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声字声符系统(二)
陈 晓 强
(兰州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 】要素在相互联系中构成系统:个体声符核义素系统中形声字之间具有泛时为主、历时为次的联系;互通声符系统中形声字之间具有词源意义相同或相通、词汇意义相近的联系。整体性是系统的重要特征,越是居于上位层次的系统,它所展示的整体功能越强。在个体声符系统向互通声符系统逐级上升的过程中,形声字声符系统的功能得到越来越全面的展示。
【关键词 】形声字;形声字声符;形声字声符系统
要素、结构、功能是认识和理解系统的主要角度,拙文《论形声字声符系统(一)》[1]从要素、结构角度探讨形声字声符系统,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要素联系和系统功能角度探讨形声字声符系统。
历史是一门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学科,在丰富悠久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包含着几千年来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结晶,在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底蕴。那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历史底蕴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性,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以正确的历史眼光进行辨别与分析。
一、声符系统的要素联系
要素在相互联系中构成系统。根据系统层次的不同,声符系统的要素联系,有形声字与形声字之间的联系、核义素与核义素之间的联系、声符与声符之间的联系。
(3)Ev是指施工项目在考核期内,基于拟投入的安全成本,以实际安全保障水平为前提,所需的项目安全成本计划费用值。
(一)形声字与形声字之间的联系
1.个体声符核义素系统中形声字之间泛时①为主、历时为次的联系
以四等水准高程值为真值,计算出河北CORS静态观测高程中误差为±19.7 mm,精度满足《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关于四等GPS高程测量中误差不大于±30 mm,点位高程较差不大于±60 mm的技术要求。
式中 Q为渠道设计流量 (m3/s);A为渠道过水断面面积(m2),A=(B+M×H)×H,B为渠道底宽(m),M为边坡,H为渠道水深(m);C为谢才系数,C=1/n×R1/6,n为渠床糙率;R为水力半径;I为水力比降,即渠道纵坡。
互通声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不同声符的相互联系、相互比较、相互证明来体现。不同声符间的比较互证,不仅可以归纳义通规律和明晰词源意象,而且在扩大同源系联、明确声符假借、沟通词际关系、考释字词意义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这些,我们将在《论形声字声符比较互证法》一文中详细论述,此不赘述。
由于汉字形声孳乳线索的客观存在和语言语义演变的规律性,部分形声字之间的历时传承关系非常明显。然而,当不同时期产生的形声字累积在同一平台上时,我们又很难判断很多形声字产生的历时先后顺序。因此,个体声符系统中形声字之间既有历时的联系,又有泛时的联系。以“勺”声为例,“旳、的、馰、玓、、灼”在明、白义上发生联系。《说文解字》(后文简称《说文》):“旳,明也。《易》曰:‘为旳颡。’”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后文简称段《注》):“旳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的’。”《说文》:“馰,马白頟也。”“的”亦可指马白额,如《易·说卦》:“(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孔颖达疏:“白额为的颡。”