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因而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地区性发展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注意到生态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况且我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社会状况,而且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在对土地资源顶安排和利用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从而导致了土地资源在供需方面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当然在如今国家强调科学发展观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当中,对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过度消耗已经成为了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因而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标准和“红线”来对土地使用形成一定的制约个规范,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对于土地资源的使用率。
关键词:土地管理;三条红线;集中统一;战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人们对于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朝着商业化的方向迈进,似乎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仅仅是为了经济建设和资金产业链而服务的,这样也就加重了我国原本土地资源就稀缺的弊病。况且广袤的土地本身就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因而在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来实现大的价值。但是就我国目前土地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来看,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而这种过度发展和土地消耗使得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继续推进。所以确定土地管理方面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红线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管理在经济发展当中的地位,同时还能够使土地管理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三条”红线的基本内涵
在土地管理当中所谓的“三条”红线实际上是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而不断推进的,其目标不仅是为了推进人地关系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同时还以对于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作为了其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就这几天红线的制定和具体范围来看,其主要是以耕地、建设以及生态用地这三方面为基础来展开的。
(一)数量红线对应于资源管理中的总量控制
数量红线顾名思义就是在数量方面划定的一条线,更多是从最低和基本角度来对耕地、建设用地以及生态用地这三个角度的用地面积进行划定的,因而能够更好的保证粮食数量、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其具体范围来看,数量红线根据其重要性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核心和外围这两种,核心红线主要是为了确保耕地的面积和产量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需求,因而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边界上都不能进行随意的变更和改动。但是外围红线虽然其数量也是不能够进行随意变更的,但是它的边界却能够根据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所以在对耕地、建设和生态这三种用地进行具体划分的时候,其中每一个部分的数量和质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数量红线的确立,同时对于土地资源安全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质量红线对应于资源管理中的效率提高
质量红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变更的,可以说它对于人们基本的食物需求、城乡建设和生态安全都会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具体而言质量红线就包括着耕地质量底线、建设用地效率以及生态安全保障的底线。这种底线的调整在一定时期当中可能是相对固定的,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和建设方式的变化,在建设用地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数量和面积或许会呈现出一种上升和增加的态势。这样发展态势和方式不仅是和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相协调,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其使用效率,这样才能够通过质量红线来实现土地安全。
(三)生态红线对应于资源管理中的可持续
可以说生态红线实际上就是对于土地进行开发的底线,这项红线的设定更多是为了保证提高建设用地方面的承载能力以及食品质量安全来确定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说在实际进行管理的时候,耕地和建设用地这两个方面的红线会随着国土资源开发的强度以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变更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态红线的建立不仅能够更好的对于土地安全形成一种保障,同时还能够更加有效的推动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所以在进行土地红线设定和调整的时候都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来进行变更,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践行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和战略决策。
二、我国土地管理红线的战略思考
(一)划定数量红线,严格确立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边界
对对土地数量红线进行划定的时候首先就需要严格落实耕地方面的保护红线,况且耕地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得以进行的基础性资源,因而就需要明确对于耕地进行保护的边界线以及具体的规划和安排,对于那些会对耕地造成污染的工业和企业则可以通过调整边界的方式来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此外还需要强化在耕地保护方面的共同责任和管理机制,在权责明确的情况之下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对于耕地的保护性发展。在建设用地方面则可以对其城乡建设的边界进行适当的扩展。根据当地土地建设发展的潜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对建设所需要的用地数量和规模进行确定,这样不仅能够对于无序扩张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还能够使人口城镇化和城市化走向协调发展。而在对生态红线进行确立的时候就是需要对于生态用地进行严格化的保护,禁止耕地或者是建设用地对其进行侵占。所以在进行数量确定的时候不仅需要对生态用地保护主体进行明确和登记,同时还需要根据国家生态保护战略的实际要求来对草地、林地和湿地等进行合理安排。
(二)划定质量红线,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质量红线就是对于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控制而划定的一条线,通过质量红线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三者之间使用率,同时还能够更好的推动其协调化发展。在进行耕地红线划定的时候首先就是需要考虑到土地的整治以及中低产田的改造,同时还需要对于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进行适当的安排和调整,通过移土培肥的方式来推动对于优质耕作层的剥离以及再利用。当然在对建设用地进行质量红线确定的时候需要关注到对于土地消耗的降低和减少,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于建设用地的增量和存量进行科学化的把握,对于闲置土地进行更为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而在对生态用地质量红线进行确定的时候则需要以保障生态安全作为其基本点,首先就是需要完善对于生态保护的规划,以此来遏制生态的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其次还需要根据地区特点实行季节性禁牧或者是划区轮牧。
(三)划定生态红线,全面建设和谐宜居国土
生态红线是确保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因而在对耕地红线进行确定的时候主要是为了遏制土地污染,并以此来保证食品安全。在建设用地生态红线确定的时候则需要本着生态环境和国土开发两者协调发展来进行。而在生态红线确立上,由于广大民众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所以可以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全国性生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评估体系的建立,才能够更好的推动生态建设的有效发展。
三、小结
土地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因而在对其进行开发和管理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本着这两种原则的基础上对土地管理红线和战略进行科学化的确定和调整,不仅能够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还能够使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管理协调化推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
[2]马永欢.张丽君.黄先栋.确立我国土地管理红线的战略思考[J].战略与决策,2014年.
[3]吴强华.确立土地管理“三条红线”战略地位[J].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论文作者:刘昭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红线论文; 生态论文; 耕地论文; 土地论文; 土地资源论文; 数量论文; 建设用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