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开发区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是对过去--中国开发区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的巨大希望_投资论文

21世纪中国开发区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是对过去--中国开发区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的巨大希望_投资论文

大有希望继往开来——21世纪中国开发区发展趋势及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往开来论文,发展趋势论文,中国论文,开发区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发区如何重构竞争新优势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李勇

我国设置开发区的初衷是想利用开发区所依托的沿海港口城市的经济技术基础,加快利用外资,实现对外国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国内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发展新兴产业。因此,开发区建区之初,国务院就十分强调“引进先进技术”,而开发区最后也因此定名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加上了“技术”二字。特别是在1999年底的全国外经贸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开发区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以吸引外资为主、工业项目为主、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三为主、一致力”)。这里“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是国家在新时期对开发区提出的新要求。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原有的国家级开发区的基础上,各地纷纷设立了许多省级开发区、地市级开发区以及县乡级开发区,在项目的吸引上出现了低水平的恶性竞争。我们认为开发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高档次的投资环境,提高自身的性能价格比,在投资环境建设方面,实现三个转变;从政策优势向体制环境优势转变;从低成本向高效率的投资环境转变;从硬环境向注重软环境转变。吸引那些高投入、高技术含量和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企业。

面对新形势,天津开发区在第二次创业中提出了“科技兴区”战略和资本引进与科技创新“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靠资本引进,主要是直接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这是开发区的优势和传家宝;另一方面就是牢固树立“科技也是生命线”的观念,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以期尽快形成新的科技创新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开发区获得持续高速发展的新动力。在利用外资的同时,以科技进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致力于吸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以促进区域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坚决地把开发区由出口加工型工业区向科技工业园区推进。

近年来,我们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项目的产业化,吸引高级人才来开发区创业,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实施资本引进和发展高科技的战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设置了机构,制定了政策,建立了载体,树立了概念,制造了声势。设置机构和载体,切实改善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知识创新环境。制定政策,切实营造了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新优势。

为顺应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开发区提出了要构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经济平台”的新概念。新经济平台是指以实现开发区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为了促进开发区的新经济成长,同时也要与传统经济进行高度融合。它由经过体制观念创新的政府和社区环境,由新型的金融市场和创业投资资本,由高级管理者和科技精英组成的高级人才,由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产业,经过信息技术手段联系沟通,以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为主的先进的投资环境体系,以形成开发区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和造就后发优势。

新经济平台是在开发区原有投资环境基础上的提高:原有七通一平发展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基础设施;在提供港口、机场、交通通道等配套设施基础上,增加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的功能;从注重廉价劳动力上升为吸引高级人才;从主要依靠政策优惠,转变为主要依靠投资环境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以此提升综合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竞争能力;从以吸引传统产业投资为主,转变为以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第三产业为主,最终形成国内外的资本和资金、人才及技术等一切优秀的经济要素向开发区流动的局面,使开发区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新经济发展的最大的热点地区之一。

展望未来,新的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谁能在这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手,占据领先地位,谁就取得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国际竞争的优势。因此,我们开发区还会在资金、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建立起市场化、法制化条件下的保障体系;遵循国际惯例,尊重私有财产,为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在中国发展的最先进的经济平台。

如果说,天津开发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是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端而受世人瞩目,那么,在未来的发展蓝图中,我们仍将有这样的信心和承诺:继续塑造一个开明的政府形象,为高新技术成果创造一个更有效的转化渠道;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个更宽松、公平的成长环境;为来此实现梦想的创业者及其家人营造一个更舒适、更美丽的生活环境;把天津开发区建成中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窗口,建成中国最好的、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工业新城区。

“入世”与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东云

“入世”后开发区面临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WTO的基本规则是政府和企业必须遵守的公平竞争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这就意味着“入世”后国内有关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要按照WTO的规则调整转变。(2)放宽市场准入,外资进入的领域大为拓宽,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一般加工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等),投资方式面临创新(从产业资本转向金融资本、从直接投资转向间接投资)。长期偏重于发展工业的开发区对此准备不足,优势也不突出。引进外资的观念急需更新。(3)关税减让,外商投资的成本降低,外商投资方向转变,而开发区应对不力。随着关税水平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那些以进入中国办工厂为主要取向的外商投资的动力可能会有所减弱,从生产方式转向贸易方式,这样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的国外进口倾向将会增强。对此,开发区要高度关注的不仅仅是项目,而且要考虑如何加强贸易的合作。(4)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将会带来对外开放促进对内开放的效应,所有对外资开放的市场和领域都可以对民营经济开放,必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的巨大活力,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广阔、环境更宽松,成为招商引资的新载体、新对象,成为开发区吸引投资的一个重要骨干力量。

