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泥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保证,而设备从投产开始,维护和保养工作就贯穿其寿命周期的始终,因此,企业应该对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文章论述了水泥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必要性,分析了现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现有效维护保养的措施。
关键词:水泥机械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管理
一、水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于企业有重要意义
维护保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泥机械设备的寿命。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其技术状态就会发生变化。无论是不可避免的自然损耗,还是意外的人为因素,都会造成设备的松动、腐蚀等状况。这是设备的隐患,如果不提早发现、处理,可能会累积成大的问题,例如,过早磨损,影响生产,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维护保养做得好能为企业节约成本。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一种追加的劳动,这种劳动能保证水泥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及利用率,进而减少故障停机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另外,良好的维护保养工作能有效避免出现水泥机械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后,有计划性的维护保养能减低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的几率,提高水泥机械的动力,降低设备对燃料、零件、各种材料的消耗。
二、设备维护保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了实现更多地经济效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时间紧,任务重。对于需要坚持去做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管理者是能省则省。只要机器设备能运转,我们就忽视了对设备性能的检测,只是一味地使用。在设备能运转时,不断地生产,对于已经出现的“小问题”视而不见,抱有侥幸心理。这样盲目的使用,必然导致设备的性能不断下降,最终问题从小变大,造成超额的维修费用,得不偿失。
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计划性。一些企业虽然意识到设备维护和保养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了设备保养维护的工作没有明确的责任人。而维修人员因为责任不明导致缺乏责任心,不能尽早发现问题。当设备故障扩大时,双方不是合力解决问题,而是相互推卸责任。这样必然增加设备的运转成本,一方面会导致设备出现大的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会降低水泥机械使用的安全性,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没有规范使用设备,致使水泥机械设备加速老化。水泥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是直接接触设备的,应该熟悉设备的性能,操作流程和作业方法。但现实情况是,这类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人员存在断层。多数涌入企业的新鲜血液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一些毫无经验的人员,他们对水泥机械设备的使用没有经验,甚至没有基本的概念,如果企业没有对他们进行实用性强的前期培训,那么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必然导致一些不当操作,或者是违章操作,加速设备的磨损、老化。
资金的不足会导致水泥机械设备更新换代慢,加重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对于企业来说,更换现有的水泥机械设备需要动用很多的资金,因此,只要设备能够运转,无论状态如何,企业都不会轻易更换。对于已经严重老化的水泥机械设备,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养的工作量会很重,而且难度很大。随着设备故障率的加大,维护成本也会不断加大,企业就不可避免要面临“弃之可惜,用之太贵”的局面,徘徊在换与不换之间。
三、如何加强水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1)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加强水泥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决不能流于形式化,有些设备管理人员没有设备保养和润滑的台帐,只是没有规律的偶尔进行保养,有时也是为了敷衍上级领导,殊不知这样会给自己的维修维护工作带来更多的隐患和恶性循环。为减少设备的非正常磨损、延缓水泥机械构件的老化,可成立水泥机械设备维管小组,每天委派专业的设备保管员值班,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手册对设备进行排查与检修,记录好设备当天的运行情况,包括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油养护,记录设备的异常响动、温度过高、渗漏等一系列非正常运转情况,如果自己处理不了时可及时联系厂家维修人员过来维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健全了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了具体的人员身上,设备管理起来也有章可循,管理员会积极主动地对水泥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2)实施点检制。水泥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中,可对设备管理实行点检制,即管理员通过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等)或是借助简单的仪器,按照既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的某个部位进行检查,以便于尽早发现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或缺陷。点检又可分为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和专业维修人员的定期点检。日常点检通需要企业设备管理员做好设备的清洁、整理、保养以及紧固一些松动的部件等工作,处理和检查设备运行的简单故障,及时发现情况并填写点检日志;而专业维修人员的定期点检则是由厂家技术人员负责,定期来到企业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点检,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诊断记录和维修分析结果。日常点检与专业点检有效结合起来,便可以做好对设备的实时监测管理。
3)做好设备维修资料管理
(1)维修资料是设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设备每次发生的故障模式、产生原因、修复方案以及更换了哪些配件、配件的型号等都需要详细予以记录保管,如需要改动设备的结构,则需要先上报给企业主管部门并提交改动的方案和改动后线路的结构,都要附有图纸和文字说明申报给企业。资料记录清楚了,既可以为以后设备的转让、租赁、报废提供基本资料,又可以为下次维修提供经验;(2)定期整理维修记录,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预测出设备出现故障的频率和时间间隔,找出一定的规律,从而绘制成继续设备的停机时间和停机频率排列图表,以便于尽早采取措施,提高管理的效率;(3)设备资料严格予以区分,将日常维护用的如产品的操作及维修保养手册、设备液压系统原理图、液压元件的安装位置图、液压管理图、液压系统清理方法及周期、管道及分配器安装位置图、所用润滑油标号等资料统一归纳起来,作为定期保养与检修的参考依据。
四、实现有效水泥机械设备的有效的维护保养
提高认识,责任到人。对于企业人员进行设备管理教育,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一线的设备操作人员,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制度上,对设备维护保养的工作进行责任划分,做到“人人有责”。
加强培训,持证上岗。企业对于新进员工必须进行入职前的培训。这些培训应该包括操作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操作技能培训能让员工熟悉水泥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这些都可以使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时快速适应,不盲目操作。而安全教育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建立“安全生产”的理念,使员工形成安全操作的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这样能从源头上很好的控制水泥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企业的培训教育工作要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开展。一方面要编制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流程手册,每位现场操作人员人手一册;另一方面,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一定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制定计划,定期维护保养。对于企业来说,水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该形成定期的计划和不定期的应对流程。设备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只是要求简单地维护和保养,所要求的技术不高,费用也比较低,主要是减少一些零部件的磨损,保证设备运转正常。但是企业往往忽视的也是这部分的保养工作。传统的认识是,没问题就没必要保养,认为这样可以节约成本。但其实这些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是及时发现小问题,避免累积大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进口水泥机械设备,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保养,以此消除可能出现的故障隐患。因为一旦出现故障,要修复就需要投入昂贵的人力资金成本,造成更大的费用开支。
建立考核,检查成效。企业制定了水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后,要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就需要制定配套的逐级考核机制,由管理人员将维护保养计划逐级下达给现场员工,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要坚持进行每月的巡检制度,对设备的状况进行登记,对其存在的隐患所做的维修同样计入登记表,维护保养人员要在表上签字确认,作为检查和考核的依据。企业应将维护保养工作作为管理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
结束语
水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于设备的正常、高效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维护保养工作的必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制定并贯彻执行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对设备进行有效、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尽量减少设备使用过程中故障的出现,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参考文献:
[1]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主编.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4.3
[2] 苏强.加强保养管理提高水泥机械效率 2017.3
论文作者:黄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设备论文; 机械设备论文; 水泥论文; 维护保养论文; 企业论文; 工作论文; 操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