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流通秩序与通货膨胀_物价水平论文

市场流通秩序与通货膨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秩序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以来出现的通货膨胀,不仅通胀率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而且具有与以往通货膨胀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单纯的成本推动型,也不是单纯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是在改革不断深化、开放继续扩大过程中,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可否认,在诸多因素中,市场秩序的混乱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力图对此加以描述和分析。

一、中国市场化进程及其对市场流通秩序的影响

1.商品流通市场化比重不断加大。到1994年底,在主要工业品中,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的比重仅占5%, 实行部分计划分配的消费品只有5种,生产资料流通中按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的品种由1980年的837种减少到1993年的11种。从全社会看,主要生产资料市场销售的比重都超过了80%,其中,钢材达89%,木材91.3%。在物资系统经营额中,这一比重高达90%。农副产品的商品化比重也在逐步扩大。

2.市场体系的发育速度明显加快,多种交易方式并存的商品交易网络已初步形成。到1994年底,全国已建成各类交易市场10万多个,其中,集贸市场84463个,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833个,生产资料市场3152个,拍卖市场300多个。

3.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国家管理的价格比重越来越少,国家指导性价格和市场调节价比重越来越大(见表),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由企业自主制定。一个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模式已初步建立并正在完善。

三种价格形式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物价年鉴》《中国物价》

4.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据市场信息组织生产和流通。合同、广告等市场行为的数量逐年增加。1994年,全国广告经营额已达200.3亿元, 比上年增长49.3%;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鉴证各类经济合同662.8 万份,比上年增长了10.1%。

5.市场流通主体多元化,市场流通渠道日趋多样化。随着改革的深化,过去基本上由国有、集体企业垄断流通的格局已被打破。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中外合资等流通主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流通渠道和流通形式也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市场化进程加快带来了市场流通秩序的变化,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改变了我国原有的市场秩序格局。

在商业流通领域,原有的国有三级批发网络和国有商业零售企业基本控制着消费品批发与零售品流通的格局被打破,代之以多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样化的流通形式。例如,在日用工业品批发领域,出现了国有商业、供销合作商业、工业自销、批零兼营、其他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兴办的多条批发渠道。从一方面看,打破了传统体制下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始形成了一个多渠道竞争的环境,增强了流通领域活力。但另一方面,这种多渠道搞批发的状况,极易出现渠道混乱、环节增多等弊病,给市场秩序的管理和市场监督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在物资流通领域,原有的以国有物资企业流通渠道为主的单一流通方式和市场秩序被打破,形成了多渠道、多主体参与流通的格局。除原有物资部门的主渠道之外,生产企业自销和工业部门的供销机构参与流通的比例迅速扩大。历来以物资企业为销售主渠道的一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其他形式的生产资料购销活动则大幅度增加,这对于促进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改变“官商作风”,转向以服务为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多渠道的竞争和管理上的疏漏,也导致了生产资料流通秩序的混乱,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恶化了竞争环境。

从价格形成机制看,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初步确立,打破了原来大部分产品由国家定价的体制,给了企业自主定价的权利,使价格的杠杆作用更加明显,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但同时,适应这种体制变化的政府价格监审、监督和调控机制未能及时跟上,价格秩序混乱的状况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但在打破原有市场秩序格局的同时,也出现了市场秩序的新变化。由于一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机制未能及时建立和不够完善,也引发了市场秩序的混乱,这种混乱又成为引发90年代以来出现的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市场流通秩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市场无序性与通货膨胀