由此可以看出“旳、的、馰”三字的密切联系:从字形的造意看,“旳”为日之明,明义与白义通,“旳”又有白义,如《说文》所引《易》“旳颡”之“旳”即白义;为了从字形上强化“旳”之白义,“旳”后出字作“的”;额头有白点的马不同于普通的马,所以根据额白的特征称这种马为“旳(的)”,其分化字则作“馰”。“旳、的、馰”三字在明、白义上相互联系,而且根据相关资料可以大致推断出它们孳乳分化的先后顺序。但是,对个体声符系统内的多数形声字而言,我们只能从泛时的角度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即很难判断它们之间孳乳分化的先后线索,也很难判断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从系统生成的角度而言,这无疑是理解和研究形声字声符系统的一个缺憾。然而,系统的重要功能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我们从微观上研究形声字声符系统的目的,主要在于观察形声字声符的示源功能,即该声符的整体功能,而声符的示源功能,完全可从系统内形声字的泛时联系中归纳得出。这一点,也是对无法全面梳理声符系统内形声字历时关系的缺憾的一个弥补。例如,“玓”为珠之明,“灼”为光之明,“”为绢之白,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料考察“玓、、灼”产生的先后⑤,但是,从“玓、、灼”与“旳、的、馰”的泛时联系中我们能够很容易地观察出声符“勺”在这一组形声字中的示源功能为“明、白”。
2.互通声符系统中形声字之间纵横交织的联系
通过拙文《论形声字声符系统(一)》对互通声符系统的微观分析,可以看出形声字在纵横交织中构成互通声符系统。在横向上,同声符形声字之间为泛时为主、历时为次的联系,如“玓、、灼、旳、的、馰”等。在纵向上,互通声符形声字之间具有词源意义相同、词汇意义相近的联系,例如《论形声字声符系统(一)》所分析的“潦、滈、浩”“晓、晧、旳”等。再如,“翯、、鹤”在系统的纵向上联系。《说文》:“翯,鸟白肥泽皃。《诗》云:‘白鸟翯翯。’”段《注》:“《大雅》:‘白鸟翯翯。’……何晏赋:‘白鸟。’‘翯’与‘’音义皆同。贾谊书作‘皜皜’,孟子作‘鹤鹤’。”“翯、、鹤”在文献中的通用现象,是由它们源义相同、词义相近的密切关系决定的。先秦文献中大量存在同源通用现象,这是系联汉语同源词的重要线索,更是系联互通声符的重要线索。多系联一个或几个同源词,赢得的是点;多系联一个或几个互通声符,赢得的是片。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应高度重视文献中同源通用现象对研究形声字声符互通现象的重要价值。
拙文《论形声字声符系统(一)》已指出,从系统的角度看,形声字形符的功能通过联系得以实现,声符的功能通过区别得以体现。因此,从字形和记录词义的角度看,形声字的不同声符之间,本身并无多少联系,例如《论形声字声符系统(一)》所析形声字声符“高、堯、隺、告、交、尞”等。声符在其所参构的形声字中才能体现其功能和价值,因此,不同声符之间的深层联系,是由互通声符系统中不同声符的形声字之间的相互联系决定的。根据声符所揭示词源意义与形声字之义的联系,声符之间有同源通用和同音借用两种联系;根据互通声符系统中形声字的分布,声符之间或在一个核义素上发生联系,或在多个核义素上发生联系。这些联系,《论形声字声符系统(一)》已多次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二)核义素与核义素之间的联系
整体性是系统的重要特征:第一,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由此构成系统整体;第二,系统具有与要素迥然不同的整体功能,系统功能不等于要素功能的总和或迭加。前面我们从要素的相互联系中认识声符系统,下面我们从系统的整体功能中观察声符系统。
“同源词之间的意义,大部分、核心部分是在词源意义上发生关系,小部分、周边部分在词汇意义上发生关系”[2]:第一,“昜”声诸义素在词汇意义上发生联系的部分:“昜”为日升而高,日升而高则热,“昜”声引申有“热”义。第二,“昜”声诸义素在词源意义上发生联系的部分:古韵阳部字多有高明义,日升而高的特征为高明,“昜”声受源于高明义;高明则敞亮,敞亮与宽敞通,宽敞与大通,由此形成“高明——敞亮、宽敞——畅通、宽大”这样一条意义运动的轨迹。第三,“昜”声诸义素之词源意义和词汇意义交叉联系的部分:“昜”之词义为日升,日升则光彩飞扬,“昜”之源义为高明,高明与光彩、高扬、飞扬通。在“昜”之词义与源义的综合作用下,“昜”声有“飞扬”“光彩”诸义。
(三)声符与声符之间的联系
