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大勇[1]1998年在《基于部件的软件重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过去几十年来软件生产率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是仍然不能弥补用户对软件的需求和当前软件生产能力之间的鸿沟。经过大量的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工作以后,人们发现为了满足软件产业所要求的生产率和软件质量,软件重用似乎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法,同时软件重用还可以降低软件的开发成本。 实现软件重用的技术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软件的自动生成,另一种是将重用部件进行组装。正在走向成熟的面向对象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重用部件的开发,因此从最近发表的论文著作来看,基于部件的软件重用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直到今天诸如缺乏公认的部件模型和有效的管理工具等问题都还需要部件重用技术很好地进行解决。 本论文在第一章中综述了软件重用技术。第二章中介绍了作者提出的一种扩充了传统的MVC模型、用多个协同对象实现的面向对象可视化重用部件模型,讨论了该模型对实现环境的要求以及用几种流行的面向对象语言实现的可能性,阐述了作者设计并用原型部件库实现的一种重用部件存储模型和部件库组织结构。第三章和第四章讨论了一些重用部件的管理问题,如部件的匹配、检索、浏览以及部件重用的重用度量等,并且分别重点介绍了作者所提出的一种形式化规格匹配算法和重用部件可重用度的量化度量模型。第五章论述了与部件重用密切相关的两个新问题。最后在第六章中,作者对所做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提出了自己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丁忠俊, 徐政权[2]1998年在《软件重用技术和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讨论了软件重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介绍了支持软件重用的面向对象方法、可视化方法及兆程序设计方法,并指出了关于软件重用的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于卫[3]1999年在《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重用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进入90年代以来,人们在软件开发方法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从只集中于单个产品转移到集中于一个产品族的设计与生产;从只集中于注意设计转移到集中注意于软件的体系结构,强调已有软件资源的重用。由此可见,软件重用和软件体系结构不仅是软件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解决软件危机和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论文总结了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重用两方面的研究工作。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集中于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描述方法、建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第2、3章。在比较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和分析各种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在分析软件体系结构的Z描述、CSP描述的基础上,对UML进行了扩充,提出了软件体系结构核心模型的UML描述方法。这样一方面使体系结构与主流开发方法相结合,另一方面为具体描述语言提供了可扩充的样板,也为体系结构在ROSE环境中的分层表示打下了基础。之后,围绕体系结构核心模型的UML描述,增加了形式化语言CSP关于体系结构的约束限制,进一步扩充核心模型使之与CSP集成。 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集中于软件重用的研究,包括第4、5章。阐述了基于部件的软件开发模式,分析了部件库的建立、检索、匹配、度量等方面的相关技术,提出了基于部件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同匹配度的部件替换方法和基于UML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中的部件替换方法,并将部件检索与匹配技术应用到部件替换过程中。软件重用不仅要注重技术上的因素,还要注重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软件重用的各方面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有效实用的软件重用组织和管理方案。 最后,在前几章工作的基础上,利用Rational Rose98的可扩充性接口,实现了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在ROSE中的描述;作为示例,提出了指挥控制中心CCC(Commanding & Controlling Center)的参考模型DSSA,并实现了其在ROSE环境中的分层表示。
刘艳艳[4]2009年在《程序切片技术在软件重用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软件重用是运用现存的软件或知识构造新系统,从而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被视为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现实可行的途径。软件重用按重用粒度可分为:代码级重用,设计级重用和软件体系结构级重用。作为控制软件复杂性、提高软件系统质量、支持软件开发和重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软件体系结构(简称SA)自提出以来,日益受到软件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并发展成为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软件体系机构是系统的高层抽象,反映了系统的主要组成元素及其交互关系,因而较算法更稳定,更适合于重用。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给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件质量提升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而软件的可重用性是保证软件具有高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软件从业人员为保证开发中软件的质量,提出了多种技术与方法。程序切片技术是由M. Weiser首先建立起来的一种程序分解技术,具体为通过寻找程序内部的相关性来分解程序,再通过对分解得到程序切片的分析达到对整个程序的分析和理解。本文提出软件体系结构切片的概念和方法,能在较大粒度上实现软件重用。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程序切片技术的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方法,实现对软件体系结构的定量评估。本文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模型。本文的内容和特色包括:1)作为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模型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软件体系结构切片的方法,该方法可适应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2)软件体系结构演化作为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模型的重要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程序切片技术的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方法,可应用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演化等方面。3)详细阐述了一种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过程,并与目前常用软件开发模型进行了对比。4)结合实际,将本文提出方法应用于《基于SOA架构的空调电子系统软件研发生产线改造》项目中。
