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_精神文明论文

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_精神文明论文

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化虽然发轫于经济领域,但其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我们在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还应该跳出经济领域,考察全球化对精神文明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

一、全球化态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将会促使中国的精神文明更加开放化和国际化,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文化和文明,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从总体上看都是开放的。是在与外来文化或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获得生生不息的生机与活力的。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事实已经证明,西方文明的普遍主义,实质上是一个道德陷阱。每一种文化,不论对其自身多么确定无疑,还是对其他文化多么蔑视和不容忍,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只是当代世界上众多文化中的一种。在全球化条件下,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向全球扩展,会引起世界文化价值的重新整合,形成对于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共识和共享。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从世界文明中吸收有用的成分,才能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中国文明也只有在走向世界时既保持民族性,同时又体现世界性,特别是保持社会主义文明的特质,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才能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对话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充分认识全球化对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从外部而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全球化中的强势地位,一刻不停地向我倾销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行一场他们十分得意的所谓“悄悄的变革”。他们通过网络传递西方的价值观以及大量色情和庸俗丑陋低劣的文化内容,来污染社会风气,毒害网络公众;或是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体,向受众灌输他们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使人们的心灵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或者在向人们推销产品时推销他们的文化。西方的文化入侵和文化渗透,本质上是推行一种殖民文化观念,具有政治性和侵略性,他们试图在全球搞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

从内部而言,我国目前除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外,还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协调的不文明和反文明等现象。法轮功是典型的反文明的污泥浊水,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对功利的过度强调和对金钱的不适当张扬,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流行,某些地方和人群中出现信用危机和道德滑坡等现象。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并存,极易使人们由于良莠难辨而出现困惑和迷茫,以致产生信仰危机,有些人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或者虚无比。全球化还对民族本土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有些人对外来文化缺乏应有的认识,从陌生、好奇,发展到同化和顺应。这些都说明,在全球化态势下,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全球化态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与内容

全球化并没有造成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的表象后面,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天下仍然很不太平。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局势下,搞好中国的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是对人类总体文明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情况下,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使我们自己的文化在与世界多种文明的融汇交流中获得养料,从而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将以其自身鲜明的特色在世界文明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文明理论是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文明是多样的,文明的多样性与实践方式的多样性是密切联系的。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明必定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全球多样性文明中有着自身质的规定性。中国精神文明又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世界普遍文明中的共性。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性地实践了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三是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效应。按照唯物史观,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虽然制约着精神文明发展,但并不必然决定着精神文明水平的高低。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仍然可以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中国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借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精神文明发挥适度超前的作用,使精神文明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物质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并使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又一重大特色,这必将对世界各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是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的促进作用。精神文明是伟大的育人工程,精神文明的轴心是人。中国现代化的任务虽然涉及到经济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等,但是,最为关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任务,努力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促进和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

全球化态势下,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既有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文化教育,还有待人接物等基本礼仪教育;既涉及党风建设,还涉及社会风气建设,其核心是价值观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对其产生推动作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是确立现代化建设主体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它有助于人们在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的侵蚀,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脚踏实地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三、全球化态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策略和新规律

将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全球化宏观背景下去认识就会发现,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对象、思路、方法、手段等,都存在一个创新问题。当前,在策略上,精神文明建设应突出强调下述内容:

其一,强调主动。意识形态领域,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我们必须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理直气壮地向人民宣传科学、健康、高雅的先进文化,抵制那些腐朽文化以及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优秀文化发展的环境。

其二,强调创新。今天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创新。我国的传统文明要通过创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和走向现代化。从内容上说,精神文明建设要不断地有创新的理论成果问世。精神产品的多样性、丰富性和高雅性是精神文明创新的具体体现。从形式和载体上看,精神文明的作品要有新意,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其三,强调以正面引导教育为主。对错误的东西的批判是应该的和必要的,但是,更要注重正面的引导教育。要把教育引导工作做在事前,做到实处,做到人们的心坎上,从小事抓起,从基层做起,在全社会不断地推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先进人物,让他们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角,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这应该成为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其四,强调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领导与群众本来就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失去群众基础的精神文明是不能持久的。只有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参与的精神文明,才能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在全球化态势下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新的规律,主要有:其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文明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文明结构,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有机统一。我国要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广泛地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使我国的精神文明获得更大发展。其二,精神文明的全球性与我国精神文明本土性的相互影响、互渗互补的规律。各民族文明的特殊性是在人类文明整体性和普遍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在全球化态势下,我国精神文明只有主动地融入全球文明的大潮,与世界文明进行充分的交流、对话、取长补短,才能兼收并蓄,含英咀华,获得自己更加强盛的生命力。其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规律。在我国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匡正落后陈旧的价值观念,矫正扭曲变形的心灵,规范逾矩的道德准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正、合理、有序运行不断注入健康活力。其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规律。精神文明建设属于德治,它注重于用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是,道德约束是一种带有非强制性的、非正式制度的软约束,单靠它还不能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还必须通过法治。有权威的法律和制度作为对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强制性和制度性的约束力,是一种硬约束。软约束借助于硬约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硬约束借助于软约束才能更好地发挥威力。

标签:;  ;  ;  ;  

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