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650500)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康德伦理、道德观对中英两国教育教学的启示。曾有实验记录了五名中国教师进入英国,对英国博航特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课堂教学。人们想通过实验来测试中式教学与英式教学到底谁能在最终的博弈中更胜一筹。在对中英两国教学方式的思考中,我们可以联系康德思想,探讨自然性教育观和实践性教育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性。并为外语教师更好发挥其作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康德思想;中式教育VS英式教育;教学启示
一、教育即人性
康德根据其理论,由物的两重性引申出人的两重性,即处在现象界中服从自然因果律的自然存在者的人和是作为本体、不受自然因果律规定的、服从道德法则的自由存在者的人。“康德关于人的两重性的观点为他的教育哲学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他分析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相应地康德对教育学划分为两部分:自然性的教育与实践性的教育。
五位中国教师带着他们的中式教学理论走进了英国的博航特中学,面对50位本土的英国中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验。老师们分别教授孩子们英语、数学、科学、体育和普通话。
对于教授方式,纪录片中的中国教师们习惯的做法是站在讲台上对着PPT上课、对着黑板讲解而不是和孩子交流。英式教育则完全不同,当几个听不懂中国数学邹老师教授方法的英国女生提着书包去问原来数学老师关于三角函数的知识点时,数学老师很惊讶邹老师一堂课的知识点竟然是他们要讲一周的教学内容。也正是因为上课方式不同,英国老师更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状态。
另一方面是上课时长。在英国,孩子们只需学习七八个小时,而中式学校的孩子比普通的博航特学生多了近一倍的学习时间。在中式教育下,英国的孩子们需要早早地起床,7点准时出现在教室;晚上下课后还要留在学校进行额外2小时的自习时间。学生们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课余社交时间,并为此而抱怨不已。然而这些在中国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康德所理解的教育指的是保育 、规训及包括塑造在内的教导,他认为,人是惟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因为动物不需要教育,动物通过其天生具有的本能已是其全部,但人是有理性的,需要通过教育将其人性 中的全部自然禀赋发挥出来。“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而这恰好也能作为中式教育强调学习重要性的理论原因之一。
二、实践性教育下的英语人
实践性的教育就个人理解,应当指的就是学科知识理论的教授。知识的传授需要传授者与引导者,因而这种理论的储备不是机械性的一味填充,而是授者有想法地灌注与受者有思考地吸食,如若我们是有心的英语人,那么,面对我们教授的每一位学生,我们就应当投入精力全身心地做到因材施教,察其天赋异禀而渔之。
对待体育这门学科,中英两国对待它的态度也是大有差异的。中国的体育老师强调了体育在中国的重要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中国,男女生的考核都有统一的量性测试标准,这让英国的孩子们听了非常惊讶与无法接受。因为在英国,人们会对不同体质的孩子进行分类,他们只需要和自己体能水平差不多的孩子去比较而并非整一个男生、女生群体。对待没能在1000米中取的好成绩的小男生Joe,中国老师劝说的是你可以的,坚持下去。英国的体育老师则是安抚没关系,你已经很棒了,你的数学、科学成绩都比其他人棒对不对,这没什么......
三、“人是目的”
康德认为,如果教师把学生仅仅看作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或工具,而不将其本身看做目的,那么他必然期待和要求学生在各方面作出良好表现: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各类无休止的演讲、口译比赛中获奖,期待他们能成为杨澜那样能给他带来无限荣誉的人。
因此纵观之下,虽然中式教学在最后的考试博弈效果中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也并不能说中英两种教育哪种是绝对优势的存在。对中式教育而言,我们虽然在鼓励、鞭策学生学习上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成绩,但是我们所灌注的教学时间以及多方位投入的学习心力也是巨大的。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与笔记记录法没有充足的启发式教学引导真的能有效抓住每位学生的兴趣吗?没有了想象力、创造力的课堂,孩子们真的能轻松、快乐的学习吗?对英式教育的思考是,如果孩子走上国际竞争舞台,当他们面对的是更广范畴上的竞争,当政府的福利已经不能永远庇护他们的每一寸舒适区,他们还会安逸地按着自己的慢节拍律动随遇而学吗?毫无疑问,如果教师把学生本身看作是目的,那他必然会真正关注学生“自身”的利益。学生们所谓“糟糕”的表现不会再让他焦虑;他们哪怕是一丁点微不足道的进步也会让他欢喜雀跃;学生能否给他带来荣誉不再是衡量教书是否有价值的重要指标;他所有的努力都将投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上,也就是促进他们的学习实践和作为有理性存在的全面发展上。把学生本身看做目的,而不是其他意志随意使用的工具,教师必然应承担起促进者的角色,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呼声越发强烈,这一呼声对教育在新的历史进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康德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接受吸取的思想精华。康德教育思想中的重视人的自由道德的培养,在当今教育发展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伊曼努尔·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2]伊曼努尔·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英汉对照)[M]. 孙少伟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3]杜喜荣.中国传统人文思想解读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4]罗承选.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重视学生的修身教育[J].道德与法律,1997 ( 3 ).
[5]张世友.儒家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的现实价值[J].教育评论,2005,(5)
[6]马克斯·韦伯. 伦理之业:马克斯·韦伯的两篇哲学演讲.修订版[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
作者简介:朱佳媛(1994-),女,浙江湖州人,在读硕士,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学科教学专业,研究方向:英语。
论文作者:朱佳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康德论文; 英国论文; 中国论文; 学生论文; 目的论文; 英语论文; 孩子们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