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如何做好统计服务工作的相关思考
◆ 陈章銮
摘要: 统计服务工作是每一个政府工作单位和企业在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县级统计部门在统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统计部门一定要不断完善统计工作,详尽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本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做好统计服务工作的路径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统计部门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常态;统计服务;信息技术
统计数据是政府单位和企业在发展中的重要参考,受传统统计服务类型的限制,统计服务在效率和内容上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发展统计服务,不断提高统计资料质量和数量要求。统计工作也要转变模式,进而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传统的事后总结向专题调查、预警分析以及提前指导方向转变。进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发挥统计的监督、咨询作用,提高统计单位的统计服务能力。
一、现阶段我国统计服务工作的问题
(一)统计基础薄弱
首先,现阶段我国县级统计工作任务繁重。这是摆在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面前的客观事实,对于县级统计人员来说,每年除各项定期报表、年报外,还有各类大型普查任务;除统计部门部署的统计调查任务外,还有其他部门参与的专项调查任务。与此同时,调查对象配合度差,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漏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导致统计基础资料完整性欠缺。
其次,是县级统计人员短缺。目前统计系统呈统计人员逐级递减的“倒金字塔”格局,而统计工作任务繁多,责任重大,表现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状,县级统计人员力量薄弱,往往导致县级统计工作很难做细、做好。目前县级统计队伍往往呈现“三多三少”(新手多、老手少,外行多、内行少,兼职多、专职少)现象,整体业务水平仅能满足基本的工作需求,不利于统计资料的积累,导致统计人员不能对历年的数据做出详尽的分析,统计分析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1]。
3.A 提示:氨水的主要成分NH3·H2O是弱电解质,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前者部分电离,后者完全电离,故通过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可比较氨水和NaOH碱性强弱,A项正确。由于NH3·H2O是弱碱,Al(OH)3不能溶于氨水中,故无法验证Al(OH)3的酸性,B项错误。浓硫酸无挥发性,无法观察到白烟,C项错误。NH4Cl受热也会分解,故不可采用加热法除杂,D项错误。
而且还有县级统计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统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统计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统计、财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统计指标有较强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三经普以来的普查和抽样调查都采用移动终端进行现场实地调查录入的方式,但由于部分年龄较大的县级统计人员对电子设备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掌握新型的统计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县级统计机构的培训工作只能暂时提高县级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满足一时之需,不利于统计工作的长远发展[2]。
(二)统计意识不强
利用环节是统计服务中的根本环节,利用电子信息化系统,可以使统计服务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可以增加多种查阅方式,增加阅读和检索方式。电子信息化的统计服务模式最大的优势便是效率。因为传统的信息查询慢而且低效,电子信息化下的统计服务要做到既快速,又准确,不出现错误,而具体使用的时候,既能精确查找,又能模糊查找,增加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5]。
从调查个体看,调查对象对自身统计义务认识不足,加上对如实填报数据存在一些顾虑,从而对统计调查的配合程度较低,不愿意配合调查或者不愿意提供能够透露自身信息的真实数据,导致统计获得的原始数据难以保证真实、准确、全面[3]。
(一)牢固树立统计意识。一是要加强乡镇统计意识。通过完善乡镇统计管理办法,使乡镇统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确立统计考核机制,切实提高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二是要强化部门统计意识。制定部门考核细则,落实具体措施和工作责任,发挥考核机制,强化部门统计意识;三是要提高社会统计意识,通过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企业座谈走访的形式树立社会统计意识,逆转“要我人统”到“我要人统”和“要我报数”到“我要报数”的现象[4]。
从企业看,一是很多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或统计员。规模较小的企业统计员一般由会计和出纳兼任,有的企业还由办公室人员兼任,而这些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工作上难免顾此失彼,再加上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往往导致部分统计数据质量欠佳;二是统计人员更换频繁,导致统计工作脱节。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致使统计原始资料遗失及统计工作不能有效衔接;有些企业统计人员变动后不及时向统计局汇报,导致刚接手的统计人员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影响了统计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将泄漏点设为补给浓度边界。根据污染情形分析,氟化物初始浓度设为100 mg/l,模拟期为20 a,以50 d为时间步长,共模拟了144个应力期。利用MODFLOW 和MT3D 软件,联合运行水流和水质模型,得到氟化物扩散预报结果(见图4~8,图中1C:100,1—代表情景1,FHW—分别代表氟化物浓度(mg/l),100—代表时间),各图分别给出了在固体废物填埋场底泄漏发生100 d、1 000 d、5 000 d、7 200 d后的预测结果。预测情景图坐标网格为每格1 000 m。
