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大坪中心小学 514500
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开始,更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孩子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榜样示范,促进养成
低年级孩子向师性特强的特点,使他们十分乐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并以老师为榜样,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以身示范,做学生的表率。如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注意教学时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整齐,不但示范写好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还注意示范写字的姿势和握笔方法,把良好的书写习惯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仅能写出一手好字,而且培养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榜样的力量,除教师外还有学生自己,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要注意发现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采用多种激励方式给予表扬,从而以榜样带动全体,促进养成。
二、家校合力,强化养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要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一致、有效的养成教育。
比如:学校里教师很重视读书、写字姿势的教育,家长在家里也应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姿势;对孩子作业中要求家长协助完成的任务,如检查背诵、听写、制作卡片等,家长需认真完成,因为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直接的榜样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平时如何调动家长的力量督促学生在家按时、独立、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呢?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家校联系的《作业检查记录本》,记录当天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请家长根据记录本上的作业内容检查孩子的作业,并对完成情况进行“星” 级评定,如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得“☆☆☆”、完成得一般的可得“☆☆”、完成得较差的只得“☆”。家长的日常督导,既培养了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又让他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增加了教育的合力,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三、具体要求,指导养成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正常学习的保障。新生入学后,就要着力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准备、上课、发言、倾听、讨论、读写姿势、书写格式……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常使刚入学的孩子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耐心教育,把常规训练抓严、抓细、抓实、抓活,力求做到“要求具体化、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对各项要求时时做到心中有数。如“上课”的常规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步来具体训练:1.课前先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把用品放在桌子左(右)上角;2.预备铃一响,立即进入教室,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候老师来上课;3.上课时要坐端正,眼睛正视黑板或老师,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发言;4.发言时要先举手,回答问题时原地起立,声音响亮,用普通话完整答题,其他同学应虚心倾听,不随便插话;5.朗读时要双手拿书,眼睛看着字,字字过目,发音准确响亮,不添字、不丢字、不唱读;6.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胸部离桌一拳,眼睛离课本一尺)。这样,通过具体指导和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的严格训练,并在以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随时提醒、督促,良好的课堂常规就会逐渐形成。
四、方法多样,训练养成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渠道、多样形式的教育手段,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下面略举几例:1.“歌诀”引导。为了便于督促学生养成习惯,可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儿歌、口诀适时让学生诵读。如课堂常规歌谣:“听讲精神要集中,手放好,脚放平,眼睛向前看,紧闭小嘴要安静。要想说话先举手,多管闲事可不行。小朋友,守纪律,争取当个好学生。”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的行为得到有效的训练。2.“暗示”提醒。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情感越充分地表露在语言、表情、举手投足等姿势上,越能引起其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利用特定的动作、手势、语言等各种“暗示法”启迪学生规范行为。如在恰当时机喊口令提示:“一二三!”学生答:“请安静!”“三二一!”学生答:“坐坐好!”能使学生快速由喧闹变为安静。还有:用暂停手势示意学生停止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用“稍停法”“注视法”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声调的变化、作业本上的“?”表示“我不满意你”。当学生行为表现有了进步时,用摸摸头、笑一笑、拍拍肩,或说一句赞赏的话语,作业本上画一个“笑脸”示意学生“老师满意你”……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心领神会,对规范学生行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圈划”标记。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堂听讲,让学生边听边记、边读边圈圈划划,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上课中,指导学生学做笔记,边听把老师板书的内容记下来,回家根据笔记内容复习功课或背诵课文;阅读中,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用不同的符号及时圈点勾划,并把这种习惯延伸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上。针对题目中的关键字眼进行圈圈划划,有效地纠正了学生答非所问、作业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成,它必须经过循序渐进的反复训练才能达成。只要教师心中有规范、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就能让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受益。
论文作者:凌美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孩子论文; 老师论文; 常规论文; 学习习惯论文; 家长论文; 《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