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进入超市遭遇寒流的原因_农产品论文

农产品进入超市遭遇寒流的原因_农产品论文

农产品进超市为何遭遇寒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寒流论文,农产品论文,超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一段时期,农产品进超市频亮红灯。苏州首家农改超败走麦城,南京8家生鲜超市全军覆没,杭州、厦门、南昌等地的不少生鲜超市也纷纷落马……,农产品进超市遭遇寒流。一时间,“农改超”是否可行、传统的农贸市场是否仍有存在价值成了一个议论话题。

成本过高是制约农产品超市化的致命伤

按理说,“农改超”弥补了传统农贸市场存在的种种不足:环境整洁、舒适;所有生鲜产品都经过检测,质量有保障等等。但为何依然步履维艰?

纵观这些农改超失败的例子,可以发现,价格是制约农产品超市化的主要因素。

农贸市场与超市比,人工费、摊位费成本低,而且省去了冷藏保鲜和包装加工等环节,因而形成了价格上的优势。苏州某超市的负责人曾算过这样一笔账:超市开出的一张单子成本为4分钱左右,标签2到3分,包装塑料袋4分,照明、空调、冰柜等维持正常营业消耗的电力一天要上千元。如果一个顾客只买一份青菜,其利润根本无法填补成本。目前许多大超市亏本也要设立生鲜柜台,目的在于吸引人气。“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就制定了7年亏损经营的策略,以占领中国市场的长远份额。但洋超市亏本卖生鲜有雄厚的资本作支撑,而我们的超市没有这个实力。

其实,农产品进超市还是进农贸市场,表面上看是农产品进入哪个销售渠道的问题,更深入地看,它涉及到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建立、整合与完善。因此,只有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大量地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和零售价格,才能最终吸引消费者。

如何降低成本?只有规模经营。当生鲜超市达到一定数量,建立了紧密型的大型生鲜直供基地后,超市才能打出“低价牌”。目前,一些生鲜超市已经开始在这方面想办法。像苏州的南环桥生鲜超市计划与苏州某拥有50多个网点的大规模连锁超市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将生鲜产品逐步引入连锁超市,扩大规模,降低成本。

总之,在目前我国农贸市场还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如果超市的经营成本不比个体摊贩低,就难以同农贸市场竞争。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相关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80%至95%的农产品是通过超市和大型食品商店流通的,而在我国大中城市,进入城市的70%的基地农产品中,只有6%进了超市。

为什么相差如此悬殊?归根结底在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现有的农贸市场虽然脏、乱、差,日益受到挤压,但依然具有面向中低收入和传统消费阶层的市场生存空间。目前,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农产品进超市的步伐大大落后,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发达国家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不到20%,并且拥有现代化的物流配送系统和高度成熟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在这种情况下,农贸市场才能“功成身退”。而中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虽然年年下降,2003年仍有46%,一日三餐仍是老百姓最大的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在价格和购物环境二者之间,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还是首选前者。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生鲜超市和农贸市场还会共生共存,满足各自不同的消费群体。

在农产品进超市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把握住发展趋势,同时也不能超越国情和国人现阶段的消费水平与消费习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农产品超市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有关专家认为,这个阶段里,“农加超”模式或许更适合中国目前农产品超市化的发展。在这方面,苏果超市走在了实践“农加超”模式的前列。据了解,今年苏果将对20个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其中一些可能将实行“农加超”模式。而整合供应链资源,降低成本和农产品价格是其重要步骤之一。

12月11日以后,我国零售业将全面开放。进入我国的跨国零售巨头一般都拥有全球采购系统。随着这些超市占据我国零售市场的比重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进口农产品直接通过跨国超市集团的门店进入我国市场,对我们产生不小的冲击。但也许,在外力的作用下,我国农产品超市化的进程可能会大大缩短。从这个角度看,未必是件坏事。

联系电话:010-85815522转2256

标签:;  ;  

农产品进入超市遭遇寒流的原因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