形声字在互通声符系统中的纵横联系,又可以反过来促进我们对形声字声符互通现象及同源通用现象的认识。例如,“皜”与“翯”通用,其根源是它们在系统横向上的紧密联系,“皜”又与“”通用,其根源是它们在系统纵向上的紧密联系。如此,我们可以在系统的纵横联系中对“皜”在文献中的通用情况有更深的认识。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微观的分析,如果能将互通声符系统挖掘得足够全面,我们相信,文献中绝大多数同源通用现象都能够从系统中找出它们通用的原因和位置。
二、声符系统的整体功能
语义的运动是有轨迹、规律的,核义素系统中形声字之间的联系尽管以泛时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声符系统中核义素之间的联系也是泛时的。以拙文《论形声字声符系统(一)》表1为例,“昜”声之“光彩”义下:“碭,文石也”,“璗,金之美者。与玉同色”,“瑒,玉名”,“鐊,马头饰也”。“碭、璗、瑒、鐊”之词源意象都为物有光彩,但它们产生的历史先后顺序很难判断,因此只能说它们之间是泛时的联系。从核义素系统中形声字之间的泛时联系中跳出,观察核义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便会发现“昜”声之“日升、高明”“高扬、飞扬”“敞亮、宽敞”“光彩”“大”“热”诸义素之间的联系具有历时性。
(一)个体声符系统的整体功能
1.核义素系统的整体功能
核义素相同的同声符形声字构成声符系统的最小系统,下面我们以具有“标识”意象的“者”声字所构成的系统观察声符核义素系统的整体功能。“褚”为衣服的标识。《说文》:“褚,卒也。”“卒”篆书作“”,象衣上有标识。《文始》谓:“(者)变易为褚,卒也。以衣有题识,故从衣。”[3];“署”为位置的标识。如《国语·鲁语上》:“夫位,政之建也。署,位之表也。”⑥“諸”是言语的标识《说文》:“諸,辩也。”分辩与标识的意义是相关的⑦。“橥”是植木以作标志。《周礼·秋官·职金》:“楬而玺之。”郑玄注引郑司农“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楬橥。”“褚、署、諸、橥”是具体的标识,它们综合在一起则显示出“者”声抽象的标识意象。根据系统的整体功能,“者”声之标识义不会是“褚、署、諸、橥”具体标识的总和。事实上,“者”声抽象的标识义可以是方方面面的标识,而“褚、署、諸、橥”所体现的具体标识只是其中一小方面的内容。标识则显著,“渚、陼”是高出水面的陆地、“闍”是高出城墙的台、“堵”是高出地面的墙、“赭”是黄土地上的赤土。这些词,既可以看作是核义素为“显著”的一组词,也可以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标识。由此可以看出,声符系统的整体功能远远大于形声字意义的总和,这要求我们在探讨形声字声符的示源功能时既要依托具体形声字的系联和归纳,又要尽量摆脱具体形声字意义的束缚和限制。
2.核义素综合系统的整体功能
核义素系统之间具有义通联系,将相关核义素系统综合起来则能显示更强大的系统整体功能。例如,“者”声有标识意象,而“者”声之标识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仅仅在“者”声之标识义系统中很难观察清楚。“者”声在标识、显著义之外,还有积聚义。《说文》:“储,偫也。”“储”为钱、物的积聚。《广雅·释诂三》:“都,聚也。”“都”为人聚居之处。“都”或借为“猪(潴)”,“猪(潴)”为水聚积之处,《史记·夏本纪》:“淮海维扬州:彭蠡既都,阳鸟所居。”司马贞《索隐》:“都,《古文尚书》作‘猪’,孔安国云:‘水所停曰猪。郑玄云:‘南方谓都为猪。’则是水聚会之义。”“储、都、猪、潴”诸字构成“者”声之积聚义系统。大系统的子系统之间具有协同律,根据“者”声之“积聚”义系统与“标识”义系统的协同关系,我们大致能感受到:“者”声之标识其实是对群体进行分辨而类聚。认识到“者”声之标识义的原因所在和特征所在,又能够反过来加深我们对“者,别事词也”,“諸,辩也”等《说文》训释的理解。可见,核义素综合系统的整体功能有助于揭示核义素的特征和意象所在,这对深入认识词语词汇意义和词源意义有重要价值。
(二)互通声符系统的整体功能
系统具有层次性,越是居于上位层次的系统,它所展示的整体功能越强。核义素系统的整体功能能够使我们认识到超越于具体形声字意义的声符意象;核义素综合系统的整体功能能够使我们认识到诸声符意象的特征和关联所在。那么,作为更上位层次的互通声符系统的整体功能又能够为我们提示哪些信息呢?