陈肖芬[5]2014年在《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族软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是将数控机床、超声检测系统和计算机等集成为一体,以产品族模块化思想为理论指导,利用上位机软件实现检测控制代码的编制和传输,以及对数据进行采集、保存、处理与缺陷的定位、定量、定性分析,下位机和机床数控系统相互配合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在线检测控制的高度集成化检测系统。该系统把数控机床加工与超声检测有机结合在一起,降低了自动检测的成本,减少了场地转换和多次装夹的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本文主要对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产品族软件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结合产品族模块化思想对超声检测控制算法进行了分类和研究,针对不同的机床及检测需要提出了“常规编程方法”和“特定编程方法”两种编程方法来编制“机床加工NC代码”,并对相应的编程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用VB编程的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NC代码编译器,可以将“机床加工NC代码”编译成控制主运动(机床运动)的“机床检测用NC代码”和附加运动(附件运动)的“附件用NC代码”。(2)以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开发的LabVIEW软件为开发平台,配上超声采集卡,设计了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缺陷分析、通信接口、控制算法各个功能模块于一体的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产品族管理软件。该软件采用了产品族模块化和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重用技术,最终实现了软件的通用性、重用性、可剪裁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等,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所开发的产品族管理软件能够控制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数控机床对各种零件实现超声自动检测,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
贺无名[6]2003年在《基于构件的软件重用技术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日益深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软件的需求大大增长,软件产品的规模以及复杂程度与以前相比,也有了数量级的增长。如何有效的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软件重用技术为人们提供一条重要的途径。软件重用技术通过重复使用以前开发的软件资源,有效的提高了软件生产率和质量,成为当前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软构件技术作为实现软件重用的有效途径,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根据国内外软件重用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构件技术原理,对基于构件的软件重用技术及其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⒈对软件重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⒉阐述了构件实现的规范和标准,重点论述了COM构件的特点及其实现,并探讨了构件库和基于构件的软件重用系统设计方法。⒊论述了构件技术应用于医院管理系统中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构件的软件重用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从应用角度证明了基于构件的重用技术在系统开发中的优势。
席一凡, 姚树俊[7]2005年在《基于软部件的软件重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软件重用是提高软件生产率,降低软件生产成本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外都有较快的发展。本文详细讨论了基于可重用软部件的软件重用技术,给出了可重用软部件模型的定义、软部件生成过程、软部件库组织、软部件检索以及软部件重用技术,提出了三种重要的软部件库的组织方式及两种检索途径,着重阐述了软部件的重用机制及合成技术。
张帆[8]2005年在《软件重用技术在现代物流服务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提出软件重用是软件业界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软件危机”和日趋复杂的软件需求而提出的一种对策。软件重用技术随着面向对象技术和分布式对象技术的应用而得到迅猛的发展,在当前的软件技术领域中,基于构件的软件重用技术被视为最成功的软件重用的实现技术。本文概述了软件重用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探讨了软件重用的关键技术,阐述了构件的定义、分类、特点、获取、评价、管理以及构件的实现技术。论文通过对餐饮物流领域进行领域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餐饮物流信息领域的软件构件体系结构模型,设计思想是基于COM+的良好的事务处理和分布式构件服务的特点,符合COM+结构体系结构模型,它能从领域软件构件体系结构的高度上指导该领域内的构件和系统开发。最后,给出了基于构件的餐饮物流信息系统的部分开发实例。
