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流通改革的参考:给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的调查报告_考察报告论文

深化流通改革的参考:给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的调查报告_考察报告论文

深化流通改革之借鉴——赴捷克、匈牙利考察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匈牙利论文,捷克论文,考察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应捷克共和国工业贸易部和匈牙利共和国工业贸易旅游部的邀请,1997年11月5日至11月20日,我率国内贸易部代表团, 就两国经济转轨、贸易体制、流通改革等问题,赴捷克和匈牙利进行了考察。捷克、匈牙利近10年来由公有制向私有制转轨,与我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不同,他们在转轨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有些对我国流通改革有参考和借鉴作用,有些我们在改革中应当注意避开和引以为戒。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对进一步加快我国流通改革和搞好国有流通企业很有意义。

一、捷匈两国经济转轨和流通的基本情况

捷克和匈牙利都是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转轨的根本途径是实行私有化。虽然两国私有化过程的方式不同,但到现在两国的私有化都已进入尾声。目前捷克私有成分占国民经济的73.6%,其中工业中占65%,建筑业占90%,商业、服务业、农业占95%左右。匈牙利私有成分占国民经济的80%以上,近2000家原国有企业中未实行私有化的只剩100家, 几乎所有的零售业、餐饮业等贸易企业都已私有化。

捷克、匈牙利私有化过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贸易企业也就是流通企业转得最早也最彻底。在他们看来,其一,实行自由化市场经济,首先是市场问题而不是生产问题,流通企业先放开,有利于市场的繁荣和竞争。其二,捷匈两国都是国土面积小、人口少的小国家,本国购买力十分有限,产品大部分靠外销,放开和搞活流通企业,有利于流通企业尽早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国内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其三,两国流通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如捷克最大的贸易企业之一莫托科夫公司,年销售额也不过4亿美元,首先放开流通企业, 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会形成大的冲击。

基于这种认识,改革使捷匈两国流通企业发生了较大变化。

就流通的组织形式来讲,一是流通企业的规模在私有化后走向两极。一方面形成有限的少数几个大集团,像捷克的莫托科夫公司,集内外贸经营为一体,对若干个有实力的生产企业控股,但这种规模较大的公司很少。另一方面,流通企业向小型化、多数量发展,匈牙利私有化前全国有6.5万家商店,转轨后发展到18万家, 基本上都是店铺式的网点。二是流通与生产结合得更紧密。在市场竞争中,流通与生产逐步形成多元主体的产权合作,有的是生产企业控股若干个流通企业,形成以生产为龙头的企业集团,有的是流通企业控股若干个生产企业,形成以贸易为龙头的企业集团。三是在贸易形式上逐步走向代理销售。不管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流通企业还是生产企业自销机构,其经营和管理日益独立化,生产企业的产品靠流通企业代理销售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大的生产企业都有若干个流通企业作为长期稳固的代理商,无规则、偶然性的买断已很难找到。不仅如此,生产企业基本通过代理商走上了以销定产的轨道。

可以说,虽然捷匈两国现在的流通体制是以私有化为基础的,流通总体发展水平也仅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但其方向和做法已开始向现代流通迈进。

二、捷匈两国经济转轨对经济和流通的影响

捷克和匈牙利在同一时期推行私有化,客观地分析,尽管两国私有化的背景不同、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但其效果和对国民经济发展都是有影响的。

一方面,一是私有化把企业推向了市场,为企业创造了平等竞争的环境。企业明确了产权所有者,在市场经济中实行自由竞争,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事实上,转轨后私人企业的生产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均高于目前尚未实行私有的国有企业。二是政府精简了机构,转变了职能。两国都已不存在生产管理部门,工业、贸易等都由一个综合部门负责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制定法律、规划市场、宏观调控、信息服务,从原来的直接管企业真正转向了宏观管理。三是吸引了大量外资。捷克从1990年至1995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到58亿美元,匈牙利1990年以来共引进外资130亿美元,1996年出口贸易中有70%是外资企业的。

另一方面,一是私有化这几年两国经济出现了不景气。二是民族工业受到极大冲击。三是造成通货膨胀,前几年都在20%以上。四是出现大批失业人员。匈牙利更严重些,1996年失业率官方公布不到5%, 实际达到14%左右。五是政企分开的同时,企业分散在社会,缺乏组织管理,在宏观上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捷匈两国私有化对流通的影响比较深刻。在私有化过程中,流通企业的经营机制活了,效率高了,但同时竞争加剧了。大部分流通企业由于实力较弱、资产不多,在很快转为市场经济后,发展壮大起来十分困难。加上外资企业的冲击,原有的流通体系已不复存在。生产资料流通大企业大部分不是被冲垮打散成众多店铺式的零售商,就是被生产企业兼并收购,而众多的小企业又得不到政府保护和扶持,生存比较困难。这不利于流通发展和流通整体水平的提高,最终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三、考察后的启示

现在捷克、匈牙利已转轨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在推进改革中所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与两国有相通的地方,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采取的作法,有些我们可以借鉴,有些应当注意预防和避免,以进一步保证流通改革健康发展。