市场的无序性与通胀的关系,似乎难以用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但从每年的物价上涨指数的结构来分析,除了当年新调价因素和其他改革措施出台因素以及上年翘尾因素的影响之外,有一部分是当年自发涨价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因素包括的内容固然很多,但其中市场秩序是否正常,则对自发涨价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换言之,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无序,必然导致物价的自发上涨。1.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在农副产品市场上,缺斤短两、骗买骗卖、欺行霸市行为盛行。在工业消费品市场中,假冒商标、虚假广告、以回扣等各种形式的诱骗欺诈经营形式不绝。在生产资料市场,利用经营合同骗买骗卖时有发生。在期货市场,部门和行业垄断以及误导、欺诈、私自对冲、造市等也屡禁不止。这些不规范的交易行为,或是直接推动了物价上涨,或是加大了生产和流通成本,间接地推动了物价上涨,引发了通货膨胀。2.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从生活必需品到高档耐用消费品,从生活资料到生产资料,凡是畅销产品,特别是名牌商品,均有假冒伪劣出现。有的地区甚至形成了假冒伪劣商品产、供、销一条龙,并形成专业化分工。猖獗的造假、售假活动必然严重地扰乱市场流通秩序。作为消费者,用相应的价格买不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作为生产者,特别是名牌商品生产厂家,则花大力气,以高成本来防假,打假,必然带来社会生产成本的提高,假冒伪劣商品对通货膨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市场流通渠道混乱,特别是那些仍存在“双轨”价差的商品和物资,流通更处于无序状态。例如,在1994年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之前,成品油的流通存在着严重的渠道混乱、市场无序的状况。不少单位和个人利用平议差价悬殊之机,纷纷插手经营,一些小炼油厂无约束地生产和出售质次价高的成品油,加油站林立,导致了市场上的成品油价格翻番上涨,增加了生产企业成本,不可避免地对物价上涨产生了影响。

(二)市场的低组织化与通货膨胀

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并不能表明市场组织化程度的同步提高。事实上,与改革开放17年的巨大成就相比,我国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相对落后的。低组织化、低效率的流通组织形式不可避免地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1.低效率的流通组织。规模小、效率低是我国流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商品化、货币化的进程相比,目前的流通组织显然是不相适应的。无论在批发或零售领域,流通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效益,使流通成本加大。与此同时,适应我国现有生产体制的流通组织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例如,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与迅速扩大的农副产品商品化、市场化趋势之间,没有相应的流通组织衔接。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产生了矛盾。或是一家一户生产,然后一家一户到市场上销售,或是由小商贩层层倒手,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制造出道道屏障、增加了流通成本,提高了商品价格,推动了物价上涨。2.发育滞后的中介组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化流通,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中介组织,包括大量的中间商、代理商、经纪人和自律组织。但目前在我国,缺乏水准较高的、从事市场策划、资信评估、业务代理的中介组织,代理商和经纪人量小质差,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有些中介组织又演变为强制性的代理机构,垄断性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大量存在。这种状况无法实现其中介服务、减少流通环节、缩短生产与消费的距离、降低流通成本的作用。3.批发市场发育不健全不完善,市场建设存在盲目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建设农产品及各类专业批发市场是现阶段解决生产与消费矛盾,衔接小生产和大市场的一条有效途径。改革以来,出现了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北京大钟寺蔬菜批发市场、烟台果品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轻纺城”等一大批成功的、辐射面广的批发市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批发市场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组织化程度低的特征。有的地方批发市场发育滞后,也有的地方盲目地搞量的扩张,造成了一批“空壳”市场,有场无市,带来了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大部分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管理形式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经营主体多以一家一户和家族经营为主,大规模的批发商、代理商、股份制、合伙制的市场经营主体尚不多见。在税费征收、市场管理上也存在很多问题。90年代通胀的特点是农产品价格上涨过猛,其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发育滞后。

(三)市场价格秩序混乱与通货膨胀

市场价格秩序混乱是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一是各种价格欺诈行为严重,欺行霸市,抬高物价;二是某些机构利用部分权力搞垄断性经营,牟取暴利;三是各种投机行为加剧了价格波动,较为明显的如期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的存在和非法造市行为导致了期价上涨,从而直接影响到现货市场价格;四是钻价格改革及其他改革措施出台的空子搭车涨价,最为明显的是1994年税制改革出台之时,一些单位乘机搭车,在原有价格之外,再加上17%的价外税,成为1994年物价上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这些价格混乱行为都直接推动了物价上涨。此外,一些行政性收费项目混乱,乱收费、乱摊派也是造成物价上涨、引发通胀的重要原因。

