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广济医院 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目的 总结静脉抽血注意事项,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要点。方法 选取在2016年的1月~2017年的12月在我院进行静脉抽血的126例人员,按照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抽血流程,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更强的抽血流程,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穿刺1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视静脉抽血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同时针对并发症实施积极的预防和处理,能够提高静脉抽血安全性,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是医院整体质量与形象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静脉抽血;注意事项;并发症
静脉抽血属侵入性操作的一种,不可避免会有并发症发生风险,但临床在此方面给予的重视却有不足,有些护理人员认为此项操作没有技术含量,容易有所疏忽,不仅影响患者状态,也容易导致护患纠纷[1]。本文总结了静脉抽血注意事项,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要点,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在我院进行静脉抽血的126例人员做为研究对象,均在2016年的1月~2017年的12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抽血。将其中2016年的1月~2016年的12月进行静脉抽血的63例人员做为研究组,其中有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是(43.2±5.6)岁。将2017年的1月~2017年的12月进行静脉抽血的63例人员做为对照组,其中有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是(45.6±5.7)岁。两组人员的基本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我院2017年初将静脉抽血操作与护理工作做为改进重点,以提高接受静脉抽血人员舒适感、安全性以及减少静脉抽血并发症做为重点,对相关工作进行完善和优化。首先,我科成立护理小组,对以往静脉抽血过程针对不同病情、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分析容易增加抽血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因素,总结预防和处理对策,经充分论证实用性,实施于静脉抽血工作。此次研究选取的两组接受静脉抽血人员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研究组则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使用 ±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穿刺1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3.1静脉抽血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谨慎对待容易导致穿刺失败的因素,在静脉抽血前,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诊断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找出可能影响穿刺失败的风险因素,予以避免。如老年人群静脉抽血,其皮下脂肪不多,且血管有较大脆性,要予以重视;体态较为肥胖的患者,血管多不清析,要仔细辨别,避开浅表静脉[2]。②警惕在换管过程血管中针头退出,在静脉抽血过程,往往需要进行较多项化验,要抽取数管血液标本,注意在换管过程保持动情轻柔,以免针头退出。③注意负压真空管有无漏气,注意真空管是否存在漏气状况,及时予以更换。④注意血流中断,在静脉抽血过程,有一定血流中断的风险,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患者静脉干瘪、血供不足,此种状况需要将止血带开放,并能够进行反复挤压;或在穿刺时血管选择不当,进入细小血管,导致血供不足[3]。
3.2静脉抽血常见并发症
①疼痛,分析原因,在于护理人员在抽血前疏于评估,没有根据患者血管状况选择型号合适的针头,或没有对针头锋利程度进行检查;在抽血过程动作不够熟练、轻柔;同时患者皮肤局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在拔针过程针头的固定不够妥当导致移动;在拔针时需要用棉签对针眼进行按压,此时穿刺点受到棉签的压力加大,则导致血管与针头的轴角加大,并产生更强的切割力,进而增加痛感。此外,选用酒精棉签或棉球辅助拔针,有可能导致穿刺点有酒精渗入,产生刺激并诱发疼痛[4]。②出血,静脉抽血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在于抽血完成按压部位不合适或按压时间不足导致。通常静脉抽血完成需要对局部进行3~5min的按压,若护理人员疏于宣教,没有将按压时间说明,或没有明确告知按压部位,会导致出血。若在相对寒凉的天气进行静脉抽血,患者穿衣服多,卷起的袖口太紧,并且在拔针后未将拳头及时松开并将袖口过早放下,即使按压时间足够也发生出血。③皮下瘀斑,主要因抽血完成拔针后有不正确的按压导致,穿刺操作过程往往是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不处于同一点,常规抽血方法是针头先由血管一侧皮肤刺入,潜行向前并到达血管,若在针头拔出后只是对穿刺点局部皮肤进行按压,忽略了静脉穿刺点,容易导致皮下瘀斑发生[5]。④渗出血肿,若在拔针后没有充足的按压时间或不正确的按压部位,或是护理人员未再次检查穿刺局部情况,可能因出血没有及时被发现并有血肿形成[6]。
3.3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①要求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动作准确、轻柔,拔针过程以先慢再快为原则,帮助患者尽量减轻痛苦,起到拔针无痛的效果。多对患者加以关心,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积极应对。②抽血前的宣教与心理干预,我们发现不少患者在抽血前会有一定恐惧、焦虑情绪产生,要予以重视,加强健康教育并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在见到患者时,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向患者说明抽血的意义,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和抽血前后需要注意的适宜,和患者进行交流过程中掌握其身体状况,以利于评估是否存在禁忌症。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说明抽血的安全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告知按压时间,在抽血完成尽可能多次对按压部位与按压时间进行了解,积极预防出血、血肿等并发症。③适度进针、无痛拔针、按压正确。在抽血前,需要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针头,检查针头的锋利程度依据是否存在弯、钩。在进针过程将针头刺入血管的长度尽量减少,尽量减轻血管壁受损。在拔针过程保持动作轻柔,棉签所放位置应与血管走向一致,指腹轻压棉签并迅速拔针,同时通过正确的按压法进行止血,用无菌的干纱布或棉签对血管与皮肤针眼处进行按压3~5min,应当将压迫的中心尽量实施在静脉的穿刺点,在此期间提醒患者将拳头及时松开,协助其放下卷起的袖口。
4.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组抽血过程经总结注意事项,针对相关并发症实施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结果提示,研究组的穿刺1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充分证明,重视静脉抽血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同时针对并发症实施积极的预防和处理,能够提高静脉抽血安全性,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是医院整体质量与形象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赵利娟,武素玲,雷淑玲.预防性健康检查抽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33):103-104.
[2]柯宗明,段桂仙.婴幼儿不同部位静脉采血法的技巧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1 上旬刊):4357-4358.
[3]李琴,熊英.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25-126.
[4]王凯泽,刘小鹏,孙建威,等.招飞学员体检静脉抽血晕厥及相关因素研究[J].人民军医,2015,58(2):134-136.
[5]赵文兵,曲向东,王小芳.心理护理干预在静脉采血中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1(2):276.
[6]刘兰.血液标本采取程序与注意事项[J].吉林医学,2010,31(9):1248.
论文作者:邱伟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静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患者论文; 针头论文; 血管论文; 过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