在“入世”新形势下,我国开发区发展的战略方向建议如下:1、竞争力开发战略。“入世”后不但国内竞争激烈,而在国际范围内加大了竞争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因此要在原来形态开发、功能开发的基础上,加强竞争力开发。2、服务贸易发展战略。随着我国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放宽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大部分开发区都邻近大港口或交通枢纽,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重要战略契机,选准新的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21世纪开发区发展的战略抉择。3、环境发展优先战略。环境立区是开发区发展的根本法宝。在“入世”的新形势下,开发区环境建设要从过去的仿真环境快速转变为名实相符的全真环境,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高效率的市场环境、优越的人文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适宜创新和创业的环境。4、产业升级战略。开发区要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重点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各类专业的研究开发中心、工程开发中心以及高层次第三产业上下功夫。5、东西联动战略。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向西部倾斜,使得地处西部的开发区具有了政策上的比较优势,而东部地区的开发区由于先行一步形成了体制、环境、产业、经济实力等综合优势。如果实行东西部开发区联动战略,就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观优势互补,把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各方共同发展。6、人才战略,人才是当今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源,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根本力量。开发区要在人才的培养、使用、引进、更新等方面大胆破旧立新,努力营造人才的集聚效应。开发区要树立全面科学的人才观,眼光不要局限于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还要扩大到区域内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海外人才。

在开发区发展战略方针方面:1、直接引资与间接引资并举。要在继续坚持优化以往行之有效的直接引资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收购、兼并、投资基金、证券投资等方式利用国外中长期资金,首先是在制度安排、法规政策、资本市场发育、中介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加快营建适宜的条件和环境,作足准备功夫,真正去经营环境。2、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土地经营并举。开发区要在继续发展制造业,搞好土地经营和产品经营的实体经济基础上,放手开展资本经营,运用好现代资本市场工具,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效结合起来,更多更好地配置区内外的各种资源。3、走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入世”后,我国将大幅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并获得一个公平而稳定的国际经贸环境,对外贸易和内外投资的条件都将大为改善,不仅引进来的广度和深度、数量和质量会较过去上一个大台阶,而且走出去也大有可为。开发区要一如既往,继续在引进来方面成为先锋,同时也要在走出去方面充当先锋,认真探讨到境外兴办开发区的课题,输出办区的经验和管理方法等。4、外资与内资并举。过去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目标对象主要锁定在外资,“入世”后,民营企业将成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内资将成为开发区的重要投资来源。开发区对中外投资者要一视同仁,内外资兼收。5、引资和引“智”并举。要在继续加大引进资金的同时,高度重视引进国内外智力资源,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专有技术、专利等。

世界经济走势及开发区模式创新

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张燕生

总体上看,在未来五年内世界经济的走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其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一是全球生产体系初步形成,发达国家内部和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工越来越明显,垂直分工的发展超过了水平分工的发展;二是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三是经济全球化提高了世界产出水平,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也在扩大。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为防止边缘化而进行的放松管制、民营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等,主观上试图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客观上却起到促进经济全球化作用的措施将继续加强。

其二,世界经济稳定增长。(1)未来5年全球经济中速增长。在不发生大的全球危机的条件下,预计增长速度接近1996-2000年的水平,虽然低于90年代末期的水平,但是大大高于90年代前期的水平。(2)爆发全球持续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国际社会对危机的协调处理机制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危机的处理经验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未来5年内,出现大规模、持续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世界经济增长的波动性有可能降低。(3)国际贸易增长仍将高于经济增长。未来5年,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和世界经济保持中速增长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仍将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其三,高级加工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越来越具备比较优势。全球生产体系形成之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内部垂直分工的速度加快。现在,发展中国家在中低级制造业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他们所参与的国际分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力相对密集产业和工序方面。(2)发达国家高级制造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两年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开始将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些原来被认为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级加工制造业也开始进行转移。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通讯、信息、消费电子等市场需求变化快、利润迅速下降、科技含量较高、对生产成本依赖性高的产业。

