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定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性分析论文,资本市场论文,货币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它在组织和引导资金活动,加速资金周转,实现资金优化配置和高效运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是其它任何市场和工具所无法替代的。两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市场也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来,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市场体系已初具规模,各类市场机构逐步健全,引进和运用了许多新的金融工具,市场活动日趋活跃,并已开始向国外扩展,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起步较晚,对市场体系的发展缺乏合理的组织和布局,因而,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现状与改革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作为金融市场两大组成部分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目前仍处在向有序竞争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发展的探索阶段。近两年,理论界和有关主管部门都已意识到,合理、规范地发展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是今后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已把两市场的发展作为发展金融市场的战略目标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开始对两市场今后的发展进行探索。本文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两市场理论关系的分析,进而对两市场的数量规模进行探讨,试图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以找到我国两市场今后规模发展的最佳状态。
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概念、特点及构成内容
(一)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一年期内的短期信贷及各种金融交易相互联系的市场。比如短期信贷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短期国库券市场等,都是货币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偿还期短、风险小、流动性强。货币市场交易的金融资产主要有现金、短期存款、大额定期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短期国库券等,这些交易的金融资产往往被作为货币的代用品,是一种仅次于一般现金货币的准货币,变现能力强、时效性强,但收益要比资本市场的交易对象偏低。货币市场的主要目的在于调剂临时性资金短缺,所以它在日常金融活动中规模非常大。货币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中央银行、各金融机构、政府、企业和个人,参与的面广,范围大,涉及了全社会的各个方面。货币市场交易的场所有有形市场,如票据的贴现,也有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联成一个庞大无比的无形市场,如同业拆借市场(有形市场部分除外)。
(二)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经营中长期信贷和股权的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抵押市场和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它的特点是利率变动风险大,流动性较弱。它交易的金融资产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如股票、企业债券、抵押债券和长期政府债券等,这些有价证券具有投资性质,筹资者可以按规定期限(股票除外)长期持有使用,投资者可以定期得到一定收入,因此资本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筹资者筹集中长期使用的资金提供服务的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企业、政府和个人,而企业所占比重最大。它的交易市场有有形市场,如股票交易所,也有抽象的无形市场,也称场外交易市场,这一市场通过现代化传递工具将整个世界联成一个巨大的市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一样,无形的市场将更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区别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区别关键在于各自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性及风险性的不同。正因为两市场特点的不同,因而职能不同,所以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第一,二者交易的金融资产流动性不同。货币市场交易的金融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性强。如商业票据因为其期限短,可以随时拿到银行贴现,变为现金,损失不大;短期国库券可以在市场出售,期限短,利率、价格比较稳定,几乎无损失,所以流动性强。而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资产不易变现,流动性差。如股票虽可以随时出售,但价格可能远远低于购进价,损失很大;企业债券可以出售,到期还本付息,但由于期限长,预期利率风险大,价格不稳定,损失会很大,所以流动性弱。
