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美妙的琴声,通过她那清澈见底的眸子,相信了这位少女为母亲的一片孝心,大家在感动中纷纷为她捐款……
一位十八九岁的小女孩为她捐出了口袋里仅有的39元钱。她问:“你会拉陈美的曲子吗?”扬子点了点头说:“妈妈的梦想就是让我将来成为像陈美一样的明星……”扬子洒脱地拉了起来,女孩听出那是经过陈美改编过的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这天回家时候,扬子带回了一包零零碎碎的钱。她兴奋地来到母亲的床前数了数,居然有1192元。她说:“妈妈,我一定要挣钱治好你的病!”
妈妈的眼泪早已流了下来。她说:“傻女儿,不要再去了,这些钱还是拿去学琴吧。这样下去,既治不好妈妈的病,还会耽误你的学业。”女儿说:“不,妈妈,我一定要救你。你答应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
琴声救母,孝女领奏一个城市的爱心合唱
第二天是周日,扬子不顾妈妈的劝说依旧出来,继续在立交桥下拉琴。面对熙熙攘攘的人潮,她又一次用优雅的旋律打动了路上的行人。这时,昨天为扬子捐款的女孩带来了7个小女孩,都是她的同学。那女孩对扬子说:“同学们听了你的故事都很感动,都相约来听你拉琴,大家为你的妈妈捐款750元,请收下。”
就这样,每逢周六周日,扬子就早早来到立交桥下,用琴声为妈妈筹集捐款。有时一天下来,零零碎碎的捐款竟超过2000元,这让妈妈很吃惊。在女儿的要求下,妈妈开始住进医院做简单维持性的透析治疗……
日思夜盼,李琴扬子终于盼到了暑假。因为假期到来,她就可以每天都去为妈妈拉琴募捐了。从站前到步行街再到美丽的五一广场,这位小女孩用动人的琴声轻轻地叩开了人们善良的心扉。人们知道,一个美丽少女晶莹剔透的一片孝心在等待着他们的回应,一位垂死的母亲在等待着他们力所能及的拯救。整整一个暑假,李琴扬子为妈妈募捐了4万多元钱。当她又背起书包重新回到校园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在这座城市,有一个小女孩拉琴拯救自己母亲的故事,扬子的孝心感动着每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到了10月,扬子已经凑足了6万元的医疗费用,虽然这与15万元还相差甚远,但扬子有足够的信心。她想,只要坚持下去,妈妈就有救了。
2002年11月的一个周六,正在五一广场拉琴的李琴扬子收到了一位小女孩的纸条。一曲拉完后,小女孩已经没有踪影。展开纸条,几行清秀的字迹跃入眼帘:“我是工农桥六年级学生陈露希,我真的佩服你的勇气。今天我有事,明天上午8点半我来这里和你一起拉琴,一起为你妈妈募捐好吗……”
第二天,一脸稚气的陈露希终于与李琴扬子站到了一起,两个小女孩悠扬的二重奏时而齐奏,时而一应一和,更加引人注意。开阔的广场成了两个漂亮女孩展示技艺的舞台,引发了人们的激情喝彩。
一个月后,又有一位吹长笛的漂亮女孩加入了这个行列,她是长沙市第十一中学初二(3)班的王娜。三位少女组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小乐队……她们的音乐就像一股清澈的小溪,流淌在这个都市的一条条大街小巷,它与那无数陌生人的关爱融合在一起,很快汇成了一个爱心的合唱。
一天一位40多岁的男人听到她们的琴声后,为扬子捐款50元。他对扬子说:“几天前我就听家里人讲起你的事情,今天终于见到你了,你是我知道的天下最好的女儿。现在我很想和你的父母见一面……”
第二天,这位男人来到了医院,他对扬子的父母说:“我是汽车喇叭厂的下岗工人,名叫刘建伟。我十分想为扬子的妈妈无偿捐出一只肾,这样你们就会省下几万元钱。”遗憾的是,不久后,器官移植前的配型实验失败了,这个爱心手术也就无法完成。但刘建伟还是为扬子的妈妈捐了400元钱。
与此同时,李琴扬子的琴声也通过电台传到了这个都市的各个角落。一位名叫孙建华的犯人表示也要为扬子的妈妈无偿捐肾。后来,有关配型实验还是没有成功。之后又有几个主动捐肾的人,但配型实验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此时,扬子的妈妈一直在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病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扬子的乐队在不断地壮大,每个周六周日,总有几个女孩加入到扬子的琴声小乐队。与此同时,更多的好心人伸出了他们援助之手!很快,长沙各界人士已经为扬子的妈妈捐出了十几万。
在医院的努力下,2003年7月,李琴扬子的妈妈终于找到了配型成功的健康肾脏。她很快地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肾脏移植手术。一周后,当满脸笑容的妈妈被推出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时候,扬子和爸爸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如今,经过一年多治疗的扬子的妈妈终于安全地度过了排异困难期。她终于能在周六继续高兴地陪着女儿去学琴了。至此,上演在长沙的这曲爱心大合唱久久不能谢幕……
标签:社会万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