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试题呼唤开放式教学——2000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性论文,我见论文,试题论文,数学试题论文,全国高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2000年数学高考,笔者认为,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开放、创新!
1 历年高考试题中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评价
长期以来,开放性试题就一直是高考命题探索的重点和热点。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开放性试题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存在型开放性试题,如1989年理科第23题,1995年理科第25题;另一类是归纳型开放性试题,如1993年文科第26题,1994年理科第25题,1998年理科第25题,1999年理科第23题。这两类试题都突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但会演绎法,也必须会归纳法,不但要掌握逻辑推理,也必须掌握合情推理。因此,将这两类试题设置于高考解答题之中,对于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上述两类试题存在开放力度还不够大,解题思路过于明显,规律性太强等不足。如存在型开放性试题,往往只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选择,其解题模式为:假设——推理演算——判断得解。如归纳型开放性试题,解题模式为:观察——归纳——猜想——证明(大多数情况均可用数学归纳法)。从而导致了一个新的应试热点——探索性问题专题复习热。
2 2000年高考试题中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分析
2000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开放性试题,与以往高考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大了试题的开放力度;第二拓宽了试题的开放广度;第三丰富了开放性试题的类型;第四设计了一个开放性试题题组。下面以理科试卷为例加以说明。
第16题主要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关系和空间想象能力,是一道结论开放性试题。它要求考生具有选择观察正方体角度的能力,这里有上下、左右和前后三个观察角度,而且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结果又分为相同与不同两种情形。这就需要考生进一步借助逻辑推理加以辨别。所以本题虽小,但由于构思新颖,因而对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考查。
总之, 开放、 创新, 强调考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考查是2000年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个主旋律。这对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 几点启示
开放、创新的试题,大量出现在2000年高考数学试题之中,无疑是对开放式教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呼唤。
3.1 开放性试题呼唤开放式教学
关于开放式教学,国外教育界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开放教育对象、开放教学时间、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育观念;
●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学校为中心,更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应用多种多样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努力排除对学习的种种障碍,特别是传统教育和培训课程固有的障碍。
我国远程教育教育界的观点是:开放式教学是对传统校园连续面授相对封闭的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其核心是设计开发各类学习资源,以基于技术的多种教学媒体代替教学课堂面授教学,从而突破固定统一的教学时空的局限,将学生从校园教室中解放出来,将教学活动分散安排在学生个人适合的时间空间中,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专业、课程,安排学习进度,调节各项学习活动,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多种媒体课程材料和各类辅导咨询答疑等学习支助服务。
应当指出,上述关于开放式教学的观点,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而言的,并不完全适合中学教育。因为中学教育的对象是中学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水平十分有限,思维特征远远不稳定,中学教育具有基础教育和普及教育的性质。但是,上述观点中蕴含的开放教学思想,对于构建一个适合中学教育的开放式教学体系却意义深远。
3.2 开放式教学需要开拓创新型教师
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只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也不只是少数教育研究人员的事情,而是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共同的事情。这就需要一大批开拓创新型教师的参与和探索。笔者认为,开拓创新型教师应努力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树质:
●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观;
●变换角色,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提法可能发生变化,“领导作用”、“指导者”、“组织者”等都是可能的选择,但绝对不允许扮演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包办代替者”;
●更新技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显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老师应熟练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媒体技术,并具有开发数学课件的能力;
●具备教育科研素质,教师不能只满足课堂教学的胜利,而应提高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推广科研成果,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校级以上的课题实验,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