第二,货币市场是同质的市场,资本市场是非同质的市场。货币市场是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交易工具的共同特点是期限短、信用风险小、流动性强,各种工具间具有替代性。它的同质性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各种工具利率的变动上,各种工具利率的上升或下降是同时发生的,而且朝同一个趋势变动,所以货币市场中的各类市场金融资产收益的差别并不大,甚至差别很小,投资者往往是从各类资产的风险角度,或从其使用方式上来考虑选择哪一种交易工具。资本市场是由许多不同的分散小市场组成的结合体,在这种结合体中由市场参与者通过对证券总额的调整把一种类型工具更换为另一种类型工具。由于小市场间分割不严密,有些机构涉足多种证券,把他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松散的资本市场的结合体。比如保险公司既买公司债券、又涉足抵押市场。资本市场的工具各有其特点,具有独立性,不象货币市场工具那样可以相互替代。所以资本市场是多元的,主要工具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可流通性、纳税可能性和其它影响相对收益率的许多因素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而显示了它的不同质性的特点。
第三,风险性不同。货币市场风险小,体现为:违约风险小,本金损失小;期限短,利率价格风险小;容易出售,信用风险小。资本市场风险性大,表现为:违约风险大,本金损失大;期限长,利率价格变动大,利率风险大。比如股票的盈利是一个事前难以确定的未知数,它随公司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而浮动,同时还要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所以股票的风险性是与盈利性成反比并存的。
第四,市场职能不同。货币市场具有三个重要职能。一是货币市场能够为企业和政府的短期赤字融资,并且能够将它们的短期盈余既迅速又便宜地进行投资。二是货币市场能把银行系统联结在一起,因此各银行的存款能在全国信贷市场上聚合起来。三是能够迅速地调整企业、政府、家庭盈余和赤字的周期性变化、季节性变化。资本市场的职能,一是可以通过抵押市场为住宅购买者和商业建筑物提供长期资金;二是通过公债市场为学校、医院和其它公共设施筹措长期资金;三是企业可利用公司股票和债券进行长期融资。
第五,对经济影响的形式不同,因而反应的敏锐程度不同。货币市场的融资数量直接反映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和资金资源重新配置的成效。如拆借市场的融资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比例变化。同业拆借资产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总量,而是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之间可用资金的部分增多了,流向了周转快,效益好的经济发达地区和部门,从资金资源的再分配上,促进了当地资源、科技、劳动力新的组合与调整,带动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影响是间接的,但却有着强大的滞后效应。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公司企业在社会上集资发行股票都得经过一段很长的时期,资本的增殖作用才能体现出来,但已发行的股票在市场买卖中,其市场价值却是在很短时期内就可以随市场行情变动了,这是由于资本证券的虚拟性造成的。虚拟资本形成收入的资本化,而股票在所有有价证券中是唯一的资本证券,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它代表的现实资本价值往往不相符,它的市场价值与它有权索取的收益大小成正比,而与社会平均利息率高低成反比,这就是说,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大并不代表当前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相应的程度和水平,只是一个虚化、膨胀了的市场价值,一旦虚拟资产的市场价值象“泡沫”一样跌落下来,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是很大的。
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
第一,两市场资产可以相互转化。从微观看,货币市场资产与资本市场资产可以灵活转化。不论是在发行市场还是交易市场,二者的可转化性是十分明显的。在发行市场上,一个资金需求者在既定的需求资金数量与期限前提下,面向市场筹集资金,根据资金成本与风险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可以在资本市场上选择发行股票、中长期债券募集永久性和中长期的资金,也可以在货币市场上选择发行短期债券筹集短期资金。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可能倾向于不断以发行短期性资产筹集资金来满足长期性资金需求;一个经营较为保守的企业家可能倾向于通过发行长期性资产筹集资金来满足短期性资金需求。资金需求者在需求资金既定数量、期限下,究竟在货币市场筹资、还是在资本市场筹资可以进行选择。如何选择取决于筹资者的资金策略。在交易市场上,股票、中长期债券与短期债券及其它短期资产相互转化是显而易见的,如持有长期资产可以转换为短期资产,短期资产可以转化为长期资产。金融市场越发达,两种市场的资产相互转化的灵活性、便利性越强。两种市场资产的可转化性是由两种资产的同质性决定的。货币市场资产和资本市场资产从本质说,都是资金供给者的金融投资工具和资金需求者的金融筹资工具,区别仅仅在于二者的期限、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及运动形式和条件不同。两大市场资产的可转化性,表明两大市场及由此所决定的两条资金供求基本渠道是连通的,中央银行在调控市场资金融通总量时,必须要考虑两大市场的连通性。