杨鑫华[9]2002年在《基于软件设计模式的客车件冲模三维CAD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冲压是一种重要的塑性成形工艺,冲压模具在现代工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应用也日益广泛。在铁路制造业中,冲模作为客车件成型的重要制造装备和现代先进制造设备,其设计和制造备受关注。要提高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和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开发模具CAD/CAM是必由之路。本文围绕铁道部重点投入项目“客车件冲模三维CAD系统开发”,对基于软件设计模式的CAD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研究了客车件冲模三维CAD系统的体系结构。在分析冲模的实际设计过程和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IDEF0的冲模CAD系统功能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层次化功能-结构单元的冲模结构设计模式,综合系统需要满足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要求,提出并建立了一个基于构件-接口控制总线模式的客车件冲模三维CAD系统的体系结构。作为软件设计中系统级的设计模式,该体系结构定义了冲模CAD系统设计开发所应涵盖内容、系统功能实现的流程和各部分之间的交互方式,为该领域不同类型冲模CAD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系统级的重用支持。基于该体系结构建立的冲模CAD系统,符合冲模的实际设计过程,支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综合的设计过程,在合理的产品模型支持下,可以实现冲模产品的全相关设计;由于构件之间的交互通过接口总线实现,避免了构件间的直接数据交换,大大降低了构件间的耦合度,方便了系统的扩充、升级和维护工作,同时,可以实现冲模CAD系统的并行开发,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然后对客车件冲模的产品模型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冲模产品模型的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客车件冲模CAD开发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其产品模型的逻辑结构;以特征技术为基础,以面向对象技术为手段,实现了各类信息的高度集成,建立了包含知识的客车件冲模三维智能化集成产品模型。该模型不但能完整地表达冲模的设计结果,同时还表达和存储了冲模设计的知识信息,能较好地为冲模的设计过程提供规则和约束,支持产品的智能设计过程以及冲模的数字化预装配规划和仿真;而模型中冲压件信息的集成则扩大了冲模产品模型的信息内涵和应用外延,便于建立冲模智能设计过程的信息关联,从而使集成信息模型成为产品设计过程上、下游活动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此外,模型的开放式结构还使其易于升级、扩充和维护。 在冲模CAD系统的实现中,本文分析了冲模CAD系统领域设计中的变异性和共性,对客车件冲模CAD系统软构件开发中的构件功能划分、实现和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基于设计模式的冲模CAD系统实现方法;针对现行机械行业CAD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特征造型过程分析和现有CAD系统设计经验提炼的设计模式创建策略,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基于特征造型的三维冲模CAD系统开发的若干设计模式,对其中的凸模自动设计实现的软件设计模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基于这种方法的设计模式提炼,从一开始就注重设计过程的重用,有助于发掘初期的设计思想,克服了单纯从已开发成功的软件提取设计模式的难度,不仅方便软件设计模式的创立,还有助于加强软件重用的力度。 此外,本文还对冲模的数字化预装配规划和仿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子装配体划分和冲模结构知识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据冲模构成零部件的几何约束信息和冲模结构知识对装配设计产生的模型进行子装配体识别和划分,将整个模具的装配序列规划问题分解为若干子装配体内部及子装配体之间的序列规划。研究了基于子装配体的装配序列生成算法和装配过程实现的二又树模型,并从可视化角度出发,对装配过程仿真中的位姿变换、装配路径的离散化和装配干涉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汪术文[10]2003年在《光纤Bragg光栅振动传感器数据高速采集和处理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各类结构安全性监测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型结构的长期安全健康监测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振动测试是结构健康诊断和监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人们对振动的测试和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对振动的测试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并且在虚拟仪器的框架下,实现了整个光纤Bragg光栅振动测试系统。 首先,分析光纤Bragg光栅的传感原理,并根据此原理和测试理论的结合给出了光纤Bragg光栅振动传感器的模型,把外界的振动信号转换成高精度的光波长信号。然后比较了现有的光信号解调技术和解调方法,给出了本文中的波长微位移检测方法。 在阐述虚拟仪器概念后,本文对虚拟仪器的关键部分也就是数据采集技术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现有的各类数据采集卡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实际的需要,选择了合适的数据采集卡,搭建好测试的硬件环境并选定了软件设计方案。针对高速大容量数据采集,采用了双缓冲技术解决Windows操作系统下难以申请到大容量连续内存的问题,实现了数据的连续采集功能。详细的阐述了软件重用理论,并根据此理论,初步对数据采集功能模块的封装进行了尝试,使之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最后,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了光纤Bragg光栅振动测试软件系统,实现了三个模式下的数据采集:循环采集、单次采集、限时采集;数据的实时图形显示;数据的在线存储。经过运行与测试,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基于部件的软件重用技术研究[D]. 桑大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98
[2]. 软件重用技术和方法[J]. 丁忠俊, 徐政权.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1998
[3]. 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重用方法的研究[D]. 于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99
[4]. 程序切片技术在软件重用中的应用[D]. 刘艳艳. 电子科技大学. 2009
[5].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族软件技术研究[D]. 陈肖芬. 中北大学. 2014
[6]. 基于构件的软件重用技术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贺无名. 广西师范大学. 2003
[7]. 基于软部件的软件重用技术研究[J]. 席一凡, 姚树俊.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8]. 软件重用技术在现代物流服务中的应用与研究[D]. 张帆.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5
[9]. 基于软件设计模式的客车件冲模三维CAD系统研究与实现[D]. 杨鑫华.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10]. 光纤Bragg光栅振动传感器数据高速采集和处理系统设计[D]. 汪术文. 武汉理工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