(一)必须进一步加快流通改革步伐。不管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基本要求是流通要活,流通不活,生产肯定上不去,市场就不会繁荣,经济就不能快速发展。捷克、匈牙利的私有化都先从流通企业开始实施,这种重视搞活流通的认识对我国更有针对性。我国的流通改革搞了十几年,应当说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放活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小企业,活力普遍得到了增强。但现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流通,特别是生产资料流通改革滞后,矛盾的主要方面更在于国有流通企业的改革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快国有流通企业改革,已刻不容缓。改革的重点应首先放在大胆探索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上,在保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上,下决心放活大部分中小企业。

(二)流通改革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引导。捷匈两国基本是把流通企业推向市场后撒手不管,对他们这样的小国家来讲,这可能是最简单明了的做法,确实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但他们这种撒手不管的做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一方面,在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的情况下,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都很不适应。正像捷克几个公司的经理所讲的,企业现在越来越需要政府的帮助,生产企业除了少数有实力的可以直接面对用户外,更多的希望找一家大的流通企业作为依靠。另一方面,由于流通企业的基础薄弱,转轨后形成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很困难,造成整个国家流通的总体竞争力不强。我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加快放活中小流通企业的同时,如果不形成若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则既不能保证国有流通经济的控制力,也无法满足生产企业对流通的需要。因此国家对流通的战略,在当前应当是“抓大放小”,在长远发展上应当是“抓大扶小”。这样既可以保证流通领域中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也能发挥中小流通企业繁荣市场、服务消费、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作用。在抓大上,可以也需要利用行政手段采取优胜劣汰、强强联合的办法,政府要在资金、外贸、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在扶小上,关键是要加强立法,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捷匈两国目前都在研究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贷款、帮助开辟市场等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

(三)流通与生产要进一步加强产权联合。捷克和匈牙利流通的格局大体与我国类似,专业流通企业销售与生产企业自销的比重约各占50%,捷克专业流通的比例略高一些。但不管是专业流通企业还是生产自销企业,他们之间大多都是互相参股的,这种流通与生产的产权纽带关系在其他发达国家也是很普遍的。目前,我国大部分流通与生产企业还是“绝对独立”的,流通与生产的关系相对比较脆弱,这也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形不成长期稳固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我国的流通应当形成三种并列的格局,一是以贸易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即贸、工、科集团,二是以生产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即工、科、贸集团,三是以科技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即科、工、贸集团。每种类型集团的多少、实力强弱,关键要由市场来决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流通企业如果不转变观念、锐意改革、迅速壮大实力,必然被生产企业收购、兼并。因此从现在起,流通企业一方面要抓紧改制,按《公司法》的规范加快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另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优势,抓紧探索与生产企业的产权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

(四)发展代理制一定要作为一项重要改革来推动。代表团所考察的不论是捷克的莫托科夫公司、太脱拉公司,还是匈牙利的铝业集团、DUNAFERR钢厂,其产品销售都是采用代理方式。他们在代理销售方面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生产企业按代理商的代理销售计划来组织生产,大大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我国生产资料代理销售,一方面起步比较晚,代理的比例不高,另一方面基础还不牢固,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形成共识。特别是物资企业,大多数仍把代理制仅作为是一种贸易形式来对待。应当看到,生产资料代理制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在我国,不仅要把它作为一种贸易形式的变化来对待,更应提高到是生产资料营销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来认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物资企业一定要在发展代理制上有新的突破。不管是试点企业还是非试点企业,都要把与大厂的品牌代理作为主要的贸易形式,有条件的要积极探索与品牌生产厂进行产权合作,组建品牌代理销售公司,建立新型的工商关系。

(五)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向对全社会商品流通的宏观管理上来。党的十五大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按照十五大的要求,目前政府管理商品流通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职能既交叉又分散,特别是有职能的管不起来,没有职能的又都来管,部门分割现象比较严重,管理效率低下,结果不能有效实施对全社会商品流通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仍然侧重于具体管理,没有实现真正的宏观管理与调控。这两个问题需要在下一步改革中切实解决。捷克转轨后,工业和流通改由工贸部统一管理,主要职能是制定政策法律、规划市场、调整金融、税收政策。匈牙利工贸旅游部不仅具备上述职能,还负责对重要商品经营控制,利用国家储备调控市场等。这些做法都是我国可以借鉴的。流通管理部门不能综合运用经济杠杆、法规、市场规划和执法职能,是很难管好全社会商品流通的。所以今后政府流通管理机构改革的重点,是既要进一步对企业放权,又要充实宏观管理职能。但是,捷匈两国对企业不闻不问的做法,也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保持国有经济在一些行业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因此不能对国有企业一概不管,但管理范围和形式一定要转变。管理范围要从管理众多的流通企业转向重点抓好大型流通企业,管理形式要从过去的直接管理和行政管理,切实转到资产管理上来。同时,还要重视和真正发挥好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

标签:;  ;  ;  ;  

深化流通改革的参考:给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的调查报告_考察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