第二,两大市场融资规模具有内在制约关系。从宏观看(市场总体),货币市场融资总量与资本市场融资总量存在内在比例关系。因为货币市场属于短期资金融通,主要是满足短期性资金需求;资本市场属于长期资金融通,主要是满足长期性资金需求。短期性资金需求属于周转性或流动性资金需求,长期性资金需求属于投资性或固定性资金需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动性资金需求与固定性资金需求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是由社会化大生产的技术属性所决定的。社会再生产两种性质资金存在的客观比例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两大市场融资总量的比例关系。在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两大市场融资总量实际比例与客观比例往往存在偏差、甚至存在重大偏差。从理论上分析,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行为健全、市场信息全面准确,市场本身具有不断校正这种偏差的功能。市场的这种调节功能主要由两种机制决定的:1、企业利益机制。从单个企业的角度看, 在技术装备水平、资本有机构成一定的情况下,流动资产与国家资产存在合理的比例关系,两种资产比例合理,能够保持企业资金的顺畅周转,使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最佳。两种资产比例失调,企业资金周转受阻,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一个行为合理的企业家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总是不断调整资产结构,使之达到二者的合理比例。从宏观看,正是众多企业这种自发行为活动维持着两种性质的资金不断向合理的比例关系靠近。2、 利率机制。利率调节两大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进而也调节两大市场资金融通总量比例关系。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融资总量对比关系有三种情况:二者比例适中;前者过度大于后者;后者过度大于前者。后两种情况为比例失调。在两大市场融资总量比例失调情况下,若货币市场融资总量过度大于资本市场融资总量,必然表现为短期资金供给过剩,而长期资金供给相对短缺,长短期资金供求对比关系这种变化最终会导致货币市场利率相对偏低,资本市场利率相对偏高。长短期利率结构的变化会引导资金从货币市场流向资本市场,最终使货币市场融资总量与资本市场融资总量比例趋于合理,若资本市场融资总量过度大于货币市场融资总量,利率结构与资金流向会发生相反的变动,导致的结果则相同。需进一步指出,上述分析仅是一种理论抽象。金融市场现实运行过程往往会偏离理想化的状态,即仅靠单一市场调节无法实现两大市场融资总量的合理比例关系,特别是股票交易市场,对经济、政治、心理因素十分敏感,股市交易的数量、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频繁,有时是十分剧烈的。比如,受某一利益消息刺激,股价会迅速上扬,股价上扬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股市,交易总量会迅速膨胀,由此形成股价上扬——入市资金增加——交易总量膨胀,水涨船高的势头。资本市场融资总量这种畸形扩张,对经济影响是消极的,也是仅靠市场调节是难以抑制的,这时必须要由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手段加以调节。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两大市场融资总量客观存在适当的比例关系,市场本身具有调节二者比例关系的功能,但仅靠市场调节无法实现二者的合理比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作为市场调节的补充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两市场利率变动是同向的。金融市场上多种多样的融资工具在供求双方的竞争中形成多种多样的利息率,这些利息率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形成了利息体系。从利息体系变动过程看,货币市场利率与资本市场利率变动基本方向是一致的。两大市场利率变动趋向的一致性是由两大市场金融工具的同质性及二者之间的可转换性所决定的。进一步分析,两大市场利率可以分为同业拆借利率、银行短期借贷利率、短期证券利率、银行长期借贷利率、长期证券利率。由于银行是两大市场资金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同业拆借利率对资金供求关系及影响利率的各项政策因素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同业拆借利率是市场利率体系变动的领先指标。同业拆借利率变动首先引起银行短期利率变动,进而引起短期证券利率变动,最终导致货币市场利率的普遍变动。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或下降到一定幅度并得到巩固,资本市场供求双方就会以当前货币市场利率(特别是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并考虑预期物价上涨率和货币政策因素重新确定中长期资金供求利率。
第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对经济周期的反应是相同的,而且在经济不景气时,两市场可以在市场中起互补作用。货币政策的调整与经济周期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分开的。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和消费者对货币和信贷的需求是随经济活动而减少的,企业贷款减少,库存减少,收入相应减少,失业人数增加,融资数量大大减少,货币市场开始萧条。全社会经济的不景气,资本市场的融资数量自然减少,股票、债券的市价大幅度下跌。这时,若中央银行下调利率,存款成本的降低,短期利率的下跌低于长期利率,企业借入更多长期借款归还以前的短期借款,各家金融机构或通过借款,增补衰退时期减少了的流动资产,或购买国库券以弥补经济不景气时为增加社会总需求而扩大的财政赤字。这时的投资者预测企业将会有更高的收益而哄抬证券行市,投资于资本市场成为投资者的机会。当企业不再减少库存,通过银行的贷款进一步投资兴建新工厂、添置设备,经济开始复苏以后,收入增加,融资数量增加,货币市场开始活跃。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筹集资金,于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开始活跃,资本市场的繁荣也开始了。
标签:股票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股票融资论文; 货币市场工具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资本市场论文; 货币流动性论文; 资产流动性论文; 货币论文; 金融论文; 交易风险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风险资产论文; 融资论文; 证券论文; 利率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