二、对新时代下统计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二)加强县级统计力量,保持统计队伍的稳定
科尔沁沙地上有个脑子灵光的农民,却看到了种沙葱是一个好项目。种沙葱,一方面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尽显植物的生态功用,一方面作为一种沙地美物一茬一茬割下后出售,还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在通辽、赤峰、沈阳等地的超市,一盒二百克的沙葱就能卖十几元呢。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统计工作,如何使统计工作适应新时代、反映新时代、服务新时代,让统计工作从“事后总结”向提前指导、预警分析转变,这是新时代统计工作面临的一次严峻挑战。
(三)增加利用环节效率
一是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统计专业人才。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招录有过硬专业知识、有丰富统计经验的人才,进一步充实队伍;二是对县级统计人员要足额配备,结构合理,能满足统计工作开展的需要;改善县级统计人员的工作状况和经济待遇,稳定统计队伍;三是狠抓培训,提高素质,提升统计能力。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县级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从部门看,部分单位对统计县级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认识到“抓统计就是抓发展,抓好统计就是促发展”,平时抓统计工作“宽松软”,使统计县级基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1.3.1 水质采集、测定 试验水样采集时间为5—10月,每7 d采集1次水样,采集时间为上午投饵前在离水面15 cm处采样,水样采集及处理参照GB/T 12999-91 标准[5]。 水质检测指标包含:pH、溶解氧含量(DO)、水体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总磷(TP)。其中水体pH用YSI-B4型便携式酸碱度计测定;溶解氧含量DO采用YSI溶氧仪现场测定;水体中的总氨氮(TAN)含量采用奈氏试剂法测定[6];亚硝酸盐含量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6],总磷(TP)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6]。
充分利用乡村的特有景观,将农业生产与乡村本土文化结合起来,积极促进产业和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增加田园景观的观赏性,延伸观光旅游的项目,例如特色花海、农田景观等,呈现特有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扩大增值效益。另一方面,要切实保障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需求,即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不动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打造出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2]。
(四)强化服务重点,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监测质量,提供准确的“数据服务”,统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敏锐性,要有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坚持统计调研与统计服务相结合,捕捉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热点,做好统计数据的分析,把数据诠释成文字,形成观点,把观点提炼成真知灼见的工作发展的思路或改进的建议。
三、结语
总之,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统计服务已经难以跟上时代,互联网在给予巨大帮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统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复杂多样且难度较大的统计服务系统肯定会被电子信息化的统计服务系统所取代。所以,在统计服务部门建立电子信息化的统计服务档案系统是新时代下的必然趋势。而顺应趋势,增加统计服务的信息管理效率,建立新时代电子信息化的统计服务系统,是我们统计服务行业贡献社会的一大途径。也是促进统计服务综合管理的技术基础。因此,统计服务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统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完善统计服务系统,提高统计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统计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聂晓丽.当前服务业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出路探析[J].环球市场,2019,(2):187.
[2]章舟.关于新时代下做好全县县级统计服务工作的思考[J].商情,2018,(36):208.
[3]李慧.做好统计调查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中国经贸,2018,(7):261-262.DOI:10.3969/j.issn.1009-9972.2018.07.146.
[4]王聚晶.对信息化统计工作在离退休管理服务中的思考[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8,(7):154.
[5]谢建林.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J].今日财富,2018,000 (004):P.50-51.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统计局)
标签:新常态论文; 统计服务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福建省宁德市统计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