以“右文说”为基点,摆脱具体声符形体的束缚,根据声符互通的原理,建构形声字声符系统,不仅可以使“右文说”的研究和利用上升到语言学层面,而且在系统制约下的研究,更能够保证研究结论的客观可靠。系统的功能还在于:系统为要素确定了具体位置,因此,根据形声字声符系统中声符和形声字的分布,可以有效探求一批词的词源意义和词汇意义;其次,系统是开放的,通过对形声字声符系统内在规律的挖掘,根据规律的提示,可以不断扩展互通声符的系联范围,由此,可以为汉语同源词的系联找到更多形体参照点。
同一声符的形声字,因核义素的不同而分属不同系统。例如,形声字声符“昜”所参构的形声字,分属于“日升、高明”“高扬、飞扬”“敞亮、宽敞”“光彩”“大”“热”等核义素系统[1]。根据系统的层次性,不同核义素之间是子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而核义素系统内部才是形声字与形声字的关系。进而,可以明晰:某声符不同核义素系统下的形声字尽管具有相同声符,但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由此即可看出“凡从某声皆有某义”之类观点的错误②。例如:“堯”声之“驍③、獟”的词源意象为马、犬之高大、矫健,“曉、皢”的词源意象为天晓之光明④;“驍、獟”在“堯”声之“高大”义系统中,而“曉、皢”在“堯”声之“明、白”义系统中,形声字“驍、獟”与“曉、皢”除过声符相同外在词汇意义和词源意象上都很少有联系。要素在系统中联系,所以本部分所析个体声符系统中形声字的联系以核义素系统为基础而不简单以同声符形声字系统为基础。
结语
由汉语和汉字的特殊关系决定,先秦时期汉语的词汇派生和汉字的形声孳乳经常相伴而行。由此决定,形声字声符是系联汉语同源词的重要线索,传统小学中的“右文说”即是对形声字声符线索的利用。但是,“右文说”只注意到了某一具体声符内部的系统,而对声符与声符之间构成的互通系统注意不够。“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右文说”的合理价值,在单一声符形体的束缚下往往得不到进一步的展示和利用。
本文提出的测量方法不适用于|n|>|m|+1的互调发射类型,如何对此类互调发射进行测量,还需做进一步研究.同时,在本文的测量方法中,被测发射机高电平的调谐信号与低电平的互调发射信号同时进入频谱分析仪,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互调发射信号测量的动态范围,提高测量的动态范围是本文测量方法需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继续以“者”声为例。在考察“者”声系统时,“宁”声很容易进入我们的系联视野。《说文》:“楮,榖也。柠,楮或从宁。”“羜,五月生羔也。读若煑。”这些信息提示“者”声与“宁”声的密切关系。“者”“宁(zhù)⑧”语音相近,那么,“者”声与“宁”声有无词源意象上的关联呢?《说文》:“宁,辨积物也。”“,也。所以载盛米。”“,器也。”“贮,积也。”“宁、、、贮”所构成的系统显示出“宁”声之储藏义。根据“者”声与“宁”声之间的关联线索,可推测“储”与“宁、、、贮”同源。进而,我们可初步在“者”声与“宁”声之间构建互通声符系统,而这个互通声符系统所显示的整体功能,又能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者”声和“宁”声的认识。《说文》:“宁,辨积物也。”如果没有互通声符系统所显示的整体功能,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说文》训释会将“宁”与“辨”联系起来。“者,别事词也。”“諸,辩也。”在“者”声与“宁”声的相互参照中,我们能感受到“宁”之词源意象是对众多财物辨别、归类而储藏。对“宁”声的认识,又可以反证前文结论:“者”声之标识是对群体的分辨、聚集。可见,互通声符系统的整体功能能够进一步证明我们从核义素综合系统中得出的义通关系和意象特征。
①泛时的词源研究法,强调从同源词的平面系联中归纳词源理据,而不强调同源词之间的历时演变层次。语言的产生远远早于文字,而且汉字的表意性又容易遮掩语音交替的规律,当不同时代产生的字、词累积到同一平面之后,很难判断这些字、词产生的历时层次。因此,汉语词源学的研究打破了西方语言学共时和历时的严格界限,走出了适应于自身特色的泛时的研究道路。
综上所述,形声字声符系统的研究在系联汉语同源词、探求汉语词源意义及词汇意义、考察汉字孳乳分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对形声字声符系统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为此提出一点浅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释 】
利用了现代化手段,结合声光电、原物复制、人物蜡像等技术,将革命战争年代将帅们不畏牺牲、敢冒艰险的英雄形象和背井离乡、妻离子别的大无畏精神展示给游人,使人产生思想共鸣和心灵震撼。
②清朝学者运用“右文说”解决问题时,限于注释体例,仅随意举例,而未能逐字分析,因此往往轻率得出“凡从某声皆有某义”的结论,例如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娠”“襛”等:“凡从辰之字皆有动意,震、振是也。”“凡農声之字皆训厚。醲,酒厚也。濃,露多也。襛,衣厚皃也。”就此,沈兼士先生批评曰:“滥用全称肯定之辞,似与实际不尽相符。”(《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4])
③为了便于显现声符之间的形体关系,本文所讨论的声符及形声字全部采用繁体。
