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审视高中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论文_黄小平

新时代审视高中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论文_黄小平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第一中学 524094

摘 要:新时代赋予了教育新使命,在政治认同感、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等方面对高中政治课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反观当前高中政治课的德育现状与新时代的德育要求相差甚远,存在“重考试功能而轻德育功能”“重形式而轻内容”“重说教而轻体验”“重课内而轻课外”等问题。为此,本文笔者从顶层设计、立人者、渗透时政热点、德育活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实现新时代高中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新时代 高中政治课 德育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这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也为当前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了现实依据。新时代高中课程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的问题。高中各个学科都在结合各自特点,落实德育为先的要求,突出了德育的时代特征。作为高中政治课更要突出德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凸显课程育人的价值。

为此,本文笔者从新时代对高中政治课德育的要求入手,分析当前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的缺失,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新时代对高中政治课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这个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新时代特别强调教育的德育功能,把德育摆在教育的首位,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1.具有政治认同感。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当前高中学生面临多元思想的冲击,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当前有些青年学生对国家政治缺乏认同感,如“香港占中”事件就有青年学生参与其中,直接抗衡中央,冲击国家政权。政治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为此,新时代高中政治课改革把政治认同感摆在核心素养中最基础的地位,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培养国家观念,增强民族凝聚力。

2.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如精神上的“钙”,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可以说,青年学生追求理想的高度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而高中学生是未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攻坚力量。为此,新时代要求高中学生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具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需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高中阶段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新时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为此,新时代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高中学生,凝聚中国未来的力量。

4.具有家国情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处于个人层面的首位。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是对我们学生的第一要求。一个学生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热爱,尽管知识渊博、能力高强,对国家的发展不但没贡献反而有危害。当前我们国家出现了一些精日分子就有学生在其中。高中学生应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只有传承家国情怀,才能承担起新时代的民族振兴责任。

5.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伟大梦想。高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牢记“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理想之中。

二、对当前高中政治课德育现状的反思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而高中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中学生道德素养整体呈下滑趋势,这与当前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的缺失有一定联系。反观当前高中政治课的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考试功能而轻德育功能。

受到单纯、片面追求“分数”“应试”“升学”的教育环境影响,当前高中政治课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更多停留在知识和能力层面,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这必然削弱了高中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当前,学生人文情怀、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国家认同感等方面的政治核心素养有所缺失,而道德渐淡、功利渐重的社会风气日趋严重,唯利是图、你欺我诈、视财如命的丑恶现象在当今社会横行;奋斗型渐少,而享受型、啃老族型渐多。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不能全部归因于政治课,但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政治课应有之义。高中政治课应回归德育功能的本真,把德育摆在首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重形式而轻内容。

纵观我国教育,社会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的唯一尺度,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最重要的依据。高中教学更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尽管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事有德育,无事无德育”的问题突出。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高中政治课的德育只能让位智育,德育功能形式化的问题突出。高中政治课以学生分数为重,把德育摆在次要位置,甚至忽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使课堂上为了追求三维目标的完整性而涉及德育功能,但未能把德育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高中政治课的德育更多是应付了事,德育主题不明确,内容空洞,脱离学生实际,效果不明显。

3.重说教而轻体验。

高中政治课重说教而轻体验。高中政治课进行德育教育,一般是老师说教,把道德规范硬生生地强加给学生,要求学生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而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高中政治课缺乏符合学生实际的典型的活生生的道德事例,更缺乏德育活动体验。教师一味说教,导致思想道德意识深入不到学生的内心,触动不了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不但不会接受,反而还会反感。学生只有亲自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才能对学生有说服力。可以说,学生缺乏主动的内心体验过程,德育起不了明显的效果。

4.重课内而轻课外。

高中政治课存在“课内课外脱节、校内校外脱节”的现象。德育只是课堂提提,而课外忽略了德育;德育只是学校的本职工作,而社会和家庭缺少配合。作为政治课老师,应在德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事实上却未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而开展一些课外德育活动;作为政治课老师,未能很好地充当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桥梁纽带,导致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不协调,兼之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经常出现“5+2=0”的效果。抓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仅仅依靠学校的政治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而只有把德育教育延伸到课外乃至校外,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双管齐下,常抓不懈,才会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新时代实现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当前高中政治课的德育现状与新时代对学生德育高要求之间的差距甚远。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落实新时代“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人才观要求,我们必须强化高中政治课的德育教育。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如下五个方面来强化高中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1.做好顶层设计,明确高考导向。

高考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所以我国当前并将长期把高考作为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皆以高考为中心,围绕高考来运作,“考什么便教什么、学什么”,反之亦然。长期以来,政治高考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忽视了德育方面的考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中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如果取消政治高考功能,教师与学生双方对政治课更不重视,会导致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更不尽人意。所以,我认为政治高考功能不能取消,只能改革。高考改革专家应做好顶层设计,明确高考对政治课的正确导向。

个人认为政治高考可以从如下两方面改革:

(1)对学生的考核由智能转化为德能,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考查为主,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着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感恩之心和责任之心。

(2)把学生道德成长作为政治高考的一部分。从高一入学开始,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道德成长记录册,把学生高中三年来的道德成长点点滴滴如实记录,并引入第三方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作客观评价打分,透明化地接受社会的监督。

2.“立人者”以身作则,做好道德的示范者。

“立人者”即教师和家长。德育者先有德,否则“立德树人”工作难以有效果。这就要求“立人者”自身要立德、以身作则,知行合一,做道德的行为示范者。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教师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在言行上为学生树立典范,增强学生振兴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应持有正确的价值观,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面前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道德水准对子女影响更大。家长应与教师密切配合,让德育产生“1+1>2”的效果。为此,家长要改变以往“重智育而轻德育”的错误认识,更要以高尚的品德、言行统一、表里如一为子女树立道德典范。

3.时政热点与高中政治课的有效结合。

关心时事是公民基本的政治素养。为此,高中政治课有意识地渗透时事,引导学生关心国事,关注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培养学生国家观念,强化学生政治认同感。时政热点具有时代性,符合政治的时代特征。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时事政治热点与政治理论课有效结合,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激发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的热情,把握时代脉搏,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政治课的德育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可以延伸至课前和课后。将时政热点与政治课有效结合,可以尝试如下形式:

(1)课前以“新闻发布会”“时事评论”等形式进行时事开讲,以此引导学生养成关心国内外时政热点的习惯。

(2)课堂上渗透时政,并结合本课的知识,以探究性学习方式分析时政,培养学习时事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3)课后开展“时政知识竞赛”“时事演讲”“时政小论文”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4.小活动,大德育。

德育转化为学生的内省内行,需要经过学生主动的内心体验过程。政治课承担着德育功能,所以政治老师在学校德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政治老师应积极配合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针对学生德育缺失的实际,开展一些德育活动,以小见大,以小活动触动学生的心灵,实现大德育的目的。德育活动方面,可组织学生读一本与高尚者对话的好书,组织学生观看一部震撼心灵的电影,组织学生聆听道德榜样的故事。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5.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是“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应有之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并要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此,高中政治课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思想道德观念、人文情怀、家国情怀以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涵养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专家解读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18日。

[2]严华银 新课标领航高中教育回归本真.中国教育报,2018,(5)。

[3]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网,2014年,9月,10日。

[4]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线,2015,(7)。

论文作者:黄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  ;  ;  ;  ;  ;  ;  ;  

新时代审视高中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论文_黄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