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进行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
有效抢救时间较对照组优势明显,且观察纽的抢救成功率96.15%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7.69%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预见性护理;抢救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出现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冠状动脉疾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其血液供应不足或者中断,导致心肌出现严重且持续性的缺氧、缺血,最终造成心肌局部坏死[1]。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早期必须进行及时的治疗,否则将会使得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甚至致死。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院前特点进行有目标的护理,能够提升其抢救效果[2]。本文旨在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为36岁-72岁,平均年龄为(52.6±5.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在急诊室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安排救护车将患者接到急诊科进行抢救,医护人员按照常规方式出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其输液、吸氧、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给药、体征监测等。
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建立起预见性护理团队,挑选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急救人员、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预见性医疗服务。①急诊科护士接到急救电话确定患者的所在地区,5分钟之内安排救护车出诊,护理人员及时与现场家属等联系,了解相关情况,指导其对患者进行简单急救,如平卧休息、稳定情绪等,针对患者病情预见性的在救护车上放置相关抢救仪器和药品,保证其早期救治。②在患者未到医院之前,结合所了解的患情况,做好一切急救设备、药品、仪器等准备工作,等待接诊。随车护士需要迅速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与医生分工合作,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为其填写早期预警评估表,向患者家属讲解相关的治疗措施实施必要性。结合患者病情联系急诊室,安排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准备和病房准备, 提前做好接诊工作。③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发展,记录体征信息,在患者进入急诊科之后及时安排其进行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进一步确定病情,完成再次预警评估。确诊后携带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护理记录、诊断结果等由责任医师和护士一同护送至内科,完成病情交接。
1.3观察指标[3]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反应时间、有效抢救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有效抢救时间,观察组的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15%,远高于对照组76.92%,并发症发生率为7.69%,较对照组的30.76%优势显著,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诊非常常见的危重病,该种疾病发病较为突然,而且病情的发展变化比较大,病人致死率比较高。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4],当人体的冠状动脉出现闭塞后也就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8分钟后患者的心肌细胞会开始逐渐坏死,因此,如果没有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在其救治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争分夺秒,稍有不慎都会对患者的抢救效果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必须要及时的预见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的应急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问内接受治疗和护理,进而提升抢救成功率[5]。
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就包括上述护理措施,它是一种非常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目标的、预见性的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严格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护理原则,进而消除不良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的帮助患者争取抢救时间,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次观察研究表明,预见性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缩短护理人员的急救反应时间以及患者的抢救时间,该组抢救成功率达到96.15%,远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救治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志霞.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4):47-49.
[2]范晓华.曹岳蓉.刘洪珍.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保护性临时起搏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2):1724-1728.
[3]白引珠.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6(9):1273-1273.
[4]胡玉儿,戎燕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应用及重要性[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3):327-328.
[5]林凤,区业坤,唐德转.预见性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7,15(11):1342-1343.
论文作者:周维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患者论文; 预见性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效果论文; 病情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