其四,国际投资发生新的变化。(1)2001年跨国并购开始减少。减少的根本原因是,经过5年的大规模并购,发达国家新的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加上新兴市场国家的私有化过程基本结束,可供并购的公司资源已经大大减少。以上情况表明,本轮跨国并购已经开始出现衰退。(2)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首先,跨国并购减少之后,发达国家存在大量的资本寻找新的投资地区和投资方式;其次,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增长率相对降低,投资回报率下降;第三,发达国家股市可能出现相对停滞,甚至有下跌的可能;第四,与90年代中后期相比,发达国家利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跨国并购下降之后,新建投资有可能增加。

未来5年世界经济的走势对开发区发展总体上是有利的。首先,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保持稳定的增长为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跨国公司开始将高级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趋势,为开发区加工制造业的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机遇。第三,在世界经济增长率低于90年代末期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能保持7%以上的增长率,加上国际跨国并购趋于减少,我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增强。在国际经济走势有利的条件下,我国入世促进了加工型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第一,入世将使我国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第二,入世将使我国利用外资的环境得到改善,利用外资领域拓宽、利用外资方式扩展。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加工型开发区“三为主”的发展模式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继续发展的空间。首先,开发区的加工制造业有能力接受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制造业转移。其次,加工型开发区利用外资也将随跨国公司高级制造业转移而出现较大增长的空间。第三,在跨国公司生产型的新建投资的带动下,开发区出口将面向全球市场。但是,入世之后加工型开发区不能再完全简单沿用以往“三为主”的模式,而应该对“三为主”进行创新。首先,在吸引外资的对象上,开发区应该抓住高级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契机,将吸引高级加工制造业投资作为引资的重点;其次,在技术水平方面,开发区应该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成为未来的全球高级加工制造业的中心;第三,在外商投资类型方面,应重点吸引生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特别是欧美跨国公司的投资;第四,在利用外资的形式上,在坚持以新建投资为主要方式的同时,拓宽其他融资方式。

遏制“内部人控制”的路径选择

李时椿

近年来,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机制性障碍。“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必须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完善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国企经营者行为。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控制“内部人控制”,需要考虑以下途径:

(一)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产权制度,健全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我国大中型企业应建立以公有制法人(即各种代表公众的机构)为主、自然人持股为辅,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产权制度。所谓代表公众的机构持股为主的股份制,是指“以养老基金、社会基金会、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开发银行、各级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持股,大学、科研单位、医院等非行政的公共事业机构持股以及企业交叉持股为主的股份制度”(吴敬琏)。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依照《公司法》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规范运作。这是一组相互联结并规范公司法人中相应的所有者、支配者、管理者相互权利、责任、利益等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下,所有权转化为股权由股东持有,所有者作为持股者只能在市场上交易其所有权(股权),以此来选择、评价、约束公司行为,并转移风险,但不能凭股权来分割公司法人产权或直接支配公司行为;管理权作为经营管理的执行权由经理掌握;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决策者拥有对整个公司资产组合的支配权。所谓公司法人产权实质上是一种受所有权委托的对他人资产的支配权,董事会代表公司法人成为出资者的代理者,由此相应地产生了所有权、法人产权、管理权的矛盾,因而也就要求相应的治理结构衔接并规范诸方面的利益关系。法人产权制度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消除了政府行政直接干预企业的基础,也从结构上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有利于解决我国现行股份制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的问题。

(二)理顺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关系。建立产权的企业性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制。各级政府通过委托代理制将国有产权委托给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由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再按照委托代理制,将国有资产交由企业进行运作。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是作为企业性国有产权所有者代表,其主要功能是国有产权管理与资本经营。对于国有独资和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应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股东结构和非国有经济的介入,完善产权委托代理制,使企业真正获得法人财产权,为企业建立法人产权制度奠定基础。

