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景旺(新乡市中心医院 453000)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后续普外手术切口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 年2 月到2015 年10 月间进行普外手术治疗的1252 例患者,了解其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状况,并且针对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性质、住院时间等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是否和感染存在着直接联系。研究结果:卡方检验表面,在普外手术切口感染问题中,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性质以及住院时间都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些因素也就是导致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在普外手术治疗以及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要重点针对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性质以及住院时间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更加容易出现感染问题的患者类型进行高度关注。
【关键词】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37-01
【引言】普外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切口感染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故障,这种切口感染问题的产生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康复效率和水平,并且同样也会在较大程度上有损于普外手术治疗效果,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基于这种普外手术治疗切口感染问题的临床处理来说,如果能够更为准确全面的分析出其中存在的各类影响因素,也就能够更好地保障其临床护理的有效性,这也是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所在。
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主要针对我院2012 年2 月到2015 年10 月间进行普外手术治疗的1252 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该1252 例患者均进行了普外手术,其中106 例出现了切口感染问题,基于这106 例患者来说,其中男性患者为69 例,女性患者为37 例;年龄分布在18 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11.2)岁。
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中对于普外手术切口感染问题的主要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06 例患者均为明显的切口感染临床表现。基于这106 例患者来说,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就是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其手术过程以及手术后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要素和表现,本研究中主要研究的目标因素有以下几项:年龄(本研究中将患者年龄分为两类,60 岁以下以及60 岁以上);手术时间(按照普外手术的具体操作时间进行划分,主要分为2 小时以内以及大于2 小时两个基本类型);切口类型(根据普外手术操作过程中采用的切口类型分为I 类、II 类和III 类三种);手术性质(根据接受普外手术患者是否为急诊患者分为择期手术类型和急诊类型等两种不同的手术性质);住院时间(按照住院时间6 天为分界线,划分为6 天以内的住院患者以及大于6 天的住院患者两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为spss16.0 中涉及到的描述统计以及卡方分析,首先针对录入的106 例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基本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其具体的分类依据为上述相关规定,然后基于这些分类后的因素进行卡方分析,判断其是否和切口感染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判断标准显著性水平选择0.05。
3 结果本研究中得到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52 例接受普外手术的患者中存在106 例切口感染患者,其感染率为8.47%;从患者年龄的卡方分析中来看,60 岁以下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为23 例,60 岁以上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为83 例,卡方分析结果表明,切口感染与否和患者的年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结果在0.05水平上显著;从患者手术时间的卡方分析中来看,手术时间在2 小时以内的切口感染患者为19 例,手术时间在2 小时以上的切口感染患者为87 例,结果表明,患者手术时间长短同样和切口感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结果在0.05 水平上显著;从手术切口类型角度来看,I 类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为16 例,II 类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为77 例,III 类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为13例,卡方分析结果表面,患者手术切口的不同类型同样和切口感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结果在0.05 水平上同样显著;从手术性质角度来看,属于急诊的切口感染患者为15 例,择期手术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为91 例,卡方检验表明,手术性质和切口感染与否同样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结果同样在0.05 水平上显著;从住院时间上来看,住院时间少于6 天出现切口感染问题的患者为17 例,住院时间大于6 天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为89 例,卡方检验结果发现,这两者间同样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结果在0.05 水平上显著。
4 结论针对本研究中得到的相关结果来说,其为后续的普外手术感染防治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要点,相关临床护理医师,必须要重点针对这些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其最终的护理效果,尽量降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问题的概率。详细分析来说,在今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工作中,必须要针对以下要素进行积极关注:首先,必须要针对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高度的护理关注,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式来尽可能的提升这些老年患者的免疫力,促使其能够较好的规范手术操作过程以及后续的临床护理流程,尽量减少老年患者产生感染问题;其次,因为手术时间越短,患者出现切口感染问题的几率越低,所以,为了更好地降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问题的几率,还应该尽量的缩短手术时间,切实提升手术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避免患者切口长时间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再次,从手术切口类型角度来看,II 类切口的感染数量最多,因为其切口暴露于空气中更为明显,也就增加了受到细菌感染的几率,必须要针对该类型的切口处理方式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避免其受到细菌感染;最后,因为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造成切口感染问题的产生,因此,规范手术操作流程和护理效果,尽量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也是比较有效地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1] 李龙山.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7:118-119.[2] 张风云, 苏文静, 魏一延, 焦东杰, 李丽丽. 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与护理[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04:364-365.[3] 俞永军. 浅谈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 求医问药( 下半月),2013,07:106-107.[4] 张兴伟. 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200.[5] 孙向东, 陈慧峰, 白杨, 张慧莹.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J]. 医疗装备,2015,10:149.
论文作者:颜景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时间论文; 类型论文; 因素论文; 年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