澳大利亚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对于酒种的偏好具有较大差异:14~17岁年龄段消费者更偏爱喝预调烈酒,但随着年龄增长,喜爱瓶装葡萄酒的消费者占比逐渐增加,而预调烈酒的占比逐渐减少。对于烈酒,14~17岁年龄段消费者消费烈酒比例占该群体总消费酒精饮料的60%,为各年龄阶段群体中最高。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消费者饮用烈酒的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8~24岁年龄段消费者消费烈酒的比例占该人群总消费酒精饮料的22%,为各年龄阶段群体中最高。25~29岁及30~39岁消费者消费普通烈度啤酒占该人群总消费酒精饮料的27%,为各年龄层最高。具体情况见图2。
④本文所论声符及形声字的具体分析详本笔者博士论文《汉语词源与汉字形体的关系研究》[5]考释篇。
⑤一些学者根据古文字材料出现的先后判断文字出现的先后。由于材料的缺乏,考古未发现某时期的某字,并不能说明该字未在该时期出现。因此,以考古发现推论文字产生先后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无法令人信服。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不仅完善了数据共享功能,在各企业单位的具体交流上也密切起来,实现了企业及单位共享信息平台建设,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的问题。同时,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能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减少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实现企业各部门、企业与企业间良好的信息共享和运行循环。
⑥《说文》“署,部署”,官署、部署等义当为“署”之“位之表”义之引申。
⑦“诸位”即从很多人中对特定群体的分辩。
⑧繁体字“寧(níng)”简化为“宁”后与“宁(zhù)”混同,本文的“宁”为“宁(zhù)”,“宁(zhù)”即“贮”的本字。
【参考文献 】
[1]陈晓强.论形声字声符系统(一)[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9,(1):63-69.
[2]黄易青.上古汉语同源词意义系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06.
[3]章太炎.章太炎全集(第七卷)·文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95.
[4]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95.
[5]陈晓强.汉语词源与汉字形体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Discussion on the Phonetic Symbol System of the Phonetic Characters (Ⅱ)
CHEN Xiao-qia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China )
Abstract :Elements form a system in interrelation: there is a universal and diachr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n individual phonetic nuclide system; there is a similar or similar etymological and lex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n intercommunication system. Integrity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system. The higher the system is, the stronger the overall function it shows. In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from individual vocal system to interoperable vocal system step by step, the functions of pictophonetic vocal system are more and more fully displayed.
Key words :phonetic characters;phonetic symbols;phonetic symbol system of the phonetic characters
【中图分类号 】H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009(2019)02-0064-05
【收稿日期 】2018-12-1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汉语词族与汉字字族关系研究”(18YJA740006)
【作者简介 】陈晓强(1974-),男,甘肃通渭人,兰州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责任编辑 :王敬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