(四)市场的分割、封锁与通货膨胀

市场经济要求统一的大市场、大流通。然而,在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的分割和封锁始终是困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分割和封锁的表现有多种形式:或是乱设卡、乱收费;或是对外地产品实行价格歧视;或是对本地产品给予保护性扶持。其目的是保护本地优势资源不外流,在当地加工增值;阻止外地质优价廉产品进入,保护本地产品。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垄断了本地市场,阻碍了流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多年来存在的“蚕茧大战”、“棉花大战”等均是如此。市场封锁还保护了落后的生产工艺,也使当地质次价高的产品堂而皇之地占领本地市场,推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市场封锁给地方带来的利益只是暂时的,它损害的却是地方的长远利益。市场封锁实际上是割裂了产区与销区、原料产地与加工地的流通链条,受到损害的是双方的利益。

三、市场秩序混乱引发通胀的成因分析

1.立法滞后,执法不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法制经济。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较快,立法建设未能及时跟上,使得一些市场行为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有一些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如《反垄断法》、《反暴利法》未能及时出台,因此一些不法行为有恃无恐。对已颁布的一些法律和行政性法规,也存在着执法不严的现象。

2.原有的市场监管格局被打破,新的监管体系未能及时建立起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市场准入和市场行为。但目前这种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有权威的统一监督管理市场秩序的政府行政执法体制也很不完善。

3.价格监管体制和物价调控机制不健全。在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初步建立之后,适应这一新机制的价格监督、管理措施却未能及时建立起来,对于已放开的价格如何管理尚未有成功的经验。同时,市场物价调控机制尚不健全,价格风险基金和主要商品物资储备制度尚未建立,因此,平抑物价、调控价格的能力很弱。

4.现存的利益分配机制和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强化了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使市场分割和封锁加剧。在1994年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在较长时间内实行的是“财政包干、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在调动地方增加财政收入积极性的同时,也强化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税收最大化的行为,而市场封锁正是保护本地税源,增加地方税收,防止肥水外流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另外,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与加工制成品之间(即上游产品与下游产品之间)存在的不合理比价关系,也刺激了原材料产地封锁市场,大搞本地资源就地加工、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行为。一些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存在,强化了产区肥水不外流的心理,必然采取限制低价生产资料外流的措施。因此,在市场封锁的表象后面,则存在着深刻的体制性原因,这些因素不解决,市场封锁就有存在的经济基础。

5.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缓慢,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原来一些政府部门的职能,将逐步转给中介组织去完成。中介组织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尤其是我国目前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中介组织更应发挥较大作用。但事实上,我国中介组织的发展还远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因此也带来了市场秩序一定程度的混乱。

四、几点建议

为减少乃至消除市场秩序混乱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应首先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监督管理市场的法规建设,健全和完善有关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市场行为规范立法上,应加紧制定《反垄断法》、《反暴利法》及其配套法规,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同时,应从立法上明确商品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严格进行规范化管理。

2.强化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围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广告法》、《经济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强化监督管理。目前的重点是打击违法行为,打“假”、打“骗”,打击走私贩私,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

3.深化对市场行政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划分,探索建立有权威的统一监督管理市场经济秩序的政府行政执法体制。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监督管理市场的职能,实行“管建分离”,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整体功能,并逐步理顺和协调市场管理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既要积极配合,又应防止“管出多门”。

4.进一步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体系,建立和完善价格宏观调控机制。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监管体系,如重要商品价格监审制度,重要商品物资的价格备案制度,以及各大中城市的价格监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市场物价大检查制度,等等。还要尽快建立价格风险基金、重要商品和物资的储备制度,以提高政府平抑市场物价的能力,强化市场物价宏观调控手段和效果。

5.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流通机制,提高流通功能和效益。积极探索新的流通形式,如商品的连锁经营、仓储式销售、物资代理制等,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流通组织制度的创新,发展大规模的流通企业集团,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6.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积极组建和完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各类专业市场,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防止盲目建市场的倾向。对已建成的市场要加强管理,使之发挥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作用。

7.消除市场封锁的根本途径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变现存的造成市场封锁的机制,建立有利于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经济体制。目前,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已有所改革,价格体系正在逐步理顺,一些区域性优惠政策正在调整,有利于各地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正在形成。随着市场封锁的体制性因素逐步减弱,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将逐步建立起来。

标签:;  ;  ;  ;  

市场流通秩序与通货膨胀_物价水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