(三)强化公司内部监督机制。1、要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构,提高监督效果。企业内各个监督机构要独立运作,相互制约,相互支持。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不能兼任监督部门的负责人。2、强化股东大会的职能。为确保股东能够行使参与公司的权利,《公司法》应当增赋少数股东的股东大会召集权,保护股东的建议权和质询权,还可考虑设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给股东加强内部监控提供新的途径。3、强化董事会、监事会对公司的监督作用。在董事会中,没有一批强有力的称职和独立的董事,就不可能对经理形成真正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有可能转化为缺乏约束力的“合谋”关系。为此,要引入外部董事、外部监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其次,要正确处理好董事会与股东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关系,使之协调运转、有效制衡。4、健全职代会民主监督制度。职代会要履行和加强对企业重大项目投资、资产重组、工程招投标、业务费用开支等重大事项的监督,并选好职工监事进入企业监事会。5、建立健全经营管理者考核制度。在考核内容上,应将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指标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的主要依据。要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坚决追究失误者的经济及法律责任,对有重大经济问题的企业领导人要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完善和加强公司外部监督体系。1、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相结合,构建对国企经营者的外部监督机制。各级党委及政府监察部门应积极承担相关的监督责任,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的监事会、财务总监(人员),应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并定期将企业资产运营情况、生产经营重大决策等事项向资产主管部门、纪委及监察部门汇报。2、发展和规范资本市场。我国的资本市场应当尽早放开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产权交易,实现国有股的适当上市流通。国有股通过产权置换来确保保值增值,才能使得“用脚投票”的约束机制得以形成,经理人因为面临公司价值的评判和被接管的威胁而恪尽职守。3、建立和完善经营者人才市场。必须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入手,逐步减少以至最终消除企业主管部门或党政领导部门直接任命企业负责人的制度,要形成一个客观评价、选择、聘用和淘汰经营者的市场机制,推动经营者合理流动。4、优化资本结构,把银行的作用引入监督体系之中。银行成为大股东后,企业的商贸结算和短期贷款均需通过银行来进行,这就为银行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法律还赋予银行有权检查企业账目,银行可以利用事中控制来确定一个企业是否有生存危机。当企业无力偿债时,企业债务的清偿会引起企业控制权的自动转移,银行将介入企业,解聘经理人,重组企业。

合作制:宝贵的制度资源

赵阳林

合作制诞于1844年的英国。当时,贫富两极的巨大分化迫使贫困一极的工人创造了一种排斥商业资本剥削的、以最低价格供应工人生活必需品的商业组织。在组织内部,制定了一系列利润返还工人的盈余分配制度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制度,形成了由劳动者所有、为劳动者管理和服务的新型的企业制度——合作制。合作制发展近160年来,合作社组织遍布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正如联合国有关文件所言,“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已经成为所有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合作制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发展基于两点:一是经济发展在不断产生强者的同时,也不断地分化出了“弱者”,他们面临失业和贫困的威胁,需要提供廉价的生产、生活用品和服务。二是农业风险侵害受市场风险威胁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民必须经由合作社提高社会化、组织化程度。因此,世界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农业都有补贴。政府的保护是必要的,但农民的自我保护更重要,合作社制是农民自发、自愿参加,互助、互利为目的,自主、自立、自治为原则的组织。它克服了农户分散经营无力对抗风险,规模不经济,服务功能差,经营成本高,信息滞后等弱点,是农业社会化的最好组织形式。

总之,无论哪个领域的合作社,首先,具有经济利益调节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功能。它通过联合购销,降低了信息和交易费用,排斥了中间商、分享了商业利润。通过民主管理机制,降低了管理成本,防止了机构的官僚化和决策的主观性,分配的不合理性,实现了社员利益兼容,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的。

其次,合作社具有组织微观经济和降低社会成本的功能。合作社可以履行大部分的政府微观经济职能。以农业为例,合作社可提供优质、廉价系列的服务;引导生产和市场衔接;完成国家无力顾及、私企又无利可图的打井、购置大型农机具,兴建小水利等项目。合作社行使以上职能,因利益最直接,社员容易接受,运行成本低,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成本,有利于政府高效廉洁运行。

再次,合作社具有政治价值和伦理价值。合作社虽然缓解了各种社会矛盾,但毕竟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物而产生,在经济上排斥资本剥削的同时,政治上树立了劳动神圣,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推崇民主,避免两极分化。因此,它具有政治价值。

合作制作为一种制度资源,和一般资源相比,几乎不需投入,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不构成物质财富,但开发利用却可产生巨大的物质财富。合作制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发展消费合作社缓解城市贫困人口生活困难。恢复发展医疗合作社,缓解农民缺医少药、费用虚高的问题。发展劳务合作社,缓解下岗、待业人员就业问题。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户收入等等。政府和理论界需要完整地“向公众特别是青年人和舆论名流,宣传有关合作社的性质和益处”(摘自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宣言),并指导社会的“弱者”这个人数众多、经济力量薄弱、社会影响巨大的群体组织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以自助、自救。

标签:;  ;  ;  ;  ;  ;  ;  ;  ;  

21世纪中国开发区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是对过去--中国开发区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的巨大希望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