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_林新建

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_林新建

(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362435)

摘要:教育新课改给出,在生物新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就当下来说,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延续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意识较差,物理学习成绩得不到保障。因此,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单一教学模式,利用生物实验以及多媒体视频开展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前言:

21世纪是互联网信息社会,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的激烈,尤其是那些创新能力强、具备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深受各个领域以及各个企业的青睐。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需要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需求特点,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良好的演示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去自主的思考与动手实践,强化其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才培养不脱离社会大环境的需求,确保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一、创设良好演示情境

良好演示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实验以及多媒体视频开展教学活动[1]。首先,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利用生物实验开展教学。生物实验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通过教学实验的演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学习中,并且会带着好奇之心去操作,探索知识是怎样在实验中体现的,强化学生的动作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保障实验演示教学顺利进行,教师也可尝试利用小组模式进行教学,把本班级学生合理分配成3-4组,每个小组人数保障在4-5人即可,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知识点相关主题,然后去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得到增强,探索精神提高,保障教学的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直观的视频开展生物课程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在大屏幕中感受生物变化,探索世界的奥妙。如在种子萌芽这一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制作种子发芽的相关制品,引导学生去观察在不同温度下,种子发芽特点,让学生去感受种子萌芽这一生命活动。进而教师在引出种子发芽需要具备的各个知识点,把以往学习到的生物体需要利用细胞来进行呼吸融入 教学中,并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去讨论。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发,积极的参与讨论和学习中,创新意识得以强化[2]。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需要一定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全神贯注的参与到学习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师教学的理念,以及其对学生的教学态度联系密切。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明确自身的职责,不仅要做到为人师表和知识渊博,也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全新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往教师在教学期间,采取单一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位置,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仅听从教师的讲授死记硬背各个知识,无法更好的在探知世界的过程中去感受知识[3]。

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师与学生积极的讨论。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对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质疑精神被激发,这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采用生活教学模式

兴趣教学时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情趣,她们才乐于去学习和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开展兴趣教学,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引导学生去主动的学习。其次,由于生物课程和生活联系密切,一些初中生从小就喜欢观察和热爱大自然,喜欢植物,对绿色植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热爱小动物,对生物世界充满探索欲望。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期间,就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开展生物教学活动[4]。

例如,教师在进行《植物体结构层次》中开花性绿色植物具备6大器官这一知识教学期间,教师就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开展之前,准备好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确保此植物具备六大器官,如盆景即可。教师可把学生常见的盆景为学生展示,引导学生盆景的构成部分,然后在循序渐进的进入各个知识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凭借以往生活中对于绿色植物的观察,联想到以往学习的知识点,在结合教师的教学,更好的掌握绿色植物具备的几大器官,了解器官的整体分布情况以及基本特点等。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掌握新知识,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新课改教学需求,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失,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把新课改教学标准作为教学指引,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其在学习中、实验中,联系实际生活去感受知识和学习知识,不要墨守成规,大胆的想象,去探索和发现生物世界的奥秘,感受生物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和大自然的奇妙性。此外,教师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树立终身的学习目标,选择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为学生营造充满趣味性和灵活性的课堂,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巧雯.基于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2019.

[2]杨梅.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3]郭宏.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53.

[4]蒋晓燕.初中生物课外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5]王丽娜.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12.

论